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惠山泥人泥塑彩绘,彩绘在一定程度上对泥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俗话说:“三分坯子七分彩”。脸部的开相,色彩的搭配是相当重要的。色彩能通过形象思维产生一个人的心理作用,因为人是以直感视觉来欣赏的。所以颜色要给人以强烈明快,鲜艳热闹,均匀悦目,要有特点和风格。
关键词:惠山泥人 彩绘技法
泥人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许它是从人类进入文明以后就早已存在,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氏抟土为人”等,这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泥塑创作活动。
无锡惠山泥人根据现今资料考察,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具有江南地方特色和传统风格的民间彩塑。彩与塑是紧密联系又互相补充的,每一件作品在设计创作上的成败,彩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惠山艺人的先辈中有“三分坯子,七分彩”之说,就是对彩绘的高度肯定。惠山泥人以其色彩强烈、鲜艳、明亮而闻名于世。经过历代艺人的长期实践,惠山泥人彩塑形成了它自己鲜明的地方风格和丰富的技法经验,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惠山泥人分为两大类:粗货与细货。所谓粗货,指的是用模子生产的,一般不带附件,风格粗犷,造型丰满自如,构思巧妙夸张。解放前生产大多是用单片模印,在彩绘时,为与之相适应,往往艺人们必须经过精心构思,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简笔上彩,用鲜艳沉着的色块,寥寥几笔就达到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如大阿福、小花囡、花猫、三胖子、车老虎、春牛等泥玩具。细货就是“手捏戏文”,由于这类泥人不用模子,全部用手随意捏制。而内容大都以戏曲为主(昆腔和京剧)因此先辈们就给取了这个名字。后来生产发展了,“手捏戏文”也曾供不应求,于是除保留一部分纯用手捏制作外,开始出现捏制与模印相结合的新格局,叫“印段镶手”。身段印,手脚捏。在题材上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根据人民群众自己的道德标准,历史和审美观点来理解和创作。作品注重戏剧人物在特定戏剧中的情节,面部表情和典型动态,清楚地表达戏剧的内容,在彩绘上色彩鲜艳,勾金描花,旗帜装璜,粉面打腊,同时服饰色彩也必须与作品所表现的戏剧内容相呼应。在上彩技法上,不管是惠山泥人粗货,手捏戏文(细货)或石膏作品,都是一脉相承。作品的彩绘十分讲究“重上不重下重前不重后”,达到色彩强烈用笔恰到好处,概括简练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形成独特浓厚的江南地方风格。
我自幼就酷爱泥人,学校毕业以后就随父学艺,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经过几十年的勤奋学习与刻苦钻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在色彩搭配图案运用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受到社会各界认可。作品《荷花仙子》是我近年来创作彩绘的成功大型彩塑作品之一。此作品高达八十多公分,在彩绘设计上如何保持和发扬惠山泥人的传统技法和风格,对我是一种新的考验。传统泥塑的色彩一般是善于运用红、黄、绿三原色为主,俗称“红搭绿,一块玉”。惠山泥人有大红大绿之说,深受人们喜爱。泥人历来以民间小泥人为主,单件作品在四十公分以上是少见的。为了使惠山泥人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我在认真总结了惠山泥人在色彩和技法特点的基础上,对《荷花仙子》这件大型作品的彩绘设计,反复进行了构思和推敲。从题材内容上,我考虑到《荷花仙子》这件作品,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作品表现的是一位姿容艳美的仙女,对人物作品熟悉以后,就考虑构思它的脸部表情、开相、服装的搭配和图案的运用等。用色上力求轻飘,图案花纹又必须富丽精致。所以我十分重视人物的精神状态,脸部表情的刻画,使传统的神话题材作品,给人以欣欣向荣奋发图强之感,富有新的时代气息。如人物在神态的刻画上,因为仙女头顶上举了一束荷花,眼视人间美境,正喜上眉梢。开相——我采用了传统仕女柳叶眉“细顺柔软”,杏桃嘴中一点红,嘴角微翘,丹凤眼,眼珠朝下,达到神情生动,表情传神,有爱慕人间之美的意境。俗话说:“相活人才活”,面相是一件作品生动与否的关键。在人物服饰图案用色上,我注意色彩淡雅,既有轻飘之感,也不失文雅,庄重美丽。因为仙女上衣多是淡色,裙子的色彩我大胆运用了深色;为了使作品更有主次之分,调和生动,在作品的裙上我采用了民间常用的铜钱图案,图案中心画上了梅花,四角加上花,使人观后产生似真而胜似真的绸布之感;裙边用的是黑色,这样使作品既有随风飘动的视觉效果又避免了上重下轻,歪斜摇摆之感。用惠山泥人彩绘技法的行话来说,在用色上就“压住”了。即人物服色对比强烈而又协调,达到色彩鲜艳奇目,富丽动人的艺术效果。在花纹图案上,我注意运用惠山泥人传统的技艺手法,引人入胜,远观颜色,近看花,达到“耐看”的效果。作品的裙带上绘制了凤穿牡丹的传统图案,五彩的凤凰、色彩深浅调和、层次分明,使人物神态充满了生机。五彩缤纷,形象生动的凤穿牡丹图案,是具有传统民间特色的,为人们所喜爱。画凤的图案法则,俗称柳叶的眼,鹦鹉的嘴,锦鸡的头,鸳鸯的身,仙鹤的脚、大鹏的翅膀,是历代艺人们集自然界动物之长而创作成功的民族艺术遗产。仙女是站立在莲花盘上的,所以色彩上我就大胆的运用了块面的形式,把整件作品拱托起来,达到既华丽奇目,又神形兼备,容姿绝美的效果。作品展出后得到人们的好评。
惠山泥人和其它民间工艺美术品一样是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如惠山泥人历史作品中,以前的财神,大都是金身,整件神像都采用金色。这种俗话叫金财神。但它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真金贴的,为上等品。另一种是金粉彩的,是普通品。一套财神堂,有文武财神。招财李树(又名踏龙踏虎)聚宝盆,寨喝彩,推金塞海,招财进宝等。配上銮架,如肃静、回避、十八件兵器等等。真是富丽堂皇。另一种是彩色财神,身绘大红袍,金色水浪,红花绿叶。袍身图案一般以金云,构白线为主,用色大胆,概括,却给人以威严,富丽之感,具有惠山泥人鲜明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
惠山泥人有“三分坯子,七分彩”之说,把彩绘放到一个相当高的位置。彩绘讲究色彩层次变化,用色深浅变化和冷暖对比、衬托等。彩绘对泥人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人是以直感视觉来欣赏的。色彩能通过形象思维产生一个人的心理作用,彩与塑是互补、浑然一体的关系。在历史上广东潮州浮洋和江苏苏州虎丘都有手捏戏文,但均已失传,唯独无锡至今还保留着它的光彩,应该更珍惜它,使它开放得更加鲜艳。
参 考 文 献
[1] 汤可可,盛晓奇,主编.无锡惠山泥塑名家实录. 四川出版社集团,2009.
成建忠,男,江苏无锡人,工艺美术师,工作于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