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装饰艺术的点滴体会

[日期:2012-07-0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现代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当代装饰必须不断创新变换手法,方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我们在多年装饰工程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坚持民族风格,不局限于传统工艺。珍惜历史文化物品,材料要有实用、经济原则。传承传统艺术,培养创新队伍是立足当代装饰市场的根本。

 

关键词:现代装饰              创新思想              保护民族文化     

     

一、正确面对多元的现代装饰市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外商业经济和文化快速进入我国,催生了我国装饰市场。开始仅能模仿,工艺方法较为简单,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装饰市场已经成熟,原有格局已经淘汰,并以较快的速度向多元方向发展。而且随着经济基础的厚实,有趋向高档豪华、有返朴归真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等不同装修格调。多元文化的特性,决定了现代装饰设计思想必须先行,不断创新变换装饰语言和表现手法,达到环保、美观、实用、经济的目的,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多年装饰实践,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是以创新取得市场占有率、以诚信服务和优质工程回报社会。

    现代装饰市场的多元潮流,决定了现代装饰人员一定要有创新思想。当代经济发展快速,繁华的装饰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种装饰思路纷争呈现了多元格局,有追求欧美现代风格的意大利、法国风格,有追求南亚热带风情的所谓“马、泰格调”、有追求日本、韩国东北亚的“和风”和“韩风”,当然更有是坚持民族风格的所谓“中国风”,它也有南方、北方、海派风格和江南风情等区别。这众多发展思路,它丰富了中国装饰市场,同时因各种现代材料与机械的运用,也提高了装饰工程的质量。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装饰工程人员通过竞争,提高了自己的装饰思想和设计水平,其施工管理更加规范、技术更为精当,以优质工程赢得市场占有量。但同时,也有个别工程人员却面对装饰市场的竞争激烈,贪多求快想用薄利占有市场,往往没有理解客户的装饰真实意图,匆忙上马影响了装饰工程质量。这种现象以往并不鲜见,尤其是许多初涉装饰工程的人,都可能走过那段弯路。

    我们单枪匹马闯荡出来到今日小有规模,由于中途改变策略,选对了主题。刚进市场沒有明确目标,不知道如何创新,选择市场,搞了多年仍业绩平平。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装饰范围太广,没有自我特色,要想在广阔的装饰领域中露脸,没有特色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装饰领域也是在你追我赶中进步和繁荣。有了自我特色,才能在市场中立足进步更快,弄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再四处出击,专找仿古装饰市场作为自己的发展重点。

   

二、坚持保护创新理念,搞好仿古装饰工程

    搞好仿古装饰工程,首先要保护有限的传统文化遗存资源,因为许多物质的历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共同财产,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就将它轻易毀去。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提高了认识,自觉減少原始材料的应用,尽力设法找到替代品,通过各种仿古技巧达到工艺目的。

    仿古不是重复和照搬历史。现代装饰工程必须能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和经济环境,并为现代社会创造多的经济价和文化的价值。开放的中国,发展需要先进文化为基础。引用传统文化,让它重新为现代文化经济服务应是有条件的。不能单纯的复古照搬,许多传统文化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是为那个时代服务的,如今只能选择健康向上的元素为新时代所用,那些古董让我们了解过去,是我们怀旧的媒体,能增进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能让年老的消费者感温馨、能让青年人感到新奇。通过仿古装饰让这些已经淡出社会的物品重新展示,就拉近了它与现代社会的距离。面对古文化在当代的重要价值,现代仿古装饰市场就有市场。选择仿古装饰工程为主攻项目,其源流是我们以往都在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民间工艺研究室从事创作研究工作,有利用民间文化元素为现代装饰工程所用的能力。

