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面绣工艺在扬绣作品中的运用

[日期:2011-06-0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 双面绣因两面皆可观赏而尤为奇特,它妙在于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个刺绣过程中,绣出正反面图案完全一致的作品。它的刺绣针法与单面绣大体相同,但在具体的运用处理上却又很大的区别。单面绣除了保证正面效果外,反面有一些杂乱的线条线头也无伤大雅,而双面绣因双面观赏只能用垂直刺绣法绣制,不刺破反面绣线,针迹排列齐整,不能相互重叠,任何线头线结的处理均藏针迹于下一步之中,要隐得彻底,藏得巧妙,最终形成两面光洁效果相同的图型。这正是双面绣的精髓与独特所在。

 

关键词:双面绣 扬绣

 

扬州刺绣源于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1980年扬州西北高邮天山出土的西汉广陵王刘胥夫人墓中就发现了刺绣品。

一、扬绣的发展

扬州刺绣的兴起是在隋朝,隋炀帝三次游幸扬州,扬州由此大兴土木,建筑多处离宫别馆,装饰品极尽华丽奢侈,宫妃才女衣饰锦绣,宫廷锦帐什物皆为绣品。

扬州刺绣的发达是在唐朝,据《通典·卷六》中记述,扬州每年向唐王朝进贡的丝织品和精致袍服有“蕃客锦袍五十领,锦被五十张,半臂锦百段,新加锦袍二百领”等等,这些十分华丽的锦袍锦被,当不乏积丝累线以刺绣之奇工。

扬州刺绣到宋代已达到“无施不巧”之境,刺绣服饰日益精美。从唐代的绣佛像转向绣书画,从实用性向观赏性发展。所绣物品多以花鸟、山水、人物为题材,针线细密,设色美妙,富于生活情趣,备受有闲阶层,文人墨客的青睐。当时扬州刺绣向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并已出现了尤为称颂的双面绣。

二、双面绣的特征

双面绣因两面皆可观赏而尤为奇特,它妙在于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个刺绣过程中,绣出正反面图案完全一致的作品。它的刺绣针法与单面绣大体相同,但在具体的运用处理上却又很大的区别。单面绣除了保证正面效果外,反面有一些杂乱的线条线头也无伤大雅,而双面绣因双面观赏只能用垂直刺绣法绣制,不刺破反面绣线,针迹排列齐整,不能相互重叠,任何线头线结的处理均藏针迹于下一步之中,要隐得彻底,藏得巧妙,最终形成两面光洁效果相同的图型。这正是双面绣的精髓与独特所在。它的刺绣过程比单面绣要复杂费工得多,某些局部画面更耗时一倍以上。在表现写意画稿的某些枯笔处理上,单面绣在笔墨的点滴之间可连线绣制,而双面绣只能分别处理逐一解决。特别是绣制远景的山峦,云彩等虚幻部分,如果用单面绣的跳针法,就会出现正面直针反面斜针两面各异而不能成为双面绣,只可用细密排序的运针方法进行。而要达到相同的色阶效果,绣线也要再次劈开,用更细的丝缕绣制,双面绣表现了刺绣技艺的巧妙构思与精湛技艺,是技艺水准的超越和升华。

三、双面绣在扬绣中的运用

1大型双面绣地屏《唐人击鞠图》

大型双面绣地屏《唐人击鞠图》是我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刘旦宅先生所绘中国唐代宫廷女骑马击球嬉戏愉悦的场景,是大师最为出色的佳作。

《唐人击鞠图》在绣制上与单面绣制上大体相同,但在具体的运用处理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在制作时,这幅作品打破了以往双面绣简单的丝路绣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在绣制马时,力求根据画理的笔意、动态、神情,用丝路来完美表达。丝理较多,针法丰富,有虚有实,突破了以往双面绣做不到的效果。在衣服的处理上,绣制时在线色上采用了几套上百种颜色相拼绣制,有的衣服需要连铺带混的手法来表现,运用多种针法,如散套针、铺针、接针、施针、擞和针等多种针法绣制而成,线条流畅。同时用刺绣技巧手段来塑造形象,尤其是仕女脸部绣制时运用了铺、混、虚实等难度较大的针法,从铺两丝——混色半丝(两次)-1/64丝,使得仕女脸部更光洁细腻,特别把握眼神的变化,用虚针、接针、施针等针法,把唐代仕女在骑马击球时的愉悦神情表现得栩栩如生,使作品在视觉上、感觉上都更能丰富和增强原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以针代笔,以线带墨将画理与绣理融于一体的效果,整个绣面色彩艳丽,笔墨秀逸,这正是双面绣的精髓与独特所在。该作品于2005年入选参加《杭州西湖工艺美术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

2、双面地屏《蓬莱仙境》

双面地屏《蓬莱仙境》是著名画家袁耀的作品,这幅作品所描绘的是山石树木、华丽壮观的宫殿及波涛翻滚的海面。

我在山水刺绣的过程中避开双面绣丝路单一的缺点,大胆的运用丝路的变化来表现山峰层次的变化,飘渺的意境。在对远景、虚山的刺绣上,用虚针、套针、接针等针法,采用黄、绿等多种色线相拼,根据画稿的明暗体现山色的变化,绣出远景的美丽景色。用直斜、竖斜、横斜、铺等针法,2-3丝的丝线绣出了前景细密紧实,粗疏阔略,连绵不断的层次结构,使这幅作品的情与景、趣与形融为一体,弥漫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气。在近山及实山部分采用2-3丝来绣制以体现山的厚实。在绣水时,色线仅用了“蚕丝”的1/42来表达水的波光粼粼。加上丝线的光泽、质感及半透明的面料配上古色古色的红木框座,使欣赏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平面图,而宛似真境,看到的是雨雾缭绕中的宏观宫殿和波光粼粼的水面。该作品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3、双面绣《腾跃图》

双面绣《腾跃图》是著名画家吴青霞的作品。这是一幅工整绣,绣制时要做到平、整、光、奇的效果。通过刺绣再创作,使鱼更立体、更活灵活现,犹如腾跃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绣制黑鱼和红鱼时,着重鱼的形态,用齐套针法来绣制鱼鳞、鱼嘴。在绣制鱼鳞时注意由深到浅、有粗有细、明暗的变化。鱼鳍、鱼尾用虚针、实针、滚针等针法,把线劈半丝来绣其中的虚实。一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鲤鱼即呈现眼前。特别作为双面绣,从另一面来观赏更能体现出作品的立体感,从而充分表达出原作者的原创意境。

纵观以上刺绣作品双面绣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双面绣的独特点。不管从刺绣工艺上,还是刺绣技法的运用上,乃至刺绣的针法上与单面绣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表达作品的观赏性、艺术性、收藏性都较单面绣有质的提高。

 

作者简介:

蒋明秋,女,1958年出生,江苏扬州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977年开始从事刺绣工作,擅长人物、仿古山水和水墨写意绣,对色彩的搭配和丝理的应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其绣品格调高雅,充分展现了扬州刺绣艺术的精妙之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