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产品包装的保护、便利、销售、增值四大功能概述。集邮品最常见的装帧形式及如何围绕四大功能进行设计。
关键词:功能 包装 邮品 材料
有产品的那一天起,就有了包装。包装已成为现代商品生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各商家竞争的强力利器,各厂商纷纷打着“全新包装,全新上市”去吸引消费者,绞尽脑汁,从而也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增加商品的附加值。而今,包装已融合在各类商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之中,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需要通过包装才能成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包装理解与定义,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尽相同。以前,很多人都认为,包装就是以转动流通物资为目的,是包裹、捆扎、容装物品的手段和工具。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自选超市普及与发展,使包装由原来的保护产品的安全流通为主,一跃而转向销售员的作用,人们对包装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包装的重要性,已深被人们认可。
就包装的作用而言,笔者认为它具备以下几大功能:
保护功能:也是包装最基本的功能,即使商品不受各种外力的损坏。一件商品,要经多次流通,才能走进商场或其它场所,最终到消费者手中,这期间,需要经过装卸、运输、库存、陈列、销售等环节。因此,作为一个包装设计师,在开始设计之前,首先要想到包装的结构与材料,保证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
便利功能:所谓便利功能,也就是商品的包装是否便于使用、携带、存放等。一个好的包装作品,应该以“人”为本,站在消者的角度考虑,这样会拉近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对商品的信任度,也促进消费者与企业之间沟通。我想,很多人购买易拉罐装的饮料时,都喜欢开盖时的那一声“啪”带来的快感。
销售功能:以前,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只要产品质量好,就不愁卖不出去。在市场竞争日益强烈的今天,包装的作用与重要性也为厂商深谙。人们已感觉到“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得以畅销,如何让自己的产品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中跳出,只靠产品自身的质量与媒体的轰炸,是远远不够的。
增值功能:有时人们会说“这那里是买产品,简直是买包装”。也许对消费者而言,产品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但对于生产者而言,如何让产品的内在价值在消费者的一瞥中得到发现了?只有通过包装。包装让产品穿上外衣,这件外衣的好坏、档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未来的命运。从而使包装一跃成为产品价值增值的一大功能。
谈了这么多关于包装的话题。下面来谈谈集邮品包装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集邮品是与邮票、钱币等相关的收藏纪念品,具有鉴赏、收藏的功能。在收藏的过程中既得到文化的体验,又得到价值的体验。
集邮品常用的装帧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卡纸对裱(我们通常称为卡书册)。页码一般不超过50P左右(对P数的要求是2的倍数)。页数在20P以内的卡书册,一般使用300克白卡对裱;页数超过20P的,一般降低纸张克数,使用200-250克左右的白卡。封面有精装和简装之分。精装册一般使用铜版纸、特种纸裱灰板,卡书的边缘可以模切、磨金、银边,卡书内贴PVC存放邮票。这类卡书册还可在卡纸对裱之间夹灰板挖孔,镶嵌金、银币、钱币等。封套有软插、硬插套和天地盒之分,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区别不同产品的档次。
卡书册的优点是:大气、挺拔。白卡纸可以四色或多色印刷,色彩丰富、艳丽,表面光洁、平整;册内镶嵌金银币,整体感强,档次高。特别是豪华天地盒的制作,工艺材料丰富:纸质、布料、木质、皮质、金属质地及多种材料混合使用,工艺考究,附加值高,便于收藏和保存。其缺点是比较厚重,不方便携带,对资源的耗费较大。
