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对我玉雕风格的影响

[日期:2012-07-2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文化内涵最丰富,艺术成就最辉煌,经济价值最高的特种工艺美术品。他也是唯一被神化了的艺术品。[玉雕是最能体现集精神与物质为一体的艺术产品,它较完美地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时代特征、艺术气息和人文精神,因

而它也就最能够源元流长]1

 

关键词:作用  地位  制作  影响

   

玉,按物理属性划分为硬玉和软玉。硬玉,主要指翡翠。软玉种类较多,主要以新疆和田玉为首,中国玉雕可以分古代玉雕和现在玉雕。在审美中我们可以发现,与各门类艺术形式一样,玉雕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一支,始终随着历史、文化、技术的变革而有序地传承并发展着。其基本脉络和艺术格调也是一致的,相通的。国人对玉情有独钟,认为玉器携有通灵祥瑞、定惊避邪的功效,她高洁的品性和昂贵的价值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玉器雕刻在其他地区和国家虽有发现,但像中国这样古往今来崇玉、礼玉的现象,着实不多。

    中国玉雕艺术的发展与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是密切相关的,从荒蛮原始、刀耕火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到当今发达的电子、太空时代,玉文化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各个历史时期,在现存的历代玉器作品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各民族文化交融、各朝代更迭变迁的痕迹。可以说一部玉雕史也是中华民族历尽兴衰的见证史,同时中国玉文化内涵的丰富深邃,人格化、神秘化的程度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也许是冥冥之中,上天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十七岁时,喜爱画画的我踏入了玉雕行业,刚进厂时,那些大大小小漂亮的石子,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第一次与玉石的亲密接触,便注定我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千年的玉文化影响着我,在不断的从古代玉器文化长河中吸取养分的同时,每每都被那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震撼,使我在创作中更加注重作品的内容和负载的精神,力求创作出的作品不仅精美大气,更要有生命和灵魂。

    十余年前,我在上海工作,利用工余和出差的闲暇,经常流连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艺术馆,在古文明的瀚海中,上古、两汉等各时期具有各种形制,但全都昂藏飞扬的民族图腾——龙,使我极度震撼和陶醉,于是开始专门研究。历经数年,我对于中国龙文化逐步建立了清晰的认识,也理解了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的精神内涵,并立下了弘扬中华龙文化的志向。在各种龙形象中,我尤其惊诧于一千五百年前六朝石刻的辟邪:有的丰硕健壮,有的秀骨清逸,有的举踵如跃,有的欲进不前。其造型一般都是瞠目昂首、挺胸鼓腹、阔口大开、长舌吐垂、四足交错、尾长及地。其神情剽悍,风采飞扬;其凝重似山,咄咄逼人。不仅使人领略到六朝石刻艺术的力量和魅力,更使人从中感悟到当时思想的解放、文化的交融和人性的飞扬,以及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空前的发挥。

    特别是南京的辟邪,极其完美地体现了金陵六朝古都之神韵——雄浑肃穆、雍容华贵,那雕像里透出的神圣的庄重,飘逸的轻盈,饱含着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纯净和虔诚,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希望。那种流畅自然的美,给厚重的六朝文化增添了无限的魅力。这时期的形制为我中华龙系列——辟邪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历史上没有发现蜷曲姿态的辟邪把件,我结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情趣,又便于收藏者把玩,将辟邪雕成头尾相接,身体蜷为卵形,憨态可掬浑圆的体态,手感圆润,极具个人风格,广受藏界喜爱。每件作品我都是反复斟酌,定稿后再制作,能得到大家的欣赏认可就是对我玉雕艺术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

从事玉雕创作多年,虽小有成就,并多次获奖,但丝毫没有满足感。在玉雕的历史长河中,几多能工巧匠用他们的智慧为现在的玉雕发展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财富。“冰清玉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乃人品高洁的代言。而“琼楼玉宇”、“雕栏玉砌”则是词人想象中天上宫阙的堂皇。物换星移多少秋,惟有玉如故,时光推移,玉是人非,令宝玉更加珍贵。

玉石之美,贵在雕琢。古人曰:玉不琢、不成器,传统的玉雕大多是以和田玉为主,其他玉料也由于质地、颜色、密度好,被广泛地应用在玉器制作上。如岫岩玉、黄玉料、青海料、俄罗斯白玉等等......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占有很特殊的地位。玉的雕琢,必须经过选料、审料、切料、雕磨、抛光等等工序。雕刻技法有圆雕、浮雕、透雕和阳刻、阴刻等工艺。

    玉器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创造意境的过程,不同的材料,质地,颜色,情景布局,往往让设计雕刻的人员花费很大的心思。雕琢要遵照因料施艺,挖脏去绺,俏色巧做,化瑕为美的原则。玉雕师在作品上赋予它生命的同时要把它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那就是好玉好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追求,达到它的最高价值。

[中国的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优秀的工艺美术文化,更是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独特的、为人类、为世界做出贡献的珍宝”。] 2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中华民族有许许多多的文化,玉雕的独特风格更是如此。珍贵的玉石应赋予它新的艺术生命。现在的玉雕大师在雕刻作品之前都要反复审料,因材施艺,发挥奇思妙想。玉雕作品《天工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国玉雕精品博览会百花玉缘杯、《艺博杯》等,评出多位国家级、省级艺术大师。把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展现给大家。 

美石为玉如今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渴望,国内外许多玉器拍卖行业都是热火朝天,收藏玉器已成人们的热门话题。中国玉雕文化博大精深,玉的内涵、工艺的特点和艺术风格的完美结合、让越来越多的玉雕精品被人们收藏和传世。

 

参考文献:

[1]:马达理事长为《古道今承》一书序中的一段话。

]2]:马达理事长《面对市场经济新环境工艺美术科学发展新思考》

 

作者简介:

    张清雷,男,号朴石,1969年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