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晶雕刻心得体会

[日期:2012-10-1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了解水晶文化和水晶的特性,根据水晶特性特点去设计创作水晶作品。把水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合理的借鉴当代艺术的理念与手法,适当地进行创新。创作出优秀作品,以水晶为载体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水晶雕刻  创作  运用  传统文化

 

    人类的历史也是雕刻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甲骨文字、摩崖石刻,到后天的玉雕泥塑、活字印刷,雕刻艺术在中国数万年的灿烂文化宝典之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而作为雕刻界的一颗新兴奇葩——水晶雕刻,历史就相对比较短了,但它却以更加精美绝伦,璀璨夺目的艺术魅力,日受收藏家的青睐,只用十几年时间便跻身于世界艺术品的殿堂。它的纯净和高雅,炫丽与神秘,深深地感染与震撼着每一位看过它的人。受它的吸引,许多传统玉雕、木雕大师纷纷转行投入水晶雕刻创作队伍中来,用他们汗水和灵感,雕琢出了一件件日益精美的水晶作品。那么是不是懂点玉雕、木雕技术就可以雕刻水晶了呢?如果这样想,那你就错了,要掌握这门新兴的技术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你必须要先认识水晶品性,了解水晶的文化内涵,再研究其独特的技术要领,方可逐步掌握这门学问,没个三年五载是不可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悄悄地掀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一、认识水晶

(一)水晶的物理性质及产地

水晶( Crystal)是一种大型石英结晶体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为了便于区分,国际上通常以(Rockcrystal)来特指天然水晶,别名晶石、水晶石、水玉。发育良好的单晶为六方锥体,所以通常  晶簇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一般为无色、乳白色,含伴生矿物离子时呈:灰色、紫色、红色、烟色、茶色、黄色等,少数有蓝色、绿色。部分含有包裹伴生石:方解石、云母、火山泥、碧玺等。水晶的重要出产国有中国的江苏东海、巴西、乌拉圭、俄罗斯的乌拉尔山、印度、尼泊尔马达加斯加、美  钛晶国和墨西哥。   

(二)水晶的魅力及属性

水晶之美美在色彩,形态和神韵,对于一块水晶,人的视觉最敏感的是色彩。水晶的色彩首先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有时多种颜色的物质渗进水晶内或水晶与其它物质共生,可使人在一块水晶中欣赏到多种色彩,不仅令人赏心悦目,甚至可以震撼人心。不同颜色的水晶会创造出不同的气氛。比如;黄色象征着智慧、逻辑,绿色表示开心、喜悦;紫色显露出慈悲,神秘;黑色彰显踏实沉稳;白色寓意着平衡、圆满。水晶的透明度,人们通常会冰清玉洁来形容它,自古以来,水晶以其特有的魅力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与非凡,其清澈透明的晶体、斑斓缤纷的色彩、争奇斗艳的形状、包罗万象的意境,使人赞叹不已。水晶是当前珠宝市场上常见的宝石品种,长期以来水晶以其独特的情致与质感,总是与优雅、高贵相伴而行。水晶的华美、高雅、坚强、明澈和平凡以及水晶中的西方文化观念受到了求新、求美、突出个性、不甘落后于潮流,喜爱赶超时尚的广大青年朋友的青睐,因此工艺美是构成水晶之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工艺美与色彩美结合相辅相成,惟妙惟肖。水晶后天的磨工和雕工,可以把水晶内在美挖掘出来。

水晶文化 

水晶文化历史悠久,古人曾赋予它一串极富美感的雅称:水玉、水精、水碧等。水晶文化美学的发展兴起于1991年,由原任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朱景强先生提出。于1990年收藏一块水晶取名哈雷彗星开始,由此开创了水晶文化的先河和水晶观赏石的审美先河。这也是水晶行业的两大突破。从此人们开始收藏水晶,并开始赋予水晶一个古称,一则典故,一种美誉,一段异趣。世间一物多名,不足为奇,而像水晶拥有这么多的别称,实不多见。瞧,从水玉、水碧、白玉、玉瑛、水精石英、黎难、晶玉到菩萨石、马牙石、眼镜石、放光石、千年冰、高山冻、鱼脑冻等等,简直构成一部奇石鉴赏史。可见水晶文化底蕴是多么的源远流长。水晶以多种艺术形式出现,其中水晶雕刻艺术是我的最爱,让我如痴如醉。

