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介绍新发现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写的一篇刺绣文稿,是清末状元张謇亲自抄誊的,弥足珍贵。该文稿记录沈寿为张孝若留学以绣相赠,复留影给学生示范,并论述刺绣光影作用。本文除介绍沈寿与张家友谊外,更歌颂沈寿敬业精神,以及她研习刺绣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刺绣理论水平。
关键词:赠绣 留影 文稿 刺绣理论
沈寿(1874—1921),近代著名刺绣艺术大师,生前名绣众多,有《雪宧绣谱》存世,尚不见其它文稿存世。近日,沈寿后人沈慰祖发现家中,存有张謇先生为她抄誊的一篇文稿,《传习所留画绣摄影小记》。这是继《雪宧绣谱》后,沈寿又一篇刺绣理论面世文献。虽然此文比《雪宧绣谱》成文早,但没有对外发表,故存世意义重大。它是状元公与刺绣艺术家为发展中国传统艺术的合作结晶,有很高的历史史料和艺术价值。这篇文选为我国刺绣艺术文库增添了光彩一页,也为深入研究沈寿和沈绣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由于我曾在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复制过《意女悟道图》,对其內幕了解甚少,现传阅到沈慰祖先生发来的复印稿,故有兴趣对它作了些研究。
一、《传习所留画绣摄影小记》的写作背景
1911年,清朝灭亡,沈寿从北京来到天津避难。1914年在张謇邀请下来到南通,任女工传习所所长。该校当时附设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地址在城东的姝媚园内(今南通高等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所董张謇)。当时,我国为筹备第二年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正向全国征集参展产品。传习所刚开学,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沈寿不顾自己体弱,发动全所师生积极参加刺绣展品的活动。她一边教课、一边赶绣《耶稣像》。结果,参展作品的刺绣任务圆满完成,传习所产品还连获金银铜三个大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而沈寿本人却病倒了。由于急于工作,病后没有很好休养,以后教学、刺绣辛苦了就发病。1917年春,沈寿又病了。南通女工传习所地方紧,无空余房屋让沈所长有个安静的地方休养。张謇就邀请她住到博物苑的谦亭,让其静心休养。
沈寿来南通工作后,也参与当地社会活动。前年,张謇的儿子孝若结婚,沈寿在传习所组织绣工为他家绣制婚礼服,办喜事时前往贺喜吃喜酒,张家还请她担当新娘陈石云的伴娘。自此以后,张家人就与沈寿亲近,关系密切。在谦亭休养期间,沈寿闻知张孝若即将出国留学,决定送一幅绣品给他作礼物,那幅《意女悟道图》比较合适,虽说作品正挂在传习所作示范绣品比较重要,但手头没有其它较好的刺绣作品替代。为不妨碍传习所教育,在刺绣送出前,沈寿特地请人将这刺绣照了相,再将照片放大,置在相框中,张挂到原有位置让学生观摩学习。以上情况,也是根据《张謇全集》等相关资料,结合本文综合分折出来的。
以往我曾从老艺人那里闻知沈寿赠绣给孝若,但没有去考证。以后从《张謇全集》中见到“雪君删润送怡儿游美画绣记”诗一首,知道沈寿确实赠刺绣给张孝若。张謇的诗文题在他儿子的扇面上:
雪君割绣赆儿行,多少功夫始绣成。
闻道三年如刻楮,世间哪有浪收名。
沈寿逝世后,张謇回忆她赠绣孝若留学的事。1922年,以此写诗追忆,诗曰:
岩壑佳人悟道坚,髑髅绣罢一凄然。
赠儿叙别饶深意,苦道生平刻楮年。
此诗仅短短四句二十八字,但将沈寿刺绣《意女悟道图》的主要内容描写清楚,也说明赠绣给张孝若的意义,同时对体质较差、在病中坚持工作和刺绣的沈寿表示敬佩。但上述两首诗,均没有将该绣的名称交代清楚,为后人研究沈寿作品存了疑。近日,沈慰祖先生将家中收存的姑奶奶留下的这件文物复印件寄到南通,为我们研究沈寿提供了方便。
二、张謇代誊《传习所留画绣摄影小记》文稿
