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无锡灵山梵宫主门厅壁画《多宝妙音》创作

[日期:2011-07-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创作时,遍访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研读《法华经》(注一)之见宝塔品;观摩敦煌壁画同类题材作品;依据经典,如法如律;勇于探索,刻意求新;为符合迎接世界佛教论坛这一主题,人物形象,风景建筑由单一转而多元,兼容并蓄,包含了我国藏民族和东南亚诸国的特色。刻意求新、求变、贯串创作两幅壁画的始终,多年人物绘画功底和多年佛画实践也功不可没,才使得两幅壁画成功面世。

 

关键词:依据佛经    如法如律  开阔视野  刻意求变

 

无锡灵山梵宫主门厅的两幅漆器壁画,一幅《多宝妙音》、一幅《灵山会海》,(4米×2.1米)由扬州漆器厂承接,并热情邀请我来创作设计。为无锡灵山梵宫添彩,以迎接世界佛教论坛的开幕。2008年,我开始了草图的设计,在此期间,得到了扬州漆器厂、无锡灵山、上海佛教协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三易其稿,进入到正稿的创作。

因为是迎接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佛教不但是在我国的汉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而且在亚洲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尼泊尔、印度和日本,在世界各地都有着众多的佛教徒。因此,在考虑和设计画面时,就应该使人物形象和宗教建筑、风景都兼顾到广泛性、世界性。

具体创作时,第一:依据佛教经典著作《法华经》之《见宝塔品》,完全掌握了佛经的教义、内涵。第二:从扬州到无锡再到上海,遍访佛教界专家学者、高僧大德,参悟《法华经》要旨。第三:涉览群书,观赏分析古人,尤其是敦煌壁画是如何艺术性表现这一类题材的。第四:一方面依据佛经、如法如律;一方面拓展思路、勇于探索,取得画面最佳效果。

画面中,释迦牟尼佛与多宝佛并坐论道的情节,是《法华经》关键所在,故此长期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二佛并坐像成为《法华经》变的象征。在这一虚空会上,七宝塔前绘妙音菩萨及其侍从,在法华会手持价值百万的璎珞,向释迦奉献,并由释迦佛引见多宝佛,这也是此幅画的中心内容。七宝塔两佛旁的莲花即代表妙音菩萨化出的八万四千宝莲花,供养《法华经》,以象征妙音菩萨法力。

在虚空会上,以二佛为主体,众菩萨、本尊、金刚、护法、众善男信女大部分升腾于云端,都出自于序品、普贤菩萨劝发品、提婆达多品和从地涌出品等章节。画面下方是深蓝色海洋,遥远处,极目望去,水天连成一片。左下方和右边,群山起伏,树木葱茏,众多的东南亚风格建筑群组成了神秘而优美的景色。

是释迦用他的神力将十方佛、菩萨、天王、罗汉、金刚护法等信众提升在云端虚空,向众人嘱咐《法华经》。释迦佛头顶有肉髻发光,螺旋式头发排列整齐,宽额头、双眉间白毫呈螺式,直鼻方口,双耳垂肩,胸部袒露,丰满而坚实,右肩斜披袈裟,搭在右臂上,袈裟紧贴全身,右手结触地印,左手放在膝上,拇指上翘结禅定印,结跏趺坐。多宝佛与释迦并坐,脸略偏向左方,亦画成头顶螺旋式发,顶有肉髻,右手臂抬起作说法印,左手托持宝瓶,结跏趺坐。怎样才能烘托主体人物呢?我打破常规,画出五条神龙,盘旋缠绕,联成一体,共同托起佛座下升腾的大片祥云,金刚宝座在五彩云霞上似隐似现。为什么要在二佛之间长出并蒂莲花呢?莲花是妙音菩萨化出来的,我之所以画并蒂莲,也是烘托二佛并坐说法。并蒂莲与佛塔四周牡丹花相互呼应,鲜艳的花朵枝叶增加了美感和圣洁感。二佛后的宝塔,一般都是画成覆钵形,我却将佛塔画得与无锡灵山梵宫屋顶相似,八角圆顶,又特意画上了护法的大鹏金翅鸟,雄视下方。建筑物上面的鱼龙变化的图案与斗拱,廊柱之间,佛光普照,祥云缭绕,皆别出心裁,不依不旧。妙音菩萨宝冠精美,顶中着髻,豆蔻年华,兰心蕙质,俊目视前下方,瑶鼻轻吹,樱唇微嘟,嘴角满含笑意,天衣飘扬,下裙舒展流动,钏镯璎珞盛饰,双臂如藕,十指灵动,手拈一串璎珞,正准备转身敬献佛祖。设计时,有意识强调了明显的外来衣饰风貌。

