[內容提要] 本文通过自己30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当代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和红木工艺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办法。目的是希望今后能有现代青年学习传统手艺,更好地为国家现代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学习方法 厚积薄发 服务国家
一、我的从艺道路
1978年,南通市红木雕刻乐器厂来到我的家乡通州四安镇建办加工厂,不少农民进厂当了工人。我原本是个农民,也进厂拜雕刻大师吴学忠为徒,是他教我认识了不少红木品种,也学会了具体的设计绘图和制作工艺,成为一个红木家具生产工人,多年的工作实践,我积累不少生产经验,也为以后自我办红木家具企业打下了基础。
我现在制作红木家具的重点,瞄准了传统的明式家具,它造型优美,线条简洁。为提高自己的设计制作水平,除努力工作虚心向吴老师学习外,2005年在扬州参加江苏省工艺美术研究班、2006年又参加江苏省红木文化艺术创新与发展高级研究班的学习,通过这两次学习交流,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对红木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设计思想更为完善。成功地制成一批批美观实用产品,有些还被南京明孝陵博物馆收藏。
我设计制作的红木家具一是选材严格,二是设计完善,三是制作精致。所以产品受到大众欢迎。就目前红木家具厂来说,因红木市场价格较高,而且年年都在攀升。随着国内红木家具市场红火,每年都要进口大量木材。越南、缅甸等国的红木产量有限,现在也感到红木资源匱乏,限制对中国出口。为此,我国红木越来越珍贵,所以许多红木家具厂都有缺乏材料的困难。我生产红木家具时,在用材方面绝不含糊,该用鸡翅木时就用鸡翅木,需用红酸枝木材的,就全部都选用红酸枝木材,保证每件产品材质的纯正。多年来,我制作的家具没有一件因材料问题,顾客要与我纠纷的。
设计完善,是我制作好每件红木家具的技术保证。我设计产品不图快不争多,只图一个“好”字,有了完善的好图纸,自己对作品有信心,工人生产时也舒心,顾客买产品时放心。要设计完善的图纸是很难的,它需要设计人员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同时,高水平的设计人员也要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并且了解本企业职工技术长处与不足,设计产品时就能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发挥本企业特长屡屡有好产品推向市场。例如:我设计制作的明式圈椅,分别有素圈椅、皇宫圈椅、书背椅、高扶手官帽椅和扇形官帽椅等不同产品。由于我了解各个职工工艺技术特点,分发任务时兼顾了他们的特长,生产出来的款式美、质量好、有特色,难怪明孝陵博物馆要收藏这批东西。
制作精致,是一件作品品质高低的关键。好材料、好设计只是能够制成好作品的基础。有人认为出好货,技术最重要。这看法不够全面,实践告诉我,技术在生产中固然重要;能否出精品,第一位还是人的态度。有好技术的人出不了好货,甚至出次品的情况不是个别。这里有工作环境的影响、他本人的身体、思想情绪和工作态度等多种原因。有了正确的工作态度,即使手上功夫欠一点儿,只要精心下功夫制作,同样会出好产品,而且越做越好。因为他在实践中总结了经验提高了技术水平。根据这条经验,我无论作什么产品都不马虎,要求件件精心制作,所以我的企业中产品品质有保证,社会信誉较高。
二、认真做好培训技工工作
南通是江苏省工艺美术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红木雕刻行业较为繁荣,全市每个区、县、市都有不少红木工艺厂,生产了大批家具和工艺美术品供应国内外市场。涌现了吴学忠、王启华、刘志贤、朱宇等一批工艺大师,他们发挥自己的工艺特长,制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在国內外艺坛上获取不少荣誉,扩大了南通红木艺术的社会影响。这些大师积极带徒传承弟子,使南通拥有大批红木工艺传人,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了贡献。南通大中型红木生产企业不多,主要以小企业、小作坊为主。这些企业比较分散,星星点点分布在各个乡镇之中,比较集中的有崇川区、港闸区、如皋市林梓镇、如东县掘港镇和海门市麒麟镇,通州中部靠近南通城区的也有不少红木企业。这些小企业都有缺少青年技工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