沈寿的《传习所留画绣摄影小记》一文,是张謇抄誊的。该文为:“绣本意大利油画,盖彼小说家所志,某女士觉悟世情,携髑髅入山修道之事状。画参光学绵丽夺目,余爱其画之精,而事之可以寤人也,欲摹绣之适感小疾,又授课有程不暇从事,乃於课余病间铢累而黍,引历三年余始成。余既受啬公为南通提倡女工之属,则欲尽所能毕授之愿学诸生,而以是幅示之范。为公子孝若奉公命游学美洲,频行遇余为别,闻余欲有所制以为赆而不及也,乃索是幅,意且欲张之於彼美术家之目,余愧其意,而甚爱公子之孝,谨而好学又远行也,重违其请举以赠焉,复摄影置於所堂,以完示范诸生之意。夫针黹不可得见矣,见影之回折者而已;彩色不可得见矣,见光之掩露者而已。蹄非兔可以知兔,荃非鱼可以知鱼,假而曰是幅之光影,非绣之光影,则绣亦非画之光影,画亦非当时事状之光影。嗟乎,当时事状之光影瞬息变灭矣,而转输纳之光影固在也,曷输曷纳有其具焉,诸生姑措意於为输为纳之具而已。若夫某女士之觉悟入山,则是幅光影之所发生也。道所启牖出於耶情,所解脱通诸佛,即空即色亦灭亦生,吾契焉,虽瞬息庸非久乎。丁巳八月,雪君寿记,嘱啬公书之。”
在这短短的文稿中,先叙述了这件《意女悟道图》刺绣的稿本来历,并介绍了该图内容,是携了髑髅入山修道的一位女子,用心读经学习终于觉悟。原画是意大利名家绘画作品,女子形象生动正半卧状读书,髑髅置在书前。沈寿文稿还就自己选此画作绣稿,刺绣作品的经历和用途作了说明。接着,又讲清了为弥补这件刺绣作礼品赠给张孝若,留下摄影照片替代原作给学生示范。并用兔、鱼掌故说明,留影照片中的光影虽非刺绣原作中的光影,原作彩色不见,但照片中现在的黑白光影有替代了原作效果,同样可以给学生作示范。如刺绣中的女子那样,入山认真修道而觉悟的,其影响也将是永恒的。
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刺绣一生,存世精品颇多,而留下的诗作、刺绣文稿很少,诗词仅在张謇诗文和日记中散见五首。刺绣理论著作有那本《雪宧绣谱》,是张謇根据她的口述记录写作的,余下就是这篇《传习所留画绣摄影小记》,弥足珍贵。
三、《传习所留画绣摄影小记》的存世意义
《传习所留画绣摄影小记》存世,意义深远。通过这篇短文,可以见到沈寿对刺绣光影早有深刻研究。在我国传统刺绣艺术中,以往对光影的研究比较少,许多刺绣艺人选择的作品题材很好,针法使用也得当,由于不懂光影的作用和原理,刺作刺绣中如何利用光与影的特殊功能,关键处的几针不巧妙,就将影响整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如沈寿刺绣《耶稣像》,耶稣的眼睛高光处留白不绣,使白色缎底成为反光亮点。沈寿绣的《蛤蜊图》,一只大蛤蜊仅绣了边框轮廓和它饱满的肚子,大片身子利用贴布底色和光线反射原理,仅绣了边缘稀稀的几针,留下大片空白,却取得很好的刺绣艺术效果。而我最近见到一件仿制《蛤蜊图》的作品,虽然该作者在仿制沈寿作品时很用功,将这件作品中的大蛤蜊全部绣满,但给人的视觉效果很差。作品死板,不透气,无艺术价值可言。这种不懂光景原理干吃力不讨好的例子,并非个案。所以学刺绣、搞艺术的人应当学习光与影的科学原理。沈寿在《传习所留画绣摄影小记》中总结的光影文字,为后人理解刺绣与光影的辩证关系,作了很好解答。只是本文限于文字太少没有深入阐述,如若结合《雪宧绣谱》的学习,必将有更多的收获。
刺绣中如何发挥光影作用是一项很重要的刺绣技法,它也是衡量刺绣艺人刺绣技艺水平高低的尺子。沈寿在《雪宧绣谱》中就刺绣光影有很完美的总结,因为这项内容是仿真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习所留画绣摄影小记》后半段文字,生动说明沈寿刺绣善用求光技巧,能巧妙地运用蚕丝绣线自然反光的光学原理,结合刺绣画稿中的相关事物绣成仿真作品。沈寿刺绣技能有如此高超,全是她刺绣实践中不断研究光与影对刺绣产生的物理作用,逐渐摸索、逐渐积累,终于总结出一套实用经验。用事实证明刺绣艺术的提高,与“实践出真理”的唯物辩证法有重要关系。沈寿《传习所留画绣摄影小记》一文,关于刺绣光影内容的论述,应是沈寿较早的刺绣经验书面总结。通过代抄,也使张謇看到沈寿不但具有精湛的刺绣技艺,绣成众多不朽的传世精品;同时,她也有丰富的刺绣经验和深厚的刺绣理论水平,从而更加尊重沈寿、热爱她的作品。这是驱使张謇以后主动与沈寿合作,承担绣谱写作任务的动力,也是张謇积极将沈寿仿真绣艺术,总结提升为我国特色刺绣——“沈绣”的重要精神基础。
作者简介:
吴玥,女, 1952年生于江苏南通,工艺美术师, 2002年退休现仍从事刺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