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扬州漆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品类繁多,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宝贵遗产。宝螺镶嵌工艺是扬州漆器工艺的重要品种,它源于漆器的百宝镶嵌的工艺,但只以螺贝为材,施以巧雕,光泽夺目耀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兴起和传统手工艺的衰落,宝螺镶嵌工艺濒临灭绝,急需保护,本文本着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通过作者亲身制作的作品,进一步论述了宝螺镶嵌的艺术特征,希望这项宝贵的工艺能传承下去。
关键词:宝螺镶嵌、漆器、艺术、螺钿
一、宝螺镶嵌的概念
宝螺镶嵌源于中国漆艺中的百宝镶嵌工艺。明代的扬州人周翥,以制百宝镶嵌著称,人们把他的作品称为“周制”,周制工艺即百宝镶嵌工艺,为扬州漆器的主要品种。其装饰工艺采用象牙、牛骨、云母、珍珠贝、石决明、寿山石、青田石等各种材料,运用浮雕、圆雕、镂空、色镶、镶嵌、画金等技艺制作而成,产品具有色彩丰富、雕刻精致、图案优美、立体感强的特点。清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周制之法,唯扬州有之。其法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螺钿、象牙、蜜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瓴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格、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百宝镶嵌工艺后来发展成“雕漆嵌玉”、“骨石镶嵌”以及“宝螺镶嵌”。其中宝螺镶嵌工艺的材料全部采用螺壳珠贝类如砗磲、云母、鲍鱼贝、亮耳料、珍珠贝等,且采用浅浮雕技法,故称为宝螺镶嵌。
扬州的“宝螺镶嵌”技艺在文革前一直都有作品出现,经过动荡低谷后,在上世纪70年代得以恢复,并在当年制作了几只精美绝伦的墨绿色笔筒,专程送往北京给国家领导人鉴赏;1976年,扬州漆器厂以周恩来总理居住的南京梅园新村为素材,制作了精致的“梅园一居”台屏,受到好评。到了80年代,漆器工艺处于低谷中,扬州“宝螺镶嵌”制作暂时停产。2011年初,68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和夫人陈美华牵头成立了宝螺镶嵌工艺攻关小组,经过近三个月的研究实验,终于恢复了这项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并制作了《十大名花》、《蝶舞金秋》、《四季芬芳》等工艺精湛的宝螺镶嵌产品,我有幸参与了这些产品的制作,下面就以我制作的产品为例,说一说我的心得和体会。
二、宝螺镶嵌的制作实践和艺术特点
我认为一件成功的宝螺镶嵌制品必须具备:立意美、布局美、诗意美、自然美、材质美、做工美六大特点。
我在2011年末参与制作了宝螺镶嵌《四季芬芳》挂屏,挂屏上的花卉全是采用光泽各异的云母、珠贝、鲍鱼壳和夜光螺精制而成,共有牡丹、杜鹃、兰花、荷花、月季、丹桂、菊花、梅花、茉莉花和水仙花这十种名花,象征着祖国繁荣昌盛、蓬勃发展。我们将这十大名花按照春夏秋冬进行组合分成四季,每季节为一片,其中以牡丹、荷花、桂花和梅花为主体对应在四片挂屏中(图1),牡丹代表富贵、荷花代表清廉、桂花代表胜利、梅花代表坚强,每一种宝花都有它的花语和美好祝愿,体现了宝螺镶嵌的立意美。
图1:宝螺镶嵌《四季芬芳》
作品从右到左,分别是春夏秋冬,在设计时,对于空间虚实有一定的讲究,中间两片的花卉出枝是对称型,而上部诗词和下部的花卉又是虚实对应,每两片挂屏之间的诗词又分别两两对应,这样显示出空间的饱满和虚实的映衬,体现了宝螺镶嵌的布局美。
在每片挂屏上分别有一首古诗对应一种名花,这些诗词分别从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中选取最脍炙人口的咏花诗词。如唐代诗人皮日休《咏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恰如其分的描绘出牡丹的天香国色。而宋代诗人欧阳修的《咏荷花》:“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出叶田田,谁于水上张青盖,罩却红妆吐彩莲。”则与挂屏中的荷花相得益彰。诗画相应,螺光溢彩,生机盎然,体现了宝螺镶嵌的诗意美。
