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常州牙浅刻融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于象牙的方寸之间,使原本象物拟形、注重“玩”赏的象牙浅刻工艺品,变成以“观”赏为主的艺术品,使传统的象牙浅刻艺术具有了新的艺术品格,成为当今三大象象牙浅刻刻流派之一。“盛世收藏”,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进入到象牙浅刻的收藏领域,本文以笔者三十多年的象牙浅刻的创作经验为总结,提炼出收藏精品要考察作品之选料、构图、刀法和精神四个要点,论述收藏者如何选择出值得收藏的作品,并配以笔者的作品《千岩万壑图》作为例子加以分析。在笔者看来,这四点亦是一位优秀的象牙浅刻工艺师在创作精品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要点。收藏者收藏到自己所爱之精品与创作者创作出自己满意之作品都是对艺术美的终极追求,本为同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象牙浅刻 收藏 精品 创作
象牙浅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象牙由于质地光洁如玉,材料稀有珍贵,因此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象牙浅刻工艺品历来是皇家收藏的重要品种,也为文人雅士和普通民众所珍爱。
中国的象牙浅刻在数几千年的发展流传过程中,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在清代,主要有广州、苏州、北京三大流派,在雕刻技法、题材选择和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近代以来,以江苏常州为中心的象牙浅刻艺术另辟蹊径,融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于象牙的方寸之间,使原本象物拟形、注重“玩”赏的象牙浅刻工艺品,变成以“观”赏为主的艺术品,使传统的象牙浅刻艺术具有了新的艺术品格,因而很快自成一格,为收藏界所推重。
笔者从事象牙浅刻事业三十余年,近来几年间,深感象牙浅刻作品喜爱之热兴起,一件件象牙浅刻作品走进收藏爱好者的书房,摆上收藏爱好者的案头。一些新进入的爱好者迫切渴望得知如何找寻到值得收藏的象牙浅刻作品。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作品《千岩万壑图》,就如何选择好的象牙浅刻作品做一分析。
一、精选好料
上等的象牙料是一件象牙浅刻作品的基础,爱好者要寻找到值得收藏的象牙浅刻作品亦是从选料开始。象牙的表皮颜色有黑、黄、白色三种。白牙硬度较黄牙高,韧度则差于黄牙,分层结构上白牙也较黄牙粗。在黑皮与黄皮的象牙中有时会发现有一种俗称“血牙”的材料,是象牙中的最上品,颜色是晶莹自然的白中带微黄并泛出一定血色的淡玫瑰白色,半透明且质地紧密细致,有宝石光。从色泽看,血牙最好,黄牙居中,白牙最常见,质量也相对略差。
按产地分,有非洲象牙和亚洲象牙之区别。非洲象牙通常在两米长以上,因非洲特殊的地理、气候等因素,非洲象牙质地较硬紧致,内含水份少,不易开裂,其中尤以客麦隆产的最优,其次是坦桑尼亚、刚果等地的所产。亚洲象牙一般长约1米,以斯里兰卡和泰国所产为佳,通常颜色较非洲象牙稍白,韧度比非洲象牙高。前面我们说三种常见象牙颜色中,白色最普通,仅指在同种产地象牙间的比较,并不意味着非洲象牙比亚洲象牙更贵,因为亚洲象牙数量远比非洲象牙少,两者材质上各具特色,所以不能单凭产地决定象牙材料的优劣。
值得说明的是,从历史上看,有收藏热就有作伪热,作伪几乎是与收藏如影随形。象牙浅刻收藏也不例外。象牙浅刻的作伪主要是从材料入手,常见的有以假充真、以新作旧、旧料新作等情况,少数也有假冒名家的赝品,收藏爱好者可多查阅专业书籍、图册,多做比较,提高鉴别能力。
二、领会画意
选出了上等的象牙原料,仅仅只是完成了一幅有收藏价值作品的30%。收藏者下一步要观察象牙浅刻作品所展现的画作是否能充分展现原作的画理、画性与画义。对于一幅象牙浅刻作品,无论是创作者的原创画作雕刻于象牙之上,还是中国传统名作在象牙上再现,都是一种艺术的二度创作。既然是二次创作,那刻者是否对原画的精神意蕴吃透,是否能钻刻原画所想表达的精神世界,是否能化他人灵魂为刻者自己之灵魂,是评判一幅象牙浅刻佳作精品的重要标准。
以笔者的浅刻作品《千岩万壑图卷》为例。《千岩万壑图卷》是金陵八大家之一龚贤的代表作品。笔者在创作前必须参考有关文献,要读通画理、画义,充分地、最大限度地领会原画的精髓。
“中国古代传统的文人山水画,最大特点在于诗意的呈现,在于哲理的蕴藉。”(1)虽然龚贤的积墨法看似繁琐复杂,但在层次丰富的表象之下,他实际上运笔施墨单纯简练,蕴含了无尽的诗意。《千岩万壑图卷》,纸本水墨,纵 27.8 厘米,横 980 厘米,是一件流传有绪的精绝之品。此图作于康熙十二年(1673 年) ,龚贤时年54岁,正值创作盛期。按作者的创作意象,全图自右向左展,“可以大致分为五部分,不妨以江、山、云、水、洞五个字来概括。前后五个部分其实都是竭尽山之万态。五个部分,又可视为‘序曲’、‘高潮’、‘间歇’、‘最高潮’、‘尾声’五大段落。序曲优雅,高潮跌宕,最高潮震撼,间歇旷远浩渺,尾声幽静安闲。”(2)
