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悟乱针绣

[日期:2012-07-3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乱针绣近看针法絮乱,无拘无束,远观却有不同于画的特殊艺术效果,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错综之中含有精细理法。它的线条自由交叉而显示的“乱”,和顺均匀,绝不是杂乱无章,施色丰富多彩,但要镶色合理,疏密合度,绝不是乱加堆砌。与平绣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精心表现真实世界的三维空间感,表现光影的神秘魅力,表现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色调,乱针绣不满足于对某一事物的塑造,而是要在有限的方寸中包容该食物以及它所处的空间。

 

关键词:乱针绣  传统刺绣  “神形兼备”

 

 

一、话说乱针绣

在艺术领域里,刺绣在中国起源很早,远在上螺祖养蚕练丝的时候开始中国就有了刺绣艺术,历来便是欧美人心目中的丝绸之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历朝历代,随着当时的风尚,刺绣都有其独特的创作,从汉、唐、明、清到现代,刺绣由宫廷刺绣转变宗教刺绣,由实用装饰刺绣演变成讲究技巧和设计的刺绣。明清时期已发展到用绘画原理来表现刺绣的技巧,进入了画与绣不可分离的境界,到近世纪以来,根据绣法通于画法,针法近于笔法的原理,创造了绘画与刺绣合二为一的乱针绣。

乱针绣是我国现代的新兴刺绣艺术,它以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等独特风格驰名中外。乱针绣是改革传统的刺绣技法,使之与西洋画的笔触、色彩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我国首创的又一种新的刺绣表现方法。

乱针绣运针自如,用色灵活,施展余地大,它一改传统刺绣针法“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方法,而采用长短交叉的线条,分层加色的手法来表现画面。乱针绣近看针法絮乱,无拘无束,远观却有不同于画的特殊艺术效果,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错综之中含有精细理法。乱针绣是绘画刺绣的综合体,把西洋画的线条运用到刺绣上,使刺绣艺术更加理想,它不仅代表了东方文明,也显示了刺绣的突变与进步。乱针绣乍看起来线条很乱,故名之为乱针绣,但在一片乱中能见其序,其实它不乱,针脚落处和笔的笔触一样,有强力的感性,有它一定的针法和画理,以艺术理论为基础,用五彩缤纷的丝线,长短粗细不一的线条,交织堆砌,自由无拘束地表达肌理、真感、层次等,产生疏、密、厚、薄、多变的形态。

从事乱针绣和研究其他绘画艺术一样,必须具备各项基本常识和技巧,有绘画的根基,才容易领悟,有刺绣的技巧,就可以有多样的变化创作。绣人像、人体、风景、静物、走兽都脱离不了素描技法、构图法、色彩学等,需要纯熟的刺绣技巧,更要具备浓厚的兴趣和耐心,必须经过漫长而艰苦的磨练,依靠实践积累的经验,才能达到用脑指挥手而不是眼睛指挥手的境界。乱针绣就是因其“乱”而使绣面饶有韵致,倍添意趣。在刺绣题材上,乱针绣擅长表现油画、摄影、素描等稿本的作品,将传统绣法所不能表现的东西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乱针绣”这颗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必将更加光彩夺目。

 

    二、乱针绣运用和技法

提起“乱针绣”的名称,有人往往以为仅是将绣线乱七八糟堆砌而以,这是对乱针绣针发技巧不甚了解的缘故,其实乱针绣有其自身的规律:它的线条自由交叉而显示的“乱”,和顺均匀,绝不是杂乱无章,施色丰富多彩,但要镶色合理,疏密合度,绝不是乱加堆砌。有人把乱针绣称作“近看一团草,远看形象逼真。”这个比喻倒亦未尝不可,乱针绣就是因其“乱”而使绣面饶有韵致。