生产红木工艺的小企业,非生产性员工很少,有些几乎是家庭作坊。老板一人管理着所有的內外事务,往往管了生产,同时又要兼顾销售;刚忙完设计,又要去釆购。社会上也是这里要敬烟开会,那里要应酬喝酒。从早到晚难得清闲一天,常常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那些小老板几年不见,是发了一些小财,盖了房又砌楼。但人却憔悴了许多,年岁不大却白了头。和他们聊聊天讲讲心里话,不少人也叫苦不迭。其原因是时代不同了,小业主仍没有紧跟着时代前进,所以这些单位很需要青年技术员参与管理或生产。
专业技工短缺,限制了小红木企业的发展。其个中原因较多,其中中老年木工师傅难招徒是重要原因。我国传统木工一向以师傅带徒传承技艺的,徒弟来自社会小青年,拜到师傅门下跟随师傅打工,一般以三年为期。雇主请木工干活,徒弟作师傅助手边做边学,学习期间练习的材料是雇主的,徒弟工资归师傅所有。三年期间,师傅要教授整套技术给徒弟,也供给徒弟一部分生活费。而现在社会关系和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老木工很少能收到徒弟,其原因之一,家家户户实行计划生育,孩子金贵娇生惯养怕吃苦。同时,社会上仍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旧思想。家长千方百计送孩子读书,期望他今后有一个体面职业。由于有上述原因,有些小青年即使上不了大学,成人后也有父母依赖,吃用不愁闲散惯了。个别的拜师学习红木工艺,见活儿艰苦,干了几天就打了退堂鼓。第二是厂家招徒工不积极。红木工艺厂的原材料贵重,老板舍不得好料给这些小工人“作贱”,他们干活效率底,浪费材料多,还要专人照看麻烦多,有些培养出来了还跳槽走人,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所以不愿“多事”招徒工。第三是留人难,当代的小青年进厂和以往的徒工不同。有了文化身份高,容易轻视师傅。师傅得不到徒弟尊重,自然不能真诚地对徒弟;这些小青年在家没吃过苦见异思迁,受不了劳动的艰苦,随时可以丢下工具走人。
针对红木工艺缺技工、难招人的现状,我根据自我经验,总结了几个办法,试验几年这几招还有不少用途。首先一条是要有较远的规划。第二是善做师傅和徒弟的思想工作,第三有平和的心态,力所能及地关心职工生活。
所谓“较远的规划”,是指培养徒工不是为了今天的业务,它主要是为明天的业务发展作储备的。红木工艺的生产有它的特殊性,制作工艺的技术性要求很高,一般木工不能胜任,同时它受市场经济制约,以销定产不能积压产品。这要求企业中除有当家产品,有一定数量的职工正常生产,也要有良好的协作关系,有相当数量的技术力量储存在周边社会中,一旦订货增多,就要能及时招来一批技工完成任务。或将部分合同业务分解出去,按时按质完成合同订货,以确保自己的良好信誉,争取以后有更多的业务。为此,在无碍正常业务的情况下,要不怕麻烦多招徒工进来学艺。
善做思想工作,是指针对师傅和徒弟的不同情况,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善做”比多做更为重要。就上述招收艺徒困难的原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师傅和徒弟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我针对不同情况,有目的做好他们的工作,例如在安排生产任务时,让带徒的师傅先易后难,这对徒儿学艺有益,使他在生产中能循序前进。师傅有比较简单易行工作,教授初学的徒弟能切合实际进行操作,徒儿进步就快,以后教授技术就更有信心。徒儿在学艺不久,见到自己学习成果,也增进了学习本领的积极性。这种办法能促进师徒关系的融洽,也能提高实际工作效率。否则,师傅带徒时一开始就遇到难度较高的活儿,徒弟协作搭不上手。师傅感到徒弟懒,不肯学,而徒弟又感到委屈,认为是师傅不愿教,两人关系搞僵了,以后工作就难做了。除此外,平时多关心师徒俩也很重要,看看他们产品,赞扬几句都对他们有鼓舞。
所谓“有平和的心态,力所能及地关心职工生活”。是指无论当工人还是当了老板,都要有一颗平和的心,不能自持老板高人一等,更不能不容许别人正当致富。尤其是自己的职工流动到其它企业,不能对他们记恨。相反要自我检讨找出原因。是工作环境、还是福利待遇不如人家,是自己工作态度不好得罪于人?总之,要留住职工就要把他们看作兄弟姐妹,时常关心他们的冷暖,对流出去职工要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余留福利要补上,办理有关手续要给予方便;有困难想回来的,要持欢迎态度。即使是我培养的徒弟外出创业,也要尊重他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帮扶。中小红木企业都认真做好技工培训工作,在社会上储备众多技术人才,其发展潜力就更足,南通红木工艺事业就更兴旺,今后大发展才有更多的希望。
三、厚积薄发展雄才