第二种铜版纸索线、无线胶装。一般采用157、200克铜版纸或哑粉纸(哑光铜版纸)四色或多色印刷。对P数的要求是4的倍数。封面也可分为软精装和硬精装。页码较多的书装采用胶装方式(类似画册)。其优点是工艺简便、节省材料和资源、携带方便;缺点是附加值低、不便与其他产品结合、档次较低。
第三种是线装书。这种装帧方式是对传统古籍装帧方式的继承和发展(俗称筒子页)。可以分为线装和无线胶装等装帧形式。在制作传统题材的集邮品时,经常使用这种装帧方式。其纸张一般使用80克或120克的机制宣纸(机宣)、夹宣、双胶纸、蒙肯纸或特种纸。对P数的要求是2的倍数。其优点是古朴、典雅、轻便,文化品位高,特别受到传统文化和艺术爱好者的青睐。由于使用的是植物纤维纸或再生纸,节约资源,在环保概念盛行的当下,受到集邮爱好者的推崇。
以上是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和通用的集邮品装帧方式(装帧方式很多,我提及的是主流)。下面我再来探讨一下特殊工艺和材料在集邮品包装设计和制作中的应用。
集邮品的制作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印制阶段,二是后期制作。第一阶段可以结合现代设计、印刷技术和工艺手段实现。如四色印刷、五色、六色甚至七色、CPT技术,烫专色(金、银、红、黑等等)、局部UV、击凸、压凹、镭射、异形刀版等等;纸张可以选择铜版、哑粉、白卡、双胶、蒙肯、宣纸、牛皮纸、硫酸纸、特种纸等等类型。设计制作时,根据纸张的不同特质,与现代工艺手段的结合,表现不同题材的集邮品,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增加集邮品的艺术、收藏价值,拓展集邮品的文化内涵。
比如我在设计一本关于“有与无”辩证学说的集邮品中,加入硫酸纸。硫酸纸的特点是半透明、质感较好、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巧妙地表现了那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这是传统纸张所不及的。
再如我设计文化册《五福临门》中,使用120克进口双胶纸。这种纸张的吸墨量介于铜版纸和蒙肯纸之间,印制出来色彩古朴、沉着,触感柔软,比起普通铜版纸光滑的质感,更加适合表现这类题材。
第二阶段是产品的后期制作。集邮品的后期制作程序繁复、工艺复杂,有些是纯手工的活,如果应用巧妙,效果极佳。特别是天地盒的制作,材料的选择范围较大,有特种纸、麻布、丝绸、皮革、木质、亚克力、金属等包罗万象。选材取决于所要表现的内容。
比如古典文化题材的集邮品《四大名著蕴江苏》,天地盒使用丝绸装裱,邮册为线装本,典雅、庄重。材质结合江苏传统工艺品——丝绸,表现形式也贴近主题,作为省政府宣传江苏的文化礼品,受到好评。
再如《盛世邮展缤纷亚洲》,作为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的主打产品,因其参展的是来自世界各地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邮册的总体感觉应该是现代感的,国际性的。因此使用传统工艺材料制作,显然不合适。最后确定使用透明亚克力做包装,透明的亚克力、咖啡色的特种纸与镭射银完美结合,呈现给集邮爱好者的是现代、高雅、品位和价值完美结合,成为第二十七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的一大亮点。
在设计《宋词》高端集邮品时,我想突出的概念是古朴和浑厚。使用的是木质与丝绸相结合的包装方式。丝绸手感好,雅致但分量不足;以木雕镶嵌其上,增加其分量,显得古朴、浑厚。两种材质的结合表现出宋词典雅而深厚的底蕴。
在集邮品的创意上下功夫,结合邮品的题材,将工艺、材料与题材紧密结合,做到工艺恰如其分,材料恰到好处。在珍惜资源的前提下,拓展集邮品包装的形式,既注重集邮品的“分量”,又重视集邮品的“涵量”。我们还应该扬长避短,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精、平装工艺及材料》 印刷工业出版社 王淮珠编著 2000年9月第1版
作者简介:
蒋行裔,男。1998年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系本科毕业。工艺美术师、江苏邮政创意研发设计中心设计部主任助理、创意总监。
从事艺术、设计和设计管理多年。有较强的品牌设计、策划能力和丰富的设计、制作、管理经验。承接过国家级、省级设计项目,受到国家领导人、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好评和接见。多次获得中国集邮总公司最佳邮品评选一、二、三等奖、江苏邮政明信片设计比赛二等奖、首届江苏邮政书画展览(美术类)二、三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