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漆画的个性与绘画性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片面追求其绘画性则丧失了漆画的本身意义;而追求其个性则使漆画整个艺术品味下降,不能与时代进步相接轨。本文从几个角度叙述了只有将漆画的个性与绘画的共性两者完美结合,才能使漆画发挥出真正艺术魅力。
关键词:漆画的个性 绘画性 技法
漆画是以天然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是现代漆艺中的一部分,她从中国古代传统漆艺中脱胎而来的。漆画真正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画种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印度支那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开始尝试把漆艺技法与绘画相结合。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越南出现了一批反映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和人民生活的作品,从此越南磨漆画走进了现代绘画领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越南磨漆画首次在中国展出,使中国艺术家们从中受到了启示。他们学习传统漆艺技法,不断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并赋予其崭新的构想和独特的创造力,在漆板上表现现实生活、传达现代观念,终于使中国的漆画独立成为一个新的画种。
漆画的个性与绘画性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片面追求其绘画性则丧失了漆画的本身意义;而追求其个性则使漆画整个艺术品味下降,不能与时代进步相接轨。本文从几个角度论述了只有将漆画的个性与绘画的共性两者完美结合,才能使漆画发挥出真正艺术魅力。
一、漆画的个性
漆画独特的材质和独特的技法所形成的独特视觉美是漆画的魅力所在,是漆画的优势。日本著名陶艺家八木一夫说过: “纯绘画是用颜料进行创作,而工艺美术是用工艺材料和技法去搞艺术创作。在创作时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工艺,如果不懂材料、技法、工艺或不对它进行研究,搞创作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漆材料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综合性,它可髹、可描、可镶、可磨、可刻、可堆、可雕。
1.天然漆的物理特性
漆树生活在繁茂的亚热带原始森林中。在劳作中,远古的祖先们发现,从漆树上分泌出来的树液——漆,既可以保护胎型又可美化器物,从此揭开了中国漆艺史的序幕。据史料记载,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国家,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之一。
2. 天然漆的自然之美
天然漆是一种很高级的材料。干燥后的天然漆经过打磨和推光后,具有一种其它材料所没有的赏心悦目的光泽。它光可鉴人、润如肌肤,触摸起来温暖而滑润。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触觉上均给人以很舒适的感觉。天然漆本色为棕红色,它给人以温暖、亲切、质朴之感。黑漆代表了漆最为本质的美学特征,漆黑是黑的极致。也是对漆的赞美。我厂制作的红木雕花底座就是运用天然漆的这种属性,擦拭在红木之上,将其中的红木花纹更为突出的表现出来。实现了两种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3. 天然漆的人工美
中国传统漆艺技法渊源流长,仅明代黄大成所著《髹饰录》就有上百种技法。概括地讲,漆画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漆的粘性可以粘贴多种材料
天然漆独特的黏性在漆艺中得到了发挥,人们用蛋壳来代替漆画中的白色。白色蛋壳在黑漆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洁白朴雅。金箔、银箔、螺钿,在光线的照耀下能发出五彩光的等材料,运用在漆画中它可以弥补漆画中色彩的不足。乔十光先生的漆画《水乡》以漆为粘合剂,用蛋壳镶嵌表现出了中国江南的白色房子,漆黑的屋顶,银灰色的水天,使画面呈现出一个黑白灰的世界,诗一般的意境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乔先生将漆的材料美、人工美用最恰当的艺术形式发挥出来。
(2)利用漆的半透明性产生一种朦胧美
漆是一种半透明状的液体,通常用它来罩金属粉,可使画面中的色彩既有变化又协调统一,从而产生一种朦胧之美,我们在制作漆画时为拉开前景与近景的距离,就是运用这种方法来实现画面中前与后、虚与实的统一。
