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刺绣为我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由绣师在特定的织物上穿针引线以手工操作的方式形成色彩图案的一种民间技艺。随着时代发展演变,流派纷呈,各领风骚,如精微绣、乱针绣、发绣等,扬州水墨写意绣则是刺绣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是在扬州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地域文化及扬州传统刺绣技艺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在过去几千年传承中,扬州刺绣技艺价值主要体现在日用品、服饰、及寺庙用品等,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刺绣欣赏品,要努力创造出现代工艺美术刺绣艺术品,设计是艺术的灵魂,要充分结合诗、书、画、印艺术,如此作品境界就高、画意就浓、感染力就强。本人1993年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师从扬州刺绣研究所高级工艺师臧经国先生,主攻扬州水墨写意绣的设计。所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些许经验,特别是水墨写意绣的设计方面有很深的感悟,在此略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水墨写意绣 设计
扬州水墨写意绣,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素以精工细作著称,多以历代名家字画为蓝本,如四王山水、扬州八怪、近现代齐白石、傅抱石等名家的书画作品。通过研究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从传统美术与技艺中汲取营养,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将画理与绣理融为一体,绣制出格调高雅、飘逸传神的水墨写意作品,达到了“绣画难分”的境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在绣坛独树一帜。
水墨写意绣作品耗时长,工序多,一般分为:设计上稿、上绷配线、手工刺绣、装裱等工序。为了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含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每一步都很重要,缺一不可。首先设计者对写意绣的风格、特色要有足够的认识,包括刺绣的个性与特点如丝路的转折、受光角度的不同产生的反射效果各异,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艺术效果,要研究如何运用刺绣技艺提高作品的表现力,设计作为第一道工序,更是关键所在。
水墨写意绣的设计工作,通常有选稿、放稿、上稿等几个步骤。
一、选稿 选稿是刺绣设计的重点,只有选用高品味的画稿,才能保证生产出高艺术质量的刺绣作品,所以选稿较为严苛。
水墨写意绣重在通过刺绣技艺的形式来表现作品的笔墨技巧,体现画面的意境、神韵、气势等,所选的画作不仅要有较强的水墨味,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才能充分体现扬州水墨写意绣的特色和品味。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五个层次),色泽饱满,层次丰富,气韵生动,具有很强的中国味,因此水墨写意绣主要选材于中国画。中国画名家辈出,作品众多,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独到的眼光,通过大量的收集、阅读、整理,挖掘出适合刺绣的名人佳作。同时还需要读懂画稿,仔细揣摩画理画意,然后根据不同的物象、质感、层次、虚实等去布置丝路针法、线条粗细、晕色等,做到胸中有腹稿,认真分析能否通过刺绣再现画作的艺术魅力,最终选定适合刺绣技艺表现的画作。水墨味较强的作品通常为首选,如:清代扬州八怪书画,他们的画风是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扬州博物馆收藏甚多。扬州写意绣开始是从扬州八怪书画入手的,笔墨潇洒纵横,重在表现笔墨情趣,丰富加强了刺绣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杰出的水墨写意绣作品有:郑板桥的《竹石图》,竹叶上实下虚,柔中见刚,胸中之中凸现生命之中;李方膺的《盆兰图》,兰花重在用墨,透过墨色见精神;《鲤鱼》则表现了纵横交错的笔墨技巧;黄慎的《芦雁图》,以草书入画,犹见微妙的墨色层次变化和笔意的来龙去脉;《灵山老人》既表现了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也展示了扬州水墨写意刺绣技艺的精湛、细腻。一老者采药草尽兴而归,愉悦中透露出和善慈祥。用刺绣技艺将作品中的神韵准确地给予再现,将绣理画意融于一体,充分体现中国画的水墨韵味和文人画品位高雅脱俗的气质。此幅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并被市政府收藏。还有清代任伯年的《苏武牧羊》、高奇峰的《柳塘春雨》及近现代画家刘旦宅的《太白醉酒》、潘天寿的《鱼鹰》、宋文治的《江陵之晨》、傅抱石的《李太白像》等这些画作皆为经典作品,酣畅的笔墨,潇洒的用笔,丰富的层次,“笔墨淋漓犹未干”非常适合水墨写意绣来表现。代表作《八怪精粹》,巧妙地选取了扬州八怪代表性人物的八幅作品,设计成屏风,气度非凡,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二、放稿 放稿是刺绣设计的基础,不同的题材可设计成不同风格的作品。
