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点螺楠木雕漆砂砚是扬州漆器中的一种,由于其工艺和选材的特殊性,有“扬州三绝”的美称,是漆器艺术品中的高档产品,集艺术性和使用性于一体。
关键词:漆砂砚 点螺 精品
“漆砂砚”始于宋代,大成于明代扬州著名漆艺大师卢映之、卢葵生祖孙之手,清后期,其工艺失传。1979年由我厂研究试制始得恢复。并于1981年3月13日,在我厂由有关专家鉴定,确认扬州漆砂砚具有姿质滋润,坚而不顽、细而不滑、发墨而不伤毫的特色,可与端、歙二砚比美,尤具入水不沉、宿墨不冻、不吸水、不脱砂、发墨快、发墨细,不易破损,携带便利等优越性。加之造型生动多变,质地轻灵坚固,装饰雅致多彩,雕、嵌、刻、绘悉随人意的优点。实为美观的漆器艺术欣赏品和文化实用品。
一、漆砂砚的发展历史和工艺特点
点螺楠木雕漆砂砚是金丝楠木作为胎骨,用大漆调入有研磨作用的金刚砂粒髹刷砚面,其胎质轻巧,坚固耐磨,1984年扬州姚庄101号西汉墓出土的木胎砚台,在砚池内残留有墨迹,触摸感觉有极细的砂粒,据此可以认为,在西汉时期,漆砂砚已现端倪,到了宋代,漆砂砚为内府制作,康熙年间,扬州艺人卢映之购得一方砂砚,上有“宋宣和内府制”铭文,于是让人仿制,传至卢映之之孙卢葵生,漆砂砚名声大噪,销售日本,备受欢迎,到清朝咸丰年间失传,1980年扬州漆器厂的漆器研究所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历经多次失败,终于恢复了这一传统的手工艺。扬州漆器厂生产的漆砂砚采用了楠木为胎,雕刻成为各种艺术的造型,砚池用高岭土、金刚砂和中国大漆调配髹涂,砚盒面用螺钿、嵌玉、刻漆、勾刀和彩绘等漆器工艺装饰,如此精制的漆砂砚除了实用价值以外,不失是一件精巧雅致的案头把玩。1985年,扬州漆器艺人又将楠木砂砚和软螺钿(即点螺)工艺相结合,用金丝楠木雕刻砚体,砚池髹以漆砂,以点螺工艺制作砚盒面,使得两大工艺完美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扬州漆器点螺楠木雕漆砂砚的身价,目前点螺楠木雕漆砂砚已经成为了扬州漆器厂的主打产品和定型生产产品,给企业带来了诸多的荣誉和可观的经济价值。之所以将点螺楠木雕漆砂砚称之为“扬州三绝”,那是因为“一绝”是指其砚盒盖使用的是扬州漆器工艺中的点螺工艺,此工艺本身就是扬州传统手工艺中之精华,自清末失传后由扬州漆器厂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是漆器工艺中的精品;“二绝”是指砚身胎体使用的是金丝楠木,此材料相当珍贵难得,一般的来源是汉墓出土的棺木;“三绝”是指砚池由金刚砂和大漆调和而成,制作上与众不同,正是具有这工艺材料上的“三绝”使得点螺楠木漆砂砚有了其他种类砚台所不具备的优点。
二、点螺楠木雕漆砂砚的制作过程
首先是砚身的雕刻,砚台采用的是金丝楠木雕刻,材料的来源是扬州近郊附近的汉代古墓葬中之楠木棺、椁,取升官发财的寓意,这些楠木材料历经近2000年的地下埋藏,实在非常珍贵,其木质细腻、坚实,经过工艺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精心细致的雕琢,其胎身画面优美、线条流畅、工艺精湛、巧夺天工,雕刻时艺人参照图稿的设计,充分运用了浮雕、圆雕、镂雕和线刻等技法,精心雕刻出砚身,同时要根据砚台胎身的大小制作出砚台相应的外盒,制作时要做到胎身与外盒的紧密套扣,此道工序完成以后则由漆工进行制作,首先制作砂砚的砚池,制作工艺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漆砂的比例配方,砂粗则伤毫,砂细则不发墨,这也是点螺楠木雕刻漆砂砚用来磨墨不伤毫,冬天不上冻的关键所在。而砚盒的制作则是采用扬州点螺工艺的传统技法,根据胎身的主题设计制作相应的稿面,其盒面和胎身的主题完美融合。通过木工、漆工和点螺工艺艺人们的多道工序精心制作方可制成产品。
三、点螺楠木雕漆砂砚工艺恢复后的发展
点螺楠木雕漆砂砚作为高档产品和扬州漆器厂的主要定型产品,自工艺恢复以来一直是分为高档精品和常规定型产品两部分进行生产,一方面,既有长度在一米左右的稀世精品,也有寻常百姓人家使用的袖珍物件,1985年,由扬州漆器厂卢星堂设计,殷春凤、任宝明、赵如柏和张桂兰等人制作的点螺楠木雕刻《泰山览胜》漆砂砚,长84厘米,宽51.2厘米,高10厘米,砚身上峰回路转,飞瀑如挂,汉柏拔地而起,虬枝纷披,盘旋而上,柏枝环抱一泓深潭般的砚池,漆砂层厚达1.5厘米,砚盒面光亮如镜,盒面上用点螺工艺精细制作出旭日东升,乱云飞渡,泰岳古松郁郁葱葱的雄壮美景,右下方有杜甫《望岳》诗行书一首,此砚台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制成,1987年代表江苏工艺美术赴日本展览,并以400多万人民币的价格在大阪出售,在日本轰动一时。
除了这些高档的精品,扬州漆器厂还定型生产了一批适合寻常百姓家庭使用的小砚台,既是日常用品,也是工艺品,主要代表产品有《大涤草堂》、《醉翁亭》以及以扬州传统风光名胜为主题的产品(个园、何园、冶春以及五亭桥等等),由于工艺精湛,高档典雅,小巧精致。同时价格适中,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是单位及个人送礼的佳选,投入市场以来一直是供不应求,销售形势喜人,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点螺楠木雕漆砂砚生产现状和未来的传承
经过多年来工艺的恢复、改进和发展,扬州点螺楠木雕漆砂砚技艺日趋成熟,与失传以前的工艺相比,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产品种类日渐增多,其常规定型产品已经有数十种,主题以山水风景人物等为主,尺寸型号大小不等,作为点螺楠木漆砂砚工艺恢复的主体,扬州漆器厂设计生产实力雄厚,生产能力稳定,产品工艺目前基本满足市场上的需求,扬州漆器厂的设计制作人员,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设计生产新题材类型的漆砂砚,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产品的生命力,点螺楠木雕漆砂砚正通过扬州漆器人不断努力,定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宝贵的传统手工艺也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扬州漆器史》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0
【2】陈忠南 张幼荣《扬州工艺美术》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2.1
【3】李小康《中国传统漆器》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12
【4】曹永森《扬州特色文化》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12
作者简介:
张太珍,1957年出生,江苏扬州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从事点螺工艺数十年,担任扬州漆器厂点螺车间主任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