释迦佛右侧是观世音菩萨和普贤菩萨。观世音简称为观音,又称观音大士,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合称西方三圣。《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称: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使得解脱,故观世音自南北朝以来,观音的慈悲、善良深得人心,寺院中观音造像都作女像,相传其应化说法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此幅画上面,菩萨头戴宝冠,正中有小佛像,发髻高盘,面颊丰腴,左手持白玉净花瓶,内插杨柳枝,胸前璎珞盛饰,富有装饰美,S型大耳环隐衬于弯曲下垂头发,更显婆娑。呈‘游戏坐’于莲台上。描写了这位来到婆娑世界永住凡间做菩萨的救世主的端庄、华贵、慈悲安详的神态。普贤菩萨坐在六牙白象的背上,左手持如意,上面缠枝花卉镂空,右臂向前微伸,头戴五佛宝冠,冠带向后飘扬,双目向前下方,注视着凡间众生。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义的意思,象征着理德。相传其应化说法道场四川峨眉山。

为了加强画面上多国家、多民族性,在画面左上方画有一位手持贝页经的印度尊者,身着红色袈裟,缠绕全身,右臂袒露,高鼻深目,双眉微锁,似在思考着二佛所讲的深奥题旨。菩萨身后是二位身披铠甲的天王,一位是鱼鳞铠甲,饰以护心镜,双眉上扬,虎视眈眈,美髯卷曲,头盔上红缨飘扬;一位是右手持摩尼宝珠,右手握住一条金龙,全身着黄金锁子甲,长髯飘飘,气势逼人。也都是汉民族传统形象。在画幅左上方,特意绘画了藏传佛教之本尊,本尊头向前视,两侧和前面共呈现九个头像,三十二臂向两侧放射形展出。各持弓箭、如意轮、绳、宝幡、伞、法轮、宝盖、法螺、盘长等各种法宝,现忿怒身。威猛的形象与中原汉族佛教绘画中大威德明王相似,九个头表示六乘九部契经,两角表示二谛,三十四手及身、语、意表示三十七道品,十六足表示十六空胜,抱明妃表示大乐,足踏之动物,右为八成就,左为八自在清净,裸体者表示障不覆盖。总以为了解三十七道品,彻悟十六空胜,成就殊胜与共同两种悉地。是无上瑜伽密的父续即身成就的主尊。

画面下方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为梵文----乞叉底蘖婆的意译〈地藏十轮经〉,其谓“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相传其应化说法道场在安徽九华山。画面是依据《法华经》之从地涌出品来画的。菩萨顶中着髻,身披天衣,乘坐谛听从地下突然涌出,让观者感到奇特,似乎四大部洲众生悲苦之音尽收谛听耳中。