水晶创作

(一)水晶创作的先决条件

 做好水晶雕刻需要多了解传统文化和扎实的雕刻功底。二者缺一不可。

1. 水晶创作应具备的文化艺术修养

 没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就设计不出令人眼前一亮的题材,没有扎实的雕刻功底,就不能把题材的意境准确的表达出来。不同的作品有不一样的含义。但每件作品必须做到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形神兼备,灵感十足,要使作品有灵性,要充分体现,动静结合,相互呼应,相互衬托。人物题材纹饰服从于整体造型的需要,讲求章法,布局合理,有条不紊,统一和谐。由于水晶特性是晶莹剔透,所以水晶雕刻讲求线条流畅、大气,每件作品都要充分体现水晶的特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如作品《长寿佛》,此作品用天然水晶雕琢而成,长寿佛手托坐于山洞中,头顶黄罗伞,凸显佛的庄严和尊贵。两侧山纹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大气,水晶的通透灵动尽显眼前。多读书,多积累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多实践,用不同的手法去体现相同的文化,看看哪种手法能够把传统文化变得的更完美。有了文化底底蕴的作品才有更强的生命力,雕刻艺术才可以得到升华。

 

2. 必须读懂水晶的内涵及特性

我们除了要有扎实的雕刻功底和文化修养,做水晶雕刻也必须读懂水晶的内涵,更好的表现水晶的气质,是水晶雕刻的基本理念,这和其他玉石雕刻是一致的。水晶的特点就是硬而脆,所以容易崩边、断裂。所以雕刻时需要特别小心,尤其是素活瓶炉之类作品。要求线条流畅规矩。一旦崩边就无法修复。另外水晶具有折光的特性,通透灵动。题材,所以创意,造型,工具,手法,抛光都要根据这个特性和气质来安排,每个人的心性不同,与水晶的契合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选择题材与运用的手法会有差别。但在表现水晶的气质是一致的。水晶雕刻艺术要以水晶的特性为基础,摸索出相应的手法,把水晶的通透,灵动的魅力展现出来。在题材上合表现上水晶要依托传统文化,合理的借鉴当代艺术的理念与手法,适当地进行创新。形成与当代审美相呼应的风格。脱离当代审美观,就可能被时代所淘汰。

3.作品的设计要领

水晶雕刻最重要的是线条的营造,线条如何构建是有面积决定的,弧面和块面的连续运用,凹面和凸面的相互配合,就把线条构建出来,所以水晶没有单纯的线条的,每一个线条都处在面与面的整体布局中。留白与雕刻也是水晶雕刻的重要手法,那些地方精雕,那些地方留白,如作品《水月观音》,原材料是黄焦花纯净的水晶。这样的材料就很适合留白,留白把皮景凸显出来。月亮在水花祥云之上,观音静坐月亮中间。整个人物就必须精雕细琢。作品既大方又细腻。把水晶和佛造像完美的结合起来,让它们融合成不分彼此的整体。达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既表现了水晶的通透灵动的气质,又完美的表现出了佛的神韵。

 

(二)作品的创作步骤

1.选料用料

 用水晶创作人物题材过程中,水晶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合适的原材料能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人材合一的境界。在丰富多彩的玉水晶原材料中,适合创作人物的材料并不是很多。适合做佛像的材料更是少之又少,因为佛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纯洁而神圣。所以要用无杂质,无裂纹的透明的水晶做佛像。例如2011年本人创作的作品《佛首》在上海举办的神工奖中获金奖。就是采用了无色透明的水晶雕刻而成,佛首面容端庄慈祥,清净自然,它既向观者展示了佛的尊贵,同时也展示了水晶的灵动与高雅的气质。如果原材料有杂质,那作品将大打折扣,也失去做佛像的意义。所以我拒绝用有杂质的原材料做佛像题材。有杂质的水晶可以做一些花鸟、虫鱼之类的雕刻件。例如作品《锦上添花》有杂质的地方做成花和锦鸡。晶莹剔透的地方做成大块面。花和锦鸡磨砂就把杂质遮盖了,大块面抛亮,这样既有了对比衬托,有把水晶的通透体现出来。晶体中的棉絮可以做成云、水。焦口可以设计成山纹。巧妙利用杂质也可以做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2.
题材选定