在制作这件挂屏的时候,为了增加点缀的效果,我还用石决明和夜光螺制作出浮雕的小青蛙和小蝴蝶等昆虫,点缀在花草湖石之间,为了做好这些昆虫,我在平时特意去野外留心观察这些昆虫和小动物,留意它们的构造、动态和生趣,这样制作出的东西才能活灵活现、生机勃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看挂屏上的蝴蝶、蜜蜂和蜻蜓穿绕在螺花贝草之间,生动活泼,尤其是荷叶上的一只青蛙,紧紧盯着前面的一只小昆虫,以静显动,惟妙惟肖,那都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创作,这就是宝螺镶嵌的自然美。
宝螺镶嵌《四季芬芳》的原材料选了黄云母、白云母、石决明、亮耳料、珍珠贝和大蚌壳。这些名贵贝壳表层都有很厚的石灰质,从外看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暇光。制作之前,必须去层,既需要把表面的石灰质打磨干净,还不能太薄,要有一定的厚度。去层后,看到了贝壳的光泽,下一步就是选料,我需要合理利用螺贝各色的宝光去表现花卉和昆虫的结构和颜色,这是制作精品的关键,称为“俏色”或者“巧色”。例如我花了很多心思用黄云母制作野菊花、用白蚌壳制作白牡丹,用青绿色的鲍鱼壳制作小青蛙等等。通过颜色各异的螺壳去表现产品的美感,即宝螺镶嵌的材质美。
选料后是拉弓,扬州漆器行业里一般是手工线锯切割,这样子花形边线流畅柔和。下一步是重要的薄浮雕雕刻,俗称“开纹”,开纹是百宝镶嵌工艺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步骤。开纹就是对螺壳等各种材料进行浮雕、圆雕、镂空等手法的制作,把平面的材料制作成具有立体感的图案。我跟漆器厂的老师傅学习开纹已有五、六个年头,期间潜心研究雕刻技法,并从书画艺术和传统玉雕的技法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在制作《四季芬芳》的过程中,我努力揣摩各种花卉的姿态和神韵,将牡丹花的花瓣一片一片都雕刻的舒展开,叶子也尽力做到生动飘逸,力求效果逼真,以情动人。开纹结束后还要进行打磨,花叶草虫的光泽全部是用手工打磨出来,其色变幻莫测,其光绚丽多彩。当镶嵌件全部完成后,要进行镶嵌。一般的产品都使用环氧树脂或者其他粘合剂进行粘贴。但是宝螺镶嵌是高档的收藏品,例如《四季芬芳》挂屏则运用了传统镶嵌方法——投针、挖嵌。将打磨好的半成品在坯件上先固定,圈出边线,然后将半成品取下,将贝壳能遮住的部分去掉坯件上的表层。这样贝壳就能深深地嵌在坯件里,不同于用胶水粘在坯件表面。而且挖嵌选用的粘结剂是桐油和石灰混合物,绿色环保且不易脱落。最后再经过上蜡、整理等工序,配上红木镂空边框,宝螺镶嵌《四季芬芳》挂屏才算最终完成。这套宝螺镶嵌红木边《四季芬芳》四条屏从设计到制作,汇集了我和多名技师的劳动结晶,使作品在构图、选材、纹理、线条、技法上都近乎完美。画面缤纷多彩,弥补了传统骨石镶嵌产品色彩单调的不足,提高了现代漆器的品味,充分体现了宝螺镶嵌的工艺美!
三、小结
立意美、布局美、诗意美、自然美、材质美、做工美六大特点是宝螺镶嵌制作的六个要素,我把它总结出来,也是为了方便同行交流学习,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漆器艺术是实用工艺与艺术趣味的完美结合,而宝螺镶嵌则是漆器艺术的一朵奇葩。我作为继承和制作这门工艺的年轻一代,深深感受到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希望社会能更多的关注传统手工艺和宝螺镶嵌技艺,只有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才能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2]韩锋:《扬州漆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生活》2010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黄永俊,1979年生,助理工艺师,大学学历,工作于扬州漆器厂,多次参与制作百宝镶嵌类中高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