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 点 线 面 和谐
一、紫砂壶蕴含深厚的美学与设计理念
以艺术的眼光解读自然界的形态,是紫砂壶蕴含深厚的美学与设计理念的最显著特点。工艺大师通过紫砂壶点、线、面的基本构造和丰富多彩变化来诠释艺术,达到三者的和谐美,演绎出不同风格的艺术品,赋予器物令人神往的生命力。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紫砂壶风靡世界的根本原因。
而如何运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几何概念,构成视觉艺术上的审美情趣。其中有诸多值得探究的因素。对于这一点,许多专家已做出过多年研究与论述,这里仅就紫砂壶的点、线、面与如何产生和谐之美作些探讨。
我们说,紫砂壶的点、线、面的构造原理,通常是以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壶钮、壶底等几个部分组成:壶嘴朝上,流口略小,便于出水;壶把一般做成弧形,方便手拿,壶口壶盖合缝紧密,确保泡茶功效。壶嘴、壶把、壶口三点需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上。壶盖上有气孔,壶内满水后,倾倒出水时,壶体内立即处于负压状态,并通过壶盖上的气孔,吸入壶外的空气进行补充。紫砂壶作为实用器物的这些物理特点,是工艺师必须遵循的基本构造原理。
在此基础之上,讲究壶嘴、壶把、壶钮诸点与壶盖、壶身、壶底诸面,以及由壶嘴、壶把、壶钮三点在空中形成的抛物弧线,甚至于从整体壶各角度体现出的线、点、面的有机和谐统一,产生奇妙的韵律感,这就是工艺大师体现独特审美情趣,创造紫砂壶艺术之美的根本追求所在。亦是区分一把紫砂壶制作品味与艺术高下的分水岭。
二、用三维立体的方式剖析紫砂点线面
点线面各方面的协调统一,才能使壶型更为完美实用,这些理论和技法的总结也是千百年来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把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融汇到作品的创作中,体现紫砂创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深意。这是与不同设计师的个性特点和天赋、学养、悟性、技艺分不开的。
再具体分析来看:用艺术形式表现平面设计中的点、线、面,它作为主要的形态造型要素,是几何的概念,但也构成视觉艺术上的审美情趣、效果与愉悦。
不同的紫砂壶型,运用不同的线条,在感觉上有很大差别。比如说曲线明显的紫砂壶给人流畅滑润的视觉感、接触感及器物的质感,偏于修长的壶型则有挺阔疏朗的视觉。这些都体现在紫砂的制作上。优秀的设计师大多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僵直线条和刻板造型,同时,寻求用线条的表现形式来体现紫砂壶的硬朗、挺括气势。
线条在紫砂器的运用上,所要体现的是一个平面形态,以一个点来拉伸一条直线。在素描作品上,我们通常看到点、线、面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意义,以此来定位一个物体的形和场面。紫砂壶的制作也是如此,首先找准位置点,中心位置,不偏颇,有平衡度,找出它的基点与左右点、上下点的相连。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上下左右的范围和各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这也就是形体中的点、线与面之间存在的联系。把紫砂用三维立体的方式剖析出来,就会形成立体的线条装饰的壶体。立体线条的表现艺术,是紫砂壶艺术的最基本的本质,可以说这些线纹的运用,既是一种制作的艺术手段,又起到确保紫砂器型的质量。而要完美地达到这一点,和谐才是根本。
三、达到和谐,要追求天造地合
什么是和谐?如何达到和谐?这其中自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奥之处,但又是通俗和可以让公众明白的,即所谓大雅大俗。一把引人注目的紫砂壶,一定是让众人看了都会拍手叫好的,也就是其中具备了点、线与面之间的和谐。三者之间不冲突,所谓天造地合,就叫和谐。而要努力去创造和达到这种和谐,需要设计师多年的艺术修养与实践总结。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琉璃工艺制作时的吹气形成的器物变化,就是点、线与面在自然形态和物理运动下形成的变化。其线条与造型的变化,均离不开和谐的基本点,否则那个琉璃就成了一个怪物。
紫砂壶线条运用的规律和特点是:其造型中的线条往往曲中有直,直中有曲,以长短不一的线条来制作,构成一个立体的面。比如说掇球壶,就是三个圆形球体在同一个中心点的位置叠加的立体球形而成的壶体,按黄金比例巧妙分割,使三个圆球体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又运用到点线面的巧妙结合,达到形体合理。
此外也有一些壶在制作上大胆地运用点线面的不同原理创造出造型奇特又遵循紫砂原理的壶来。比如方钟壶,属方器,形状多为方形或筒形。壶身以面相接,由上至下线条逐渐外张,形成开放的立体面效果,壶把和流口又有起伏的曲线。形成跌宕起伏的效果。
紫砂壶的形体艺术,都由点、线、面来组成,壶体与局部要达到和谐统一,壶身、壶把、壶口、壶钮等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恰到好处,达到形、神、气、态各个方面审美意趣的高度一致。产生一气呵成之感。
四、紫砂造型要纳百家之长
紫砂造型千姿百态,可谓纳百家之长,吸取各种形体艺术的美。因此,说紫砂壶是集大成来达到自身的形体艺术,毫不为过。而造成千姿百态紫砂造型的不竭源泉,正是经过数百年来紫砂艺人的反复提炼、探求,对点、线、面的自觉与不自觉的追求与统一,使紫砂的品类在传统形态上得以不断创新。
在这方面,陈记陶艺也做了,并正在继续做着很有成效的尝试。比如今年,就由花鸟画大家江文湛、刻壶大师鲍志强和制壶的本人三杰合作,制作出一批紫砂壶精品,在西安等地展出后广受好评。这其中,江文湛对壶面上绘画的点线面掌控,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邀请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名流为我制作的紫砂壶绘画题诗,不仅成为陈记陶艺一大亮点,也为全国各地艺术名流津津乐道。
因此,可以说,用点、线、面创造更为丰富的形象,把点、线、面更为完善地运用到紫砂艺术中,达到和谐之美,是紫砂创作出更为丰富形象的根本保证,这需要我们以艺术的感官,去善于发现和探索更为和谐的点、线、面艺术规律,并从绘画等其它门类艺术中博采众长,从而促进紫砂造型艺术进一步出现高峰。
参考文献:
[