我是一个从普通农村家庭走进红木艺术的人,今天取得一点成绩,靠是是虚心学习和勤奋工作。一个人能否有成绩,厚积是基础。有了它,其才华就能逐渐显露发挥。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成功背后,一定是战胜了无数艰辛和曲折。
我初涉红木艺术世界,也是从当徒工做起,苦出身的我自有一股执着的好学精神,通过不断用功,化了别人双倍的努力,渐渐挤入红木艺术之门。如今我只要看一下材料,触摸一下手感,就可以测出它是什么材质。瞄一眼作品尺寸,掂量一下成品,就可以断定它的品质。其功夫自然是30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我创业,是摸索着走出来的。开始也是白手起家,以后才渐成气候。1991年办厂,一切都从头开始。至今我仍然在第一线工作,从设计产品到推销订货、从合同签订到产品的安排生产、从产品质量检验到送货上门,我始终走在最前面。甚至以后对产品用户信息回访都亲自顾问,使我对自家产品的品质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胜出别人的长处,也明白了自我的不足。长处要保持,不足的短处要尽早克服改进,以确保顾客用户的满意,争取更多的生意。由于多年来我一直严格把好质量关,对自我产品质量,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估量。尤其是自己设计的产品把关更严密,终于嬴得众多客户好评。现在,我每年有许多重复的订单,全是老客户的推荐取得的。
近几年,针对红木产品市场,有多元文化发展的倾向,我将仿制明清家具作为设计重点,先后设计成功各种台屏、地屏、花几等工艺品和床、椅、桌、橱等家具,在座椅方面就设计了“皇宫圈椅”、“书背圈椅”、“素圈椅”、“扇形圈椅”和“高扶手圈椅”、等系列产品。由于我设计的产品和以往故宫博物馆的收藏产品极为相似,所以社会上一些热衷古文化人士纷纷前来订货,连南京的明孝陵博物馆也寻到通州订购。在北京的“崇川阁--明清家具精品馆” 也订货不断。好设计制出新产品、好质量赢来新客户,最近北京和南京订货有千万元,我厂前景一片光明。
我的企业能有这样好的前景, 本人认为它与我平时坚持学习“厚积薄发”有重要关系。日常间各种工作确实忙碌,但我没有忘记吴学忠老师对我的教导:“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进步,贵在平时坚持学习, 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读书。” 所以在心中立志:“也要向吴老师学习,将来也要成为红木工艺方面的能人,会管理、懂设计,能将普通材料制造成高档艺术品。”工作再忙,也要摸摸书本, 多年积累,果然有所成效。近年来,又陆续参加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组织的有关活动和高级研修班,使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不断提升,2003年江苏省工美红木研究所所长扬金荣就聘我为该所高级技师。前几年,又经上级考评为工艺美术师。2010年,江苏省南通航运技术学院聘我为客座教授,南京明孝陵博物馆聘请我担任“观朴艺术馆”顾问。近几年,我设计制作的红木艺术品获取不少荣誉,如2009年,我生产的产品“如意花几”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颁发的“艺博杯”金奖。2010年,我设计的产品“南通红木系列”又获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鼓式几”获“艺博杯”铜奖,红木系列产品参加“蓝羽丝杯新敦煌大奖赛”获金奖。我所办企业“通州区四安镇庵西红木工艺制品厂” 被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授于“理事单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红朩制品专业委员会授予会员单位。这一系列的成果,都是厚积薄发产生的效应。它和众多前辈比是微不足道的,仅是我前进的一个起点。我将以胡学忠老师为榜样,将毕生精力献身于我热爱的红木工艺事业。也希望有更多现代青年继续传统民族文化,加入红木工艺队伍,学好本领,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南通红木工艺必将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江海研究院编《共创新辉煌》——基本现代化新起点南通集,第90页、250页。2010年,北京. 大众出版社。
2、陈佐、苗金卫:《南通工艺美术调查》。2006年,南通市工艺美术协会(商会)內部文件。
作者简介
毛金芝,男,工艺美术师,任职于南通四安庵西红木制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