(3) 丸彩磨绘
这种技法源于唐代,后传入日本,主要是在漆胎上施以金属丸粉、螺钿粉、干漆粉等再罩漆然后打磨推光。一九八五年,乔十光先生制作的漆画作品《放射》就是运用这种技法,将放射在天空中的一束烟花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的颜色光泽交相呼应,相得益彰,显得金碧辉煌。
(4)沈金
早在我国西汉时期的漆器上就出现过这种技法,在漆面用浮雕技法先雕刻纹样,趁着漆器表面的漆未干,用预先准备好的金箔,金粉填充,在漆器表面呈现出非常细小的金丝纹。这种技法在北京漆器家具中运用的比较多,北京也作戧金。画面显得非常华丽,单纯而明快。
二、 绘画性
对漆画而言,她具有双重属性,即漆画的个性与绘画的共性。从绘画角度来说,漆画有着与自身相适应的表现范围。
(1)构图
漆画的构图由于受到漆与工艺的限制,漆画的构图也比较讲究画面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对比和均衡。例如疏与密的对比、直线与曲线的对比,以及多样性的均衡与统一;中国画中的留白在漆画中形象处理为 “计黑当白”。
(2) 造型
主要是以与构图相适应的平面装饰造型为主,以渲染和平涂相结合来表现结构。它更适合东方的平面化无透视的、富于主观想象的造型方法。从生活的原形中提炼,再运用主观想象的语言进行艺术再现。要求结构清晰明确,同时也要注意实形与虚形的关系。
(3) 色彩
经过加工后用来调制色漆的透明漆不可能调出很鲜亮的色漆,也不可能像油画那样表现很微妙的色彩变化。漆画的色彩特点是以平涂为主,追求色彩单纯明快的艺术效果。代表中国古代漆艺最高成就的汉代漆器,红与黑是它最具代表性的色彩符号。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正是运用红黑两色创造出了灿烂的漆文化。黑漆是世界上最美的黑,而且它还具有很大的包容性。除了黑漆很容易与各种色彩形成协调关系外,也可与金银相配。金属的光泽与漆的光泽浑然一体,素白的蛋壳与黑漆的对比既醒目明快而又素雅,具有七彩宝石光的螺钿在黑漆的衬托下更加绚丽多彩。总之,漆可以赋予一切天然美材以丰富的色彩,使漆画具有一种独特的视觉美。
(4) 意境之美是漆画的灵魂
机械地反映外界景物或直露无遗地宣泄内心情感都不能成为美的艺术,只有将虚实统一,情景交融,使审美的主客体融为一体,才能产生美的艺术、美的意境。笔者认为美的意境应该是一切绘画艺术所追求的灵魂。漆画的意境是通过漆的材料美、工艺美以及美的艺术形式构图、色彩、造型等诸多因素来体现的。
三、漆画的个性与绘画的共性的关系
一幅好的漆画应该是漆画的个性与绘画性的完美结合。只强调其个性不讲究艺术性的是工匠。工匠是为别人而制作,他们往往是保守的;而艺术家是为自己而创作,他们勇于创新,是开路先锋。笔者认为,漆画是具有特殊属性的绘画,它的材料美和工艺美是蕴藏于绘画性之中的,其艺术性的追求是首要的。过分强调工艺不讲究艺术性,不加强对漆艺精神内涵的开发,中国的漆画就不能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无法与国际接轨。过分追求“绘画性”而忽视了其工艺性,会使漆画失去其独特魅力而渐渐走向消亡。当今工艺美术已争得了与纯绘画同等的地位,这一点在国际上已被公认。乔十光先生说过:“漆画作为一个画种必然要有材料的限定,必然要有自身不可取代的独特性,否则画种的地位就很难巩固。”“离开了材料、离开了技法而空谈艺术奢论精神,艺术精神都往往会落空。”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漆的语言优势,突出它的材料美、人工美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一个画种一旦失去了其特色,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会使漆画这一新兴的画种得而复失或逐渐走向消亡。
只有将漆画的个性与绘画的共性完美地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漆画之美的境界。漆画的特点决定了漆画家要具有漆画的个性与绘画的共性两个方面的素质。漆与画的统一、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才能使漆画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甬祥,乔十光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漆艺 大象出版社 2004.8
2、孙婷,焦华 浅谈漆器工艺的装饰设计 剑南文学 2010.10
3、张燕 扬州漆器史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0
4、黄成 髹饰录图说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4
作者简介:
杨维,1981年出生,江苏扬州人。助理工艺美术师,2005年毕业于江苏大学,一直致力于漆器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尤其喜好漆画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