    但因为刚开始也缺乏应用经验,没有把握好保护和利用古董材料的两者关系,也走了一段弯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社会上的收藏热和复古思潮也多多少少反映到装饰行业中,许多人从各地淘来许多旧建筑物来装饰自己的家园,以营造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天地。这固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城乡改造中被拆除的旧建筑中一些有文化价值的古物,能不被破坏再一次利用起来,为社会再一次创造。基于这种肤浅认识,我们在仿古装饰中就追求所谓的真实,从旧货市场、拆迁工地,甚至山村古镇搜集旧门窗、古旧雕刻等物品,经过整修重新组合运用起来,确实收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也引来不少人仿效。但很快发现,原先不值钱的旧物越来越少,而价格却越来越高,同时也听到不少不同意见。原来这种运用古董营造的仿古文化,往往成了摧残这些旧古董最大的杀手,它不能担当保护文化古物、和保护非物质文化的重任。因为这种不可再生的古老文化遗物在再次被利用时,往往因运用方法不对或场合不当,它的生命就可能更短。如我们刻意装潢的一个店铺,当时要营造一个仿古气氛,那财大气粗的老板不惜买下一幢明代古建筑,拆下门窗楹联等旧物,供店舖装修使用。让许多真实老货离开了原有根基,置身于一个现代市场之中,就像一个古代人物忽然与当代人为伍,是多么尴尬不协调。而且该店铺因经营位置不对,很少有人光顾而草率收场,后来者将它清除一空重新装潢,那些珍贵的明代建筑古董成为一堆垃圾结束了生命。这一事件对我们触动很大,使用真实老古董搞现代装饰不一定完全合适。它与保护文物古董的真实意义也相背离。搞文物古董装饰一定要分清场合、用途,决不能马虎草率。特别是那些商场、饭店、文化娱乐场合,最好不用、少用那些真货,否则容易糟蹋那些宝贵的古董。特别是当代饭店老板们为营业场所时髦新颖争得更多食客,常三五年就要调整内部格局进行重新装饰,许多原有老董等装饰就可能被损坏或淘汰,所以从上述角度看,那些变数较多的场合,就不适宜使用那些不可再生的古董作现代装饰材料。

    仿古装饰市场如何运用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重大命题,不能仅为了占有仿古装饰市场而任意妨碍古文化的传承保护,基于认识的提高,现在我非常珍惜那些古董物品。为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繁荣当代装饰市场,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物少受破坏,我建办仿古木器厂,专业生产现代装饰市场中需要的仿古木门、木窗和一些仿古家具,通过这些材料的上市,大大降低仿古装饰的成本,同时也使许多老古董得以保存少受破坏。

    为了既能利用传统文化元素为现代装饰市场服务,又能确实保护那些不可再生的老古董。如为一家传统粥店装漬,我们就利用仿古的新材料,结果同样有古文化的视觉效果。例如该店的柜台、桌椅虽然是新料,但成品风格却如老材料制作的传统家具,加上釆用了传统的壁挂、屏风等原素,使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们边喝粥聊天,边欣赏风筝、斗笠等乡土文化物品,自然体会到怀古的温馨。由于多做用现代材料,还节约了装修成本,赢得老板和社会认同,后来如此风格的店铺在很短时间内在南通出现了三四家,都是别人仿效的。

    釆用仿古元素装饰,不是靠老古董物品的堆砌,过多过旧的物品处置不当,是失却现代装饰文化思想的。传统文化的展示,是需要运用当代先进工艺手段进行包装,充分展示它的文化特征,某些特色亮点要适当夸张和放大,能快速抓住观众眼球打动心灵。如南通是蓝印花布之乡。我们在装修某饭店时确定多使用南通传铳元素,为该饭店的服务员设计了几套以南通乡土文化为背景的职业服装,其中有一套是蓝印花布的。专为喜庆场合使用,服务员们穿着青蓝白花衣饰在红色为基调的环境中流动,收到良好视察效果。同样在另一个饭庄内,我将乡村农家庄园元素搬入其中,南通风筝板鸢、农家厨房用具和农具等生活用品点缀于墙壁、屋角,通过那种看似不经意的悬挂、摆放,使来客置身其中,似乎又回到童年时代的乡间。

