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宝应乱针绣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日期:2012-06-0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宝应乱针绣是由上世纪80年代从常州传入宝应鲁垛,虽起源于常州但却繁荣于宝应鲁垛。因其立体感强、色彩丰富、以线带色、以针带笔,将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刺绣艺术,是利用特殊的乱针技法来制作的针画。如今的宝应乱针绣市场竞争激烈同行之间相互打价格战,导致刺绣的质量越来越差。机绣的出现使得原本混乱的宝应乱针绣又雪上加霜。宝应乱针绣该何去何从?未来的手工刺绣怎么发展?以及怎样应对这混乱的刺绣市场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刺绣    宝应乱针绣  发展趋势 

(一)、宝应乱针绣的特点以及发展历史

宝应乱针绣是由上世纪80年代从常州传入宝应鲁垛,虽起源于常州却繁荣于宝应鲁垛。因其立体感强、色彩丰富、以线带色、以针带笔,将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刺绣艺术,是利用特殊的乱针技法来制作的针画。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堆积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变化。打破了传统的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框架,针法活泼、线条流畅、层次感强、擅长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作品。宝应乱针绣特别注重色彩效果,比一般刺绣的层次要多很多,其多样的色彩度,独特的艺术效果,炫目却不紊乱,视觉效果几可跟西洋油画乱真。随着市场的发展,客户对精细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宝应乱针绣也与时俱进,在原来色彩丰富,运针大胆灵活的基础上将苏州刺绣的精细典雅融入自身。如今的宝应乱针绣既有常州乱针绣的色彩丰富,针法灵活,又有苏州刺绣的精工细作,耐人寻味。使得宝应刺绣在刺绣瑰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形成自己一种独特的刺绣语言。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和几个要好的姐妹一起到常州刺绣研究所学习乱针绣技艺后来又到苏州刺绣研究所学习。虽然那时候比较艰苦吃了不少苦头,现在想起来还是值得的。因为我们把刺绣的技艺带回了宝应鲁垛镇并且办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工厂,把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召集起来传受刺绣技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如今宝应鲁垛镇的乱针刺绣拥有了2000绣娘,8000多人围绕着这个产业在运转,而且已经从农妇家闲时节的私活,变成真正的艺术精品,并且走上了产业发展之路,使艺术在传承的过程中创造了社会经济价值,成为名副其实的扬州市三大民间特色产品之一。

(二)、宝应乱针刺绣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发展方向

宝应乱针绣同行之间的竞争是残酷,同行之间相互压价,形成一种恶性的竞争。价格低廉的同时质量就没有了保证,所以市场上大部分宝应乱针刺绣都是一些做工粗糙,色彩呆板的中低端的刺绣作品。再者以前的乱刺绣都是手工绘制,现在都是机器打印,这样的刺绣做出来就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所以在很多苏州刺绣内行人以及消费者的眼中宝应乱针绣是粗糙的,是低廉的。从此宝应乱针绣就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做不了精品的,做不了高档的刺绣。其实是他们没有真正见识到好的宝应乱针绣精品,好的刺绣不仅做工精细,而且色彩丰富,用色大胆,针法灵活,层次分明。我们精品的宝应乱针刺绣与苏州刺绣一样也在国内外博览会中多次荣获大奖。我个人认为同行之间应该比的是质量和创新,应该比谁谁的质量好,题材新颖,产品创新。如果以价格的恶性竞争,那样只会把宝应乱针绣带进一个死胡同。

随着机器产业的发达,宝应乱针刺绣的发展也面临一次次新的挑战,2005年左右,机绣的出现无疑对宝应乱针绣是一种致命的打击,而且机绣就是以模仿宝应乱针绣的风景和静物花卉为主,现今不管是针法上还是色彩上机绣作品的艺术效果已经可以和宝应乱针绣相媲美。机绣可以批量生产,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是近几年刺绣市场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机绣作品比较有规律,比较呆板但是他的价格相当低廉,符合大部分的消费群众的基础。从此宝应绣的市场份额被机绣占领一大部分(很多机绣销售厂家也是打着乱针绣的旗号在销售,蒙骗广大的消费者)。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宝应乱针刺绣应该何去何从?手工刺绣于机绣相比,手工刺绣已经受到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近年来,身兼艺术藏品和时尚奢侈品双重身份的刺绣藏品在各个拍卖会上屡获佳绩,成交价都在百万以上,甚至上千万,这样的成交价格,让艺术品收藏界无不对这些手工刺绣作品惊叹。这些精美的手工刺绣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市场的宠儿。所以宝应乱针绣刺绣的发展方向应该走高端的精品路线。

    如今现在面临着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就是宝应乱针刺绣的传承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宝应乱针绣的问题,也是整个刺绣行业乃至整个工美行业的问题。如今想静下心来学习刺绣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现代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是一个缤纷充满诱惑的社会。不像我们那个时候除了刺绣只会刺绣了。小姑娘大学毕业以后都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传统的手工刺绣。相对于其他行业传统的手工刺绣是难学难精的,要做成高档的刺绣精品没有3-5年以上的工龄也是很难到达的。现在很多地方跟学校挂钩培养专业刺绣的学生,我觉得这种方式也是很好的,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让学生真正的想主动去学,没有让他们觉得手工刺绣是有前途的,有市场的。说白了就是没有让他们感受到这门工艺的实际经济价值。

     我从事刺绣事业已经有25年了也遇到很多坎坷,但是对刺绣的喜爱没有丝毫的减少。即便手工刺绣面临很多的严峻问题,可我还是会坚持,因为我很看好手工刺绣的市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端刺绣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对手工的刺绣的宗旨就是要做精,做美,做绝。也希望我们宝应乱针绣在我们以及后辈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好。

 

 

个人简介:

王文兄,工艺美术师,扬州市苏域绣皇刺绣研究所所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