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传统工艺之帆,走漆器精品之路——记扬州市润祥漆器厂厂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阚凤祥

[日期:2012-06-2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作者记录了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阚凤祥从1977年学习雕漆嵌玉技艺到2000年创办润祥漆器厂的经过以及创办以来取得的业绩,赞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提倡传人坚守住漆器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家园

 

关键词:扬州漆器  雕漆嵌玉  润祥漆器厂

 

1977年,18岁的阚凤祥高中毕业进了扬州漆器厂,从此开始了他钻研雕漆嵌玉技艺的生涯。业内人都知道,雕漆嵌玉工艺是漆器所有装饰工艺中工艺难度最大的一种。晚明扬州出现了百宝嵌,清代扬州雕漆又臻于极境,于是,扬州艺人把这两种高难度的漆器装饰工艺结合了起来。雕漆嵌玉漆器至今扬州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堪称国粹。平面玉雕车间的师徒们,一双手整天要和水打交道,上世纪70年代没有空调,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每到冬季,全车间的徒工一大早就要抬起木桶到茶水炉上打开水,给一个个师傅沙锅里斟满,那热火朝天的情景,阚凤祥至今记忆犹新。师傅赵焕进对待徒弟严格要求,从不保守,加上阚凤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漆器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刻苦钻研技艺,每到休息天,就与学友去瘦西湖写生,或者写字画画。阚凤祥终于在青年徒工中脱颖而出,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之一。他先后制作了《名花竞艳》、《神仙福寿》、《国色天香》、《松鹤同春》、《九龙浴佛图》等雕漆嵌玉精品,其中,《松鹤同春》大地屏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藏。

由于阚凤祥的工作业绩,1981年,工厂推荐阚凤祥往扬州工艺美术学校进修三年。其间,他经常拜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求教玉雕技艺,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求教雕漆嵌玉漆器创作设计的经验,从同车间师傅张燕成长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的道路,阚凤祥更受到人生目标的启迪认识到,手艺人要成长,绝对不能满足于眼前小天地,要懂画,要懂理论,要有经验,更要有眼界。阚凤祥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肯于钻研、肯于思考的精神,持续贯穿于阚凤祥一生。他2008年参加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省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学习,2009年再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不断的学习,使他不断地更新知识,走向了人生的充实。

上世纪90年代,外贸公司不再包销工艺美术品,以出口外销为主的漆器工艺品产品积压,全国漆器厂相继倒闭,阚凤祥所在的扬州漆器厂也销售萎缩,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职工面临下岗危机。阚凤祥虽然是工厂漆器研究所的技术骨干,还是被安排回家待岗六个月。怎么办?一家老小要生活,钻研了二十年的漆器工艺更是不能放下。这促使待岗在家的他,静下心来考虑自己创业。当时,敢于下海的人还很少,出来单干,要有极大的勇气。阚凤祥一没有资金,二没有场地,三没有人员……诸多的没有,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他深知雕漆、雕漆嵌玉、楠木雕嵌玉等品种在全国独一无二,举足轻重,相信自己只要像前辈那样,持之以恒、持续不懈地努力,困难都将是过眼云烟,光明的前景一定在前面。20003月,他毅然放弃了漆器厂研究所的下岗津贴,辞职创办起扬州市润祥漆器厂。他的大胆与果断,得到了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没有场地,他就把家里客厅改成工作间;没有资金,他先给别人做加工;没有人员,他自己在家带徒传艺。艰难的创业之路,磨炼出了他创作漆器精品的独到眼光和抓住机遇的独到能力。他喜欢广交朋友,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他喜欢广纳别人的意见,搞五湖四海,不搞孤家寡人自我孤立。润祥漆器厂一步一步壮大起来,得到了工美集团、工艺协会领导的支持,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指引,汇集起同行中的人气,不仅扬州市政府经常购买润祥漆器作为礼品,扬州漆器厂也经常从润祥漆器厂购买

雕漆嵌玉漆器工序繁多,工艺复杂。要创作一件好作品,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和能力。仅嵌玉一道工序,从玉工开片、剪稿、画片、下料、切割成型、粗磨、拼接、开纹、了面、抛光、投真到镶嵌,少有疏忽,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阚凤祥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漆艺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在初稿设计的过程中,他就与每道工序的制作高手反复商量,设计什么样的稿面,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以达到最佳效果。制作过程中,他不厌其烦地与每道工序的制作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好各工序间的关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领衔创作的《博古》地屏、《富贵平安》地屏、《山水》屏风、《桃源胜境》地屏、《江苏八景》花瓶、《琼楼仙庆》地屏,分别获得铜、银、金、特等奖项。雕漆嵌玉《富贵平安》地屏用翡翠、玛瑙、青金、禄松石、碧玉、芙蓉玉、云母等十余种高档玉料精心雕琢,将腊梅、茶花、水仙和柿子设计在同一个画面上,配上玉兔、花瓶、清供和如意表示吉祥如意,加上盛开的牡丹和玉兰,点明了“富贵平安”的主题,寓意事业和谐兴旺,人们吉祥如意,2008年“漆花杯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金丝楠木嵌玉雕《桃源胜境》地屏获2009年第十届中国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古金丝楠木雕漆山水屏风于2009年“漆花杯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2010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雕漆《琼楼仙庆》地屏获2010年第十一届中国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特等奖。这些作品,从设计、木工、漆工到各装饰工艺的制作,倾注了每道工序制作人员的心血,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和智慧。润祥漆器厂以雕漆、雕漆嵌玉、楠木雕嵌玉等品种为主攻方向,逐步形成了题材吉祥寓意、雕刻精美生动、表现自然细腻的作品风格。乘国运昌盛之风,扬传统工艺之帆,走漆器精品之路,这就是阚凤祥摸索出的企业生存之道。

如今,阚凤祥是扬州市润祥漆器厂厂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人到中年,他益发出落得坚韧不拔、大胆果断、风度翩翩。与其他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相比,阚凤祥经历的风风雨雨更多,承担的压力也更大。他不仅要对专业技术娴熟,更需要有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处理人事的能力。在人们眼里,阚凤祥天生精力充沛智商超群能者多劳,而如果有机会倾听阚凤祥说一说创业的艰难,你就会感叹,他与别人一样,遇到过焦虑、彷徨和无助……只不过他扛住了。作为非遗传承人,他还肩负着传承手艺的责任,老徒弟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2009年又带了刘兆成、马彩云、阚健三位徒弟。工作中,他帮助徒弟观察分析,表扬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不足,激励徒弟博取众长。他的儿子阚健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以后,回到润祥漆器厂继承父业,学艺并且已经成为助理工艺师。

在奔流不息的生命轮回中,阚凤祥为漆器而来。漆器是一面多棱镜,折射着审美的缤纷色彩;漆器是一个万花筒,演绎着实用、情性的大千气象。说到底,阚凤祥守住了漆器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精神家园,这34年的学习、创作、带徒生涯,让他品尝到了艰难创业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张燕《扬州漆器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2]张燕《扬州雕漆嵌玉漆器》,《中国生漆》19894期;

[3]长北《淮扬名器》,《中国收藏2007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凌逊,1963年生,助理工艺师,2011进润祥漆器厂从事技术档案管理与摄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