选定的画稿往往都是尺寸很小的印刷品或是复制品,这就给放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常在选定画稿之后,我们首先要参考原作的规格来确定刺绣作品的大小尺寸以及恰到好处的表现形式,然后再放大绘制底稿。如《唐人击鞠图》气势恢宏、画面饱满、设色丰富,就非常适合做成规格较大的地屏;《墨梅图》清新淡雅,通常会做成精致的台屏;《梅兰竹菊》颇具文人画的风格,适合设计成挂屏。
绘制底稿是一个动脑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放大临摹原作,而是要在充分尊重原稿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取舍,作必要的改绘,不适合刺绣表现的部分可以删简。最大限度地反映画作的内涵,同时根据刺绣技艺制作工艺的特点要求,还需要将水墨层次适当加强,线条调整清晰,以保证刺绣作品能有较好的艺术效果。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也是设计人员学习前人提高技能的一个过程。虽然计算机的出现,极大方便了这样的工作,但设计者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市场需求认知是无法替代的,只有匠心独具的设计才能得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三、上稿 上稿是刺绣设计的关键,对下一步工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谓上稿,就是将整理好的底稿描摹绘制落稿于刺绣面料,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①选面料:根据画稿内容需要,选择所合适的刺绣面料。考虑制成成品后的效果,面料有多种质地和颜色可供选择,在充分理解原作的情况下,选择一种合适的面料能达到最佳的视觉艺术效果。
②将选定的面料放在缩放好的画稿上面,将两者的边缘用回形针固定。
③辅助玻璃台板底下打灯光,通过底灯透出画稿。
④研磨:必须用原墨蘸清水在砚台上反复研磨,直至墨水饱和无颗粒,方可使用。一般墨水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留有异味,影响收藏品保存。
⑤描摹绘制、设色示意:通过描摹绘制表现作品的笔墨韵味。上稿时要准确表现原稿物象形态、笔墨技巧,用笔的轻重缓急和枯湿浓淡,落墨走势及前后顺序;笔下线条,无论是枯笔还是湿笔都要做到笔断意连,生动有弹性,意在笔先,充分表现画家笔下泼墨、惜墨的笔墨技巧及物象特征。如设色示意:工笔重彩或淡雅的水墨写意,用色部分通过设色示意,传统国画颜色,色彩沉着稳定,示意用原色较多,渲染后干净清透。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制则显灰暗不纯,一般不用。例如设计刺绣作品《灵山老人》,衣纹、胡须及头饰的处理尤为灵动流畅飘逸,面部、手部及葫芦设色简洁柔和等,充分掌握了用笔、用墨、用色的绘制技巧,竭力表现作品神韵,让绣制者一目了然。题款、钤印为点睛之笔。题款描摹用笔需将画家笔下的气韵、用墨干湿、浓淡、枯笔竭力表现;钤印则无需用墨,直接用国画颜料朱磦描摹,以达到印章的效果。
⑥描摹结束,根据缩放规格要求确定装裱辅助线,方形作品四角以距净画面1cm以1.5cm虚线标注,其他形状的作品(如圆形、扇形、椭圆形等)则无需此项。
在完成上述设计工作以后,刺绣稿才算是设计完成,方可投入到下一步工序。多年的实践摸索,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刺绣作品的最终效果。当然对水墨写意绣而言,光有好的设计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绣制者在刺绣过程中的再度创作,只有每一道工序都能完成得很好,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刺绣精品。
扬州水墨写意绣多年来秉承前辈的优良传统,经过创新设计,近年来设计了大量水墨写意绣的精品,在工艺美术精品展上屡获大奖,不断创造新的佳绩。
作者简介:
杨建红,女,1972年生,助理工艺美术师,1993年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师从高级工艺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臧经国先生,扬州刺绣研究所从事刺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