多宝佛的左侧,是本幅画人物众多之处:文殊师利菩萨乘坐青狮之背,足踏古莲、姿态闲雅,有时候画文殊时画手持金刚宝剑,比喻大智慧、能断除一切烦恼,能斩群魔。另外依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而坐骑金色孔雀,也有画文殊身坐白莲台表示清净。相传其应化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我为扬州大明寺1995年落成的栖灵宝塔内绘画五十八幅中国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依据《华严经》(注二)之《说法界品》的佛经内容画的,善财就是在文殊菩萨指点下,启发下,南行参访大善知识,最后学有大成就,来到普贤菩萨处,得以成佛的。紧靠着多宝佛左侧的是大势至菩萨,又称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势至。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界一切众生。使其解脱,得无上之力。因此号大势至。根据《观无量寿经》所讲,身放紫色光芒,五佛宝冠上以宝瓶为标志,顶中着髻。画面中大势至以手势身姿眼神看,似乎正在与多宝佛在探讨、研究、或辩论着一个佛教的深奥议题,慷慨陈词,这也正是强调了在佛教界的学术争论也是呈现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良好氛围的。在画幅右上方,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罗汉、大梵天、天王、高僧大德、善男信女,在人物组合上,有疏有密,有文有武,有动有静,有站立、有跳跃、有骑鹿的、有脚踏祥云的,最上端骑鹿护法女神、藏语叫丹玛,为佛教十二保护神之一,右手持法器,左手执一莲花,上托一壶,玉冠发髻俏丽,配以大耳铛,三只眼关注远处,侧面游戏坐于鹿背,尖头靴一露一藏,背后半露着一位执壶女神。再下面,是闲适率真,笑容灿烂的大肚罗汉,一付无牵无挂的神态。下面,我画了三位高僧大德,两位如同古印度高僧的装束:即师君三尊的装束。(印度名僧寂护、佛教大师莲花生、叶蕃赞普赤松德赞之却结。)一位有似达摩,印度高僧是按印度人画的。都各气度雍容,高鼻深目。

山前方海面上呈现数位女神,是根据《提婆达多品》来画的。一位形似绿度母,是协助观音菩萨解救众生苦难的。她斜饰羚羊皮,体态丰腴,闲适婀娜,花冠上发髻高盘,手持莲花于肩处缠立。托如意轮和宝瓶,身骑海象。另一位神女骑海龟,抬首远望,似乎正吸着带有咸味的海风。另一小女童美人鱼,幼稚纯真,长发飘飘,正与海鸟对话,再右方是一位典型印度面孔和装束女神、衣饰极富装饰美,头顶一领半透明的纱巾至腰,面目身体似露又藏,神秘而蒙胧。坐着海豚正从海浪中踊跃而起。最右边海豚背上是不空捐索四臂观音,宝冠长发,手持四件宝物。在描绘这数位女神时,有意识淡化了一些神圣性,独具民族风情,给人以旖旎,清新自由之感。

为了强化这幅画的艺术美,在灵鹫山群山起伏,树木葱茏和飞瀑流泉的下方,细微突出地描绘了东南亚风格的佛塔寺院,宝塔棱棱面面具有钻石切割之装饰美,配以石柱华表,栅栏,并不亚于銮塔、帕辛、双龙诸寺;而右侧略高处山间白云缭绕、奇花异草森林茂盛、流泉转折处,一组东南亚建筑群,以及远山山腰的灵山梵宫建筑样式,组成了一个至美、至秀、至俏的优美画卷。以至于让人不禁要问:这是灵鹫山乎,抑或是无锡灵山梵宫乎?

为了加强画面的灵动,在画幅最上方设计了一群白鸽、天鹅、孔雀等大大小小鸟群,从左向右,自由飞翔,划出了一道高低起伏的弧形线,亦如五线谱之音乐的韵律。

《灵山会海》为另一幅壁画,亦如同《多宝妙音》,也是运用了各种手法去创作设计的。稿面创作完毕,由扬州漆器厂各位技师精心制作,取得了预期的艺术效果,这两幅漆器壁画,在灵山梵宫主门厅悬挂,配以灯光背景,增添了梵宫的恢弘气度,得到了广泛的称赞。今提笔试论之,不当之处,敬请海外专家学者,高僧大德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社出版印行《妙法莲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2]香港佛经流通处印行《晋译大方广佛华严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等译

 

 

作者简介:

    李赖贤,194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工艺美术师。在扬州漆器厂设计室从事漆器工艺美术创作数十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