水晶雕刻设计多取材于历史典故,吉祥如意、美好祝愿。例如一唐僧师徒四人的作品《西游记》、以金鱼为题材的作品《金玉满堂》、以马为题材的《马到成功》等。根据原材料的特点设计。扬长避短,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设计可根据料形、颜色、质地,除规范器皿件外都可随意设计。一料多色的,可做俏色,用其天然颜色,巧妙定形,要认真识料、审料。画稿、定稿在制作过程中有时边做边设计,但必须遵循原材料和要做的题材协调自然的设计理念去设计。如果题材和原材料不能达到协调自然就失去雕刻的意义了。

3. 作品定型

 作品定型需要有扎实的雕刻功底。打坯定型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一件作品能否成为有价值的艺术精品,这个环节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按照比例先描白再动刀,打坯下刀必须平行推进,先切成块,然后去菱角定型。雕刻与雕塑不同,雕塑加减同用,而雕刻只有减法。所以要反复的描白,慢慢的推进。这样保证定型准确不伤活。水晶雕刻和玉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遮胶避绺。让原材料体现最大价值。

 4. 精雕细琢

精雕细琢要求每个部位用工具要准确,用不同的工具做同样的部位,表现出的感觉就不一样。就水晶佛像而言,佛像的面部要端庄慈祥、清净庄严,衣纹要简洁流畅、洒脱飘逸。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造型必须协调自然,形神兼备,这样的作品才有灵气。佛的神韵表现在手、面部和衣纹,把握眼线唇线的角度和弧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开脸是佛造像最重要的步骤,脸开的如何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意蕴,水晶佛像的开脸,有意抬高眼角、嘴角、和眉线的弧度,让造像更为亲和,展现出佛得仁爱与慈悲。衣纹飘逸体现了佛高贵的气质。如作品《阿尼陀佛》全立体精雕而成,佛面庄严清净,衣纹流畅飘逸,层次清晰分明,给观者身心清净的感觉。
  5.
抛光

 水晶作品能否达到意境和材质完美融合,抛光也是重要环节。

1)抛光的设计

水晶是全透明而且有折光。所以在雕刻过程中就要把抛光效果考虑进去,水晶炉瓶全亮漂亮,而佛造像,如果作品全身都光亮,那么整件作品就花而无形,所以必须用磨砂和光亮相结合的手法合理搭配。衣纹光亮,面部磨砂,这样既凸显了水晶灵动透明的特性,又把佛的庄严慈祥的神态完美的展现出来。

2)抛光的技术要领

水晶抛光的程序有四个步骤,粗磨、细磨,上亮、局部磨砂。粗磨;粗磨这一程序就像熟鸡蛋去壳。要均匀的磨掉一层,否则容易把作品做变形。细磨;细磨相对简单,只要把每个角落做到做细就可以。上亮;水晶作品上亮对技术要求就高了,首先是因为水晶晶莹通透,作品的犄角旮旯都必须做到位、做好、做细,没做好的地方会映过来并被放大,影响了水晶通透的特性。其次,由于水晶脆容易炸口,用牛皮上亮时候会产生高温,而水晶不耐高温,就出现了炸口,水晶有炸口就不完美了,所以要控制好升温的速度。要想控制好温度,在上亮工具上就要有所选择。磨砂;根据水晶的折光,作品表现内涵,有选择性的局部磨砂。

   好的抛光师也要有美术基础和审美的高度。一件半成品雕琢不到位,打磨可以强化修细到位;线条不畅,表面不平,可以用砂条揉搓,该圆的圆,该平的更平,这样一个大块面不会出现很多刻面。要区别对待,灵活使用各种方法,保证作品不变形。

在这和谐的太平盛世时期,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提高及审美的变化,水晶不断的被人们所认识和喜爱。我们要对水晶雕刻艺术不断的创新,以人为本,巧妙的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更多的人喜爱水晶艺术,享受水晶艺术,为弘扬水晶文化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之《水晶》http://baike.baidu.com/view/943.htm

 

 

 

作者简介:

徐之行;1973年生于水晶之都江苏省东海县,工艺美术师,擅长藏传佛造像。在《东海县淞圣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设计主管。2011年作品《佛首》和《财宝天王》分别获得在上海举办的上海玉雕神工奖金奖和银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