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扬州点螺漆器的发展趋势及设计实践

[日期:2011-05-2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扬州点螺漆器的概况和发展现状,并以扬州点螺漆器的设计实践为例,融合设计美学的观点,从点螺与卷轴画、雕漆、漆砂砚、楠木雕等工艺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初步介绍了扬州点螺漆器的特点、技法、创新点和艺术价值,以便对漆器设计理念和点螺技艺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漆器 点螺 漆砂砚 软螺钿

 

一、扬州点螺漆器的概述

从扬州漆器发展的历史来看,扬州点螺工艺是在“平磨螺钿”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点螺又称软螺钿。“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选择自然色彩的贝壳、夜光螺等材料,精制成细于发丝、薄如蝉翼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片片一丝丝地点嵌在乌黑的漆坯上,构成绚丽的图案。其点嵌工艺要求很高,因为技法精巧,结构严密,为其他镶嵌工艺所不及。

至明清时期,点螺工艺水平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其器物大至台、椅,小至盘、盒,均是精巧细致。例如明末的江千里,其点嵌工艺精彩无比,可将多宝嵌、八宝嵌、八宝灰、嵌色片等多种工艺结合运用,使器物的光彩更加华丽,魅力非凡。

但是由于后来的战乱和社会动荡,点螺工艺曾经遭受过一段时期的遗失,直至解放后,扬州漆器厂组织人力,在以高永茂为首的技术人员悉心研究之下,逐步恢复了这门古老的漆器表现技法。技术生产人员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近30人的大队伍,年产值已超400万元,并制作了相当数量的国优精品。其中点螺漆器《锦绣万年春》于1979年5月被邓颖超同志作为国礼赠送于朝鲜的金日成主席。点螺漆器《文房四宝》被江泽民总书记作为国礼赠送给法国总统希拉克。多年来扬州点螺工艺制作的作品多次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荣获大奖,在取得巨大荣誉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扬州点螺漆器的继承与发展。

二、扬州点螺漆器的设计新趋势

伴随时代的发展,扬州点螺工艺也需要与时俱进,既要考虑产品的艺术价值,也要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还要在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上取得新的突破,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经过实践总结,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找突破点,例如如何增强点螺漆器的装饰性、如何扩大点螺漆器的实用性、如何延长点螺漆器的使用寿命、如何提高点螺漆器的附加价值,如何实现点螺工艺与其他工艺的交叉组合等等。通过广大漆器工作者的探索与实践,扬州漆器确实在点螺技艺的制作和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一节就通过几个实例,介绍扬州点螺漆器的设计特点、创新实践和技术成果。

三、扬州点螺漆器的设计实践

1、继承文化传统,突出地方特色。笔者参与制作的这件点螺台屏《春台明月》,画面主体利用纯点螺技法描绘了瘦西湖畔之熙春台及二十四桥景区的主要景物,其布局严谨,做工细腻,突出了扬州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其视觉效果五光十色,绚烂华丽,如梦如幻,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图1:点螺台屏《春台明月》(图片由扬州漆器厂提供)

2、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自古以来,点螺漆艺都是附饰在硬质胚胎上的工艺。如何将点螺工艺品制成舒卷自如,犹同卷轴书画一般的便携艺术品,一直是漆艺界长期追求的目标和理想。点螺卷轴画《春江瀛洲图》的设计成功,终于实现了这一目标,它解决了底坯材料的应用、贝壳料的软化、漆画柔软这三大难题,为漆艺史上再添新品。它以秀丽细腻的点螺技法描绘出意境高远的中国山水画,是传统漆艺与中国书画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该作品于2005年荣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特等奖。

 

图2:点螺卷轴画《春江瀛洲图》(图片由扬州漆器厂提供)

3、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点螺工艺与楠木雕、漆砂砚的组合。笔者制作的这件点螺古楠木雕漆砂砚《绿荫幽居》,集合了楠木雕、点螺、漆砂砚三大工艺于一体,出自传统而又有所创新。砚身取古金丝楠木雕琢而成,以盘根错结、虬枝苍劲的古树为主体,制作工艺施以浮雕、圆雕、透雕,技法娴熟、灵巧,刀法玲珑剔透,其艺术构思之巧、技艺之高超令人叫绝。砚池采用中国大漆、金刚砂、高岭土等天然材料精心制作而成。其特点为滋润坚固、耐磨发墨、掭不伤毫、宿墨不冻,可与端、歙等名砚相媲美。砚盒描绘了高雅隐士的幽居生活,采用点螺工艺,选取优质珍珠贝、夜光螺、石决明等名贵材料,按画面要求加工成薄如蝉翼、细若秋毫的螺片,点嵌于光亮如镜的黑漆面上,构成一幅随光变幻、瑰丽明媚的画面,与古朴典雅的砚身相匹配,相得益彰。源于传统又焕发新意,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图3、点螺古楠木雕漆砂砚《绿荫幽居》(图片由扬州漆器厂提供)

 

点螺工艺除了能和漆砂砚相结合之外,还可以和其他诸多文房用品相组合,开发出一系列的实用新型漆器工艺品。如图4的这套《四君子》点螺文房用品,画面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制成点螺砚台、毛笔、笔架、印泥盒等物,既是书画用具,也是文房雅玩。其一上市就受到市场的好评,不仅增加了传统漆器的新品种,也拓展了市场空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图4:《四君子》点螺文房(图片由扬州漆器厂提供)

4、互为补充,点螺工艺与脱胎雕漆工艺相结合。笔者参与制作的脱胎漆器《龙兴天下》,虽然以脱胎雕漆工艺为技术主体,但是以点螺工艺点缀的地球仪作为点睛之笔,仍然十分精彩。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吉祥瑞物,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龙的图腾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超越自然的理想化和浪漫艺术的体现。作品《龙兴天下》以龙为主体,其优美的曲线、变化的身姿,不仅使龙的装饰感得到加强,也使龙的形态更加完美。用似云似水的云气纹将象征权贵的器物造型“如意”作为主体的衬托,既充实了主题内容又强调了作品的中国味,同时曲线和弧线的结合使作品的线条更加优美流畅和空灵飘逸。龙的正前方所配地球造型既解决了作品的平衡感,也点明了《龙兴天下》的主题。

作品使用脱胎技法,用红色的中国大漆髹涂,再配上黑色的底座,使作品在传统色调的基础上,又不失现代感。地球的陆地部分则使用点螺工艺,此项技术十分难得,克服了以往点螺只能施在平底子上的技术难点,使地球色彩缤纷,恰似龙戏之珠,并通过地球的转动,来增加作品的韵味和动感。

 

图5:脱胎雕漆摆件《龙兴天下》(图片由扬州漆器厂提供)

 

参考文献:

1、孟祥玲. 巧夺天工的技艺——扬州漆器【M】.  中国科技财富,2010.10

2、长北.   中国古代艺术论著集注与研究》【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4

3、黄成.  《髹饰录图说》【M】.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4

 

作者简介:

范蓉蓉,女,1972年生,江苏扬州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于扬州漆器厂点螺车间从事漆器点螺产品制作已有二十多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