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我国影响力广泛。宗教题材
是舟山核雕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创作题材,尤其是宗教人物题材。
在创作活动中,有精华,有糟粕,也有创新。这是每一位核雕工作者
应当了解和权衡的。
关键词:宗教题材 舟山核雕 创作 应用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尤其是“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以及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道教,都给中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长久而又深厚的影响。他们的这种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传统工艺美术创作活动中,宗教文化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素材。舟山核雕作为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的其中一员,毫不例外。由于基督教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才从西方大规模传入中国;伊斯兰教相对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不像佛教、道教,在舟山核雕创作中得到更为广泛的表现。所以本文所述宗教题材仅仅囊括佛教题材和宗教题材。
舟山核雕发轫时期,在上海城隍庙做雕刻生意的殷根福拿到货船上的乌橄榄时,首先尝试的雕刻题材就是十八罗汉头像。殷根福的罗汉头手串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争相求购,开启了舟山核雕在近现代历史长河中的历程。十八罗汉是佛教人物,作为创作题材,十八罗汉伴随着舟山核雕走过了百余年历程。时至今日,“十八罗汉头”依然是大部分舟山核雕艺人学艺之初的首要题材。于此同时“十八罗汉头手串”、“全身十八罗汉”等核雕产品,依然占据着舟山核雕对外销售的较大比重。此外,佛教人物中的达摩、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弥勒佛、韦陀等,也是每一家舟山核雕工作室的必有产品。道教人物题材在核雕创作活动中比较常见的有老子、钟馗、福禄寿三星、八仙等。这一类的宗教人物虽不及佛教人物所占比重大,但是在核雕创作活动中依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以佛教和道教为代表的宗教题材在舟山核雕创作活动中举足轻重。
那么,宗教题材缘何在舟山核雕创作活动中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呢?首先,从消费者角度看,广大群众拥有宗教信仰,或潜意识中具有宗教信仰倾向。宗教题材应用在舟山核雕创作中,尤其是宗教人物题材的应用,出产的核雕产品人们更加喜欢。而且,绝大部分核雕产品都是与人们有肌肤之亲的,需要人们随身携带。这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向人们提供了充分的精神慰藉。宗教题材人物如观音、钟馗等,在群众中都被寄予了保佑平安、驱恶辟邪的美好祝愿,人们佩戴、赏玩这一类的核雕作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宗教信仰需要。其次,从制作者角度看,宗教题材尤其是宗教人物题材是舟山核雕艺人的“擅长题材”。苏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知名的工艺美术圣地,明清时期其兴盛状况达到巅峰,朝廷在此地建立了造办处。苏州工艺美术门类齐全,无论是木雕、牙雕、刺绣、缂丝等各个品类中,宗教题材都有很大比重的表现。在舟山,很多核雕艺人原先均从事木雕、牙雕、刺绣等其他传统工艺门类,只是在核雕市场兴盛之后,加入到核雕艺人行列,因此,宗教题材尤其是宗教人物题材对于他们来说是驾熟就轻。最后,从经济价值角度看,宗教人物题材更容易体现一名手艺人的技艺水平,也更可以以较高价格出售。在舟山核雕创作活动中,人物题材、动物题材和花鸟题材是舟山核雕的三大题材,而且,人物题材占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比重。人物题材创作并非易事,它需要考量身体比例分配、五官定位分布等极为重要的要素,同时人物的衣褶、姿态(蹲、坐、躺等)等都十分考验一个人的技艺水平,尤其是人物神情的表现,可谓是人物题材的终极难度。因此,核雕作品中的人物作品售价更为高。谈到人物题材,除了涉及到了神话人物(如仓颉)、历史人物(如刘关张、竹林七贤等)、近现代人物(如列宁),宗教人物还是最受追捧的。
宗教题材在舟山核雕中的广泛应用,带动了舟山核雕的飞速发展,为广大手艺人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使得舟山核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在全国文玩界声名鹊起。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宗教题材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问题。在巨大的利益促动下,一些手工艺人为了提高产品数量而粗制滥造,或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对宗教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够到位而导致无法做出人物形象应有的艺术效果来。以最为常见的道教人物钟馗为例。在舟山核雕作品中,几乎百分之八十的钟馗形象难以与核雕人物张飞、李逵的形象区分开来,对于这一类作品,一些手艺人往往会直言“钟馗、张飞、李逵,叫哪一个名字都可以”。这便是宗教题材人物形象问题的典型。钟馗、张飞和李逵三者在人们的印象中的形象大都是豹头环眼,铁面虬鬓。这也是三者形象的相似之处。但是如何对三者加以区别呢?首先,钟馗是道教人物,常常于神话传说中以天官形象出现;张飞和李逵则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典故人物,张飞是蜀汉名将,官至车骑将军,李逵是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其次,钟馗是神仙人物,以凶相面世却正气满胸,驱恶辟邪;张飞和李逵则都是历史人物,是“凡人肉体”,虽刚勇无比,但却存在着些许差别,张飞有智谋,李逵太粗鲁。根据以上两点分析,笔者以为,在塑造三者形象的时候,首先可以根据三者不同的出身,在三者的着装顶帽方面加以区分,钟馗是天官,应着朝服且戴官帽;张飞是车骑将军,应身披铁甲头顶钢盔;李逵是起义军首领,应穿布衣,束发髻或包头巾。其次,在人物神态方面,钟馗应该是威严端庄,正气凌然,张飞则可尽显其威猛之态,李逵在表现他勇武的同时,还要将他愚笨的性格成分表现出来。这是笔者对宗教人物差异塑造的一己想法。总而言之,创作宗教题材,要求创作者必须充分理解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特点,并辅以精湛的雕刻技法,才有可能成功地创作出优秀宗教题材作品。
与此同时,舟山核雕艺人在创作宗教题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比如以卡通造型塑造罗汉、弥勒等宗教人物。这一类产品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要求和观念,二次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产品。这是对宗教题材创作的独辟蹊径,值得舟山核雕手艺人思考和借鉴,当然也要经得起当下文玩界的考验。
尽管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其他创作题材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大,但是宗教题材必将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广泛的影响力,继续以重要创作题材的身份伴随舟山核雕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中绝技·中国核雕》,叶志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6
[2] 《道教手印研究》,任宗权,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12
作者简介:
钟耀源,大专学历,1959年生于苏州光福,工艺美术师、苏州市
民间工艺家。舟山核雕老艺人钟年福先生之子。。从事核雕创作近四
十年,其创作的罗汉头手串承袭了“钟派”核雕精华,形神毕肖、技
艺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