       

三、用创新理念,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工程队伍

    搞好仿古装饰工程,设计人员很重要,他们除有完善的设计能力,也要认识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祖国文化资源的重意义。自觉地保护民族文化物品,使用好毎个文化元素符号。节约资源、使用绿色产品。即使必需使用民间古物,也要从保护利用的角度去思考,以保护为主让它置身于安全运用的范围之内。

    设计人员最好是多面手,因为现代装饰范围非常广泛,高素质的工程设计和管理人员不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设计、管理人员更少,他们往往需要直接面对各种客户,工程中是对外的联络员、材料员,同时也是设计员、管理员和安全员,必要时还当操作工。其没有广阔的知识面、没有创新思想,是不能在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这种复合型人员学校中培养不出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需要,尤其是中小装饰公司更缺乏这种人才。这种人的培养需要多年的实践,让他们在社会课堂中多学习,公司要多提供这样的机会。当然这些年青设计人员本身也要努力,要有不怕苦肯学习的精神,只有更多的实际生活体验,才可以得到磨练提高自身素质。进行现代装饰,拥有这一支技术过硬的创新工人队伍,就容易取得新的技术成果。

    搞装饰工程,让我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有一支懂得古文化保护知识、又有一手技术过硬的工程队伍。现代装饰工程非常复杂,现场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有一支素质好的队伍,就能依靠集体智慧克服众多困难完成任务,而同样的作业区内如若没有一支好队伍,其结果就可能两样。因为具体操作中不在乎图纸完善程度,按同一张图纸交施工,结果不同的情况我在实践中屡见不鲜。通过多年实践,使我体会到带领操作工人也要用创新理念。多年的仿古施工,使众多工人有了保护历史文化的自觉性。例我在从事几项文化项目修饰时,让他们都了解作业区的工程历史概况,对周围一草一木都要爱护,严格按图纸施工,达到保护文物的最终目标。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向现场指挥人员提出不同建议,凡是合理建议可行对工程有理、或在施工中解决了具体难题都有奖励。这样就提高了操作工人的积极性,他们愿意带着思考的头脑工作,技术水平容易提高。在一个工地发现了一块嵌在墙中的残碑,能自觉保护现场,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施工,这块残碑没有受到更大损害。还有一次前沿工人及时绐我指出一件古董安装部位尚不完善,原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有差异、使我及时与原单位协调更改设计方案,工人们设法找到可替代的材料,通过艺术手法替代了珍贵原始物件,使这件古董另外有了归宿保护起来了。这些在日常施工中看似平常的事情,其实是因为有了这支训练有素的施工队伍,才一次次使应保护文化物品都得到应有的保护。

    由于我们在实践中提高了仿古装修水平,又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设计和施工队伍,所以我们也取得一些成绩。如江苏在全省各市曾分别举办园艺博览会,我们在南通、宿迁、泰州等市承担了南通市交给的相关竞赛任务,在各地的园博园指定区域内负责设计施工,我们发挥自己特长,景点主建筑中均用仿古风格取胜,室外园林绿比也别有风姿,配以南通地方特色的雕塑,尤其是宿迁景点的海子牛雕塑、泰州又用了地方特产、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板鹞风筝,突出了南通江风海韵为主题的民间风格特色,加之施工水平较高故连获金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多年的装饰工程生涯,我们深有体会:搞仿古装饰,要爱护祖国民族文化坚持中国传统特色。也要多吸收西方文化先进元素为我所用。发展装饰事业,要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队伍,大家都自觉地热爱传统文化,装饰事业就健康发展,我们的家园就更美丽。

 

    作者简介:

    杨振明,男,1957年生,南通航运学院客座教授、南通五山现代竹艺艺术馆馆长、中国民间竹艺传承人。

    来惠群,195710月生。19798月考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1986年选派到南通市生活艺术公司从事工艺设计工作。19888月调往南通市绿化管理处工作,从事城市工程的工艺设计和有关施工管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