这卷画每一笔都以中锋写出,再以干笔皴擦,湿笔施染处处见笔,爽洁而厚重。看得出作者作此画时心态的从容不迫,精心思考,决无一丝草率,处处恰到好处,无一处败笔。纵观全画,不但整幅是一个完美序列,而且每一单项也都有各自的完美序列。如树有树的高潮,云有云的华章,水有水的至韵,建筑有建筑的精华等。所有的小序列加起来,又构成一个完美的大序列。这种精心布局的巧妙,可谓无与伦比。
三、以刀代笔
一幅形、神、气、韵俱佳的图画或是书法,经过学养丰富,技艺老到的象牙浅刻艺术家的二度创作,以刀意化笔意(不是以刀代笔),并以刀痕化墨韵。一件象牙浅刻作品,经过从笔到刀再到笔的转换,未失笔意墨韵还更添操刀刻制时的精、气、神,是上乘的象牙浅刻艺术品必备条件之三。
在创作象牙浅刻作品《千岩万壑图卷》时候,笔者先用准确的线条勾勒千岩万壑中一组山水的轮廓, 然后再依照龚贤长于用墨的画法, 运用牙刻中的披法、刮法、破法对山岩层层着墨, 运用大浑点、鼠足点、介字点对树叶进行层层渲染。“非黑无以显其白, 非白无以判其黑”(,笔者运用牙白和积墨更加鲜明的对比的材料优势, 使之愈加鲜明和突出。龚贤用墨多于用笔, 这正是牙刻艺人之一大难题。笔者在实践中迎难而上, 把过去的一两次用刀, 变过四次用刀, 以刀代墨, 层层渲染, 层层加重, 功夫不负有心人。40天之后, 龚贤这《千岩万壑图卷》便再现在1.35米的庞大的牙体之上。“那郁苍苍之山,千姿万态之石;那黑压压之林, 百流千转之水;那碎石下部的浓黑, 渐上渐亮, 光感十分强烈, 而形成的鲜明的黑白反差对比。那四次以上以刀代墨的层层渲染而形成的浓郁苍润、凝重深厚的画风, 龚贤原作在牙体上完美的呈现了出来。”(3)
四、精神契合
至此,通过考察选料、考察构图、考察刀法三个过程,且每个过程都是满分,那一名收藏者已经能够找到一副能够得分在90分的作品,已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佳作。如果想收藏到100分的精品,则另外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10分来已不是来自于作品本身,而是来自于作品创作者的艺术修为,来自于收藏者与创作者的心灵切合。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收藏者与创作者最终目标都是对美的追求,对象牙浅刻所展现出的哲学观的认同。在满足上述三点要求之后,收藏者如果能收藏到一位技艺精湛、学理丰富、为人高尚、观念相投的创作者的作品,那他的藏品定能称得上是一件满分的精品。
在笔者看来,这四点亦是一位优秀的象牙浅刻工艺师在创作精品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要点。特别是在象牙浅刻入选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面对新时期象牙浅刻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扬,丰富完善自己的人生哲学,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刻苦钻研象牙浅刻技艺技法,积极推动象牙浅刻的传承与创新,创作一件又一件自己满意又得到社会认可的精品力作是每位象牙浅刻参与者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段 炼《龚贤山水的意境》,台北《典藏·古美术》2004年第1期,典藏艺术家庭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月刊。
[2]郑奇、赵启斌《静故了群动——读<千岩万壑图卷>》,《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8年第11期,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山东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书画研究院主办,月刊,ISSN: 1002-3402。
[3]倪久晋《试论美术书法创作与象牙浅刻创作的关系及区别》2010年7月发表于艺博网。网址:http://www.jsact.cn/show.aspx?id=3134&cid=11
[4]彭仁《攀向陡壁的勇者——记坡石和他获国家金奖的牙刻作品千岩万壑图卷》,《钟山风雨》2001年02期。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办,双月刊。ISSN: 1009-9077。
作者简介:
倪久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市工艺美术技术职业学院兼职教授。有近三十五年象牙浅刻创作研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