众所周知,乱针绣主要取材于油画,它讲究色彩效果,画理也来自油画,但它绝不是油画的简单临摹和翻版,而是艺术的再创作过程,乱针绣风景一般以油画稿和摄影稿为主,它制作周期较其他刺绣长得多,绣前要先画好素描稿和色彩稿,经过反复酝酿表现手法与工序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才可动手。比如“金色的秋天”这一稿来说,它是一幅油画题材的作品,画面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天空和树木花草,相互辉映,呈现出一派生趣盎然的景色,这里主要要表现出绣面上物象之尖的相互联系,近景的轮廓刻画清楚,越往远处,渐趋模糊,特别是当表现天地之间显示旷远,深远的景象时轮廓界线交代更加融合。色彩交代具体、鲜明,注意绣面色彩的统一,局部色彩服从整体色调。近处天空线条互相参差,越往远处,线条交叉渐趋平整,线条丝理采用统一的水平交叉方向。近处两棵大树斑纹轮廓刻画清楚,粗线打底,交叉乱针,远处的树干,线条逐渐与背景统一。树叶要显示远近和茂密的层次感,绣制时运用了打子绣,明暗色彩来表现层次,每一簇树叶要有层次,局部和色彩的整体统一。最后将天空和树木花草统一起来。作品完成后,立体感效果非常强,仿佛身临其境。如果没有对作品独到的理解和处理是不会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的。绣前对作品全方位的分析和理解是保证艺术创作成功十分必要的工作,凭借经验和灵感,针对作品的特殊性特殊对待,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乱针绣与人像绣

从事乱针绣和研究其他绘画艺术一样,必须具备各项基本学识的技巧,有绘画的根基才容易领悟,有刺绣的技巧就可以有多样的变化创作。乱针绣这一艺术是永恒的,它将伴随着人类对艺术无止境的追求而发展下去。

传统刺绣人物面部的针法有勾线开相,肌肉针等方法,乱针绣人物现在一般采用统一的斜丝理交叉线条绣,因人分男、女、老、少,态有喜、怒、哀、乐,而且神态亦因人而异,所以人物绣的难度较高,特别肖像绣,要达到“神形兼备”不是件容易的事。乱针绣与平绣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精心表现真实世界的三维空间感,表现光影的神秘魅力,表现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色调,乱针绣不满足于对某一事物的塑造,而是要在有限的方寸中包容该食物以及它所处的空间,因此常用它来表现各种风景、人物题材的作品。

肖像《女士》是一幅日本妇女半身像,专注而若有所思的神情,明亮的眼睛,蓬松的黑发,比较厚实的衣服,这些质感不一的物体决定表现技法必须多样化。在实际创作中,通过多次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掌握轮廓准确是个关键。人物面部的基本色线用稀针分块面打底,明暗部的色彩比例得当,背景采用横交叉针与主体人物的针法相反,借丝线排列方向不同会呈现明暗的原理来帮助加强人物的立体效果,处理好人物轮廓线条必须建立在对人体结构的完整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支离破碎地分必须割形体、线条的转折,粗细、明暗的微妙变化,必须运用长短不一、交叉重叠的虚实针法在大的块面里寻找小的块面,使之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不断调整中达到和谐,在处理颜色的时候为了不使画面的色调过于阴冷,在制作中加重了原稿面部的暖色程度,与淡蓝背景、黑色卷发、青灰的服饰组成相容的色块,它通过绣线在一次再次的加色中层层搀和,或者用多种色线并合后,层层绣制在显示出绣面色彩的同时保持了各种色线的固有色相,使之在错综交叉的线条中显示出的绣面形象丰满、含蓄、耐人寻味。

乱针绣是当今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其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传统刺绣无法比拟的。作者必须经过漫长而艰苦的磨练和修为,劳心劳力劳智,才能创造出精美的乱针绣作品。因其技术要求高,制作周期长,工艺繁复,加上画面生动,具有诗性空间,因而有更大的收藏和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

李萌华女 ,1959.4出生, 工艺美术师,任职于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先后从事机绣打样设计和乱针绣制作,二十多年来制作、创作的精品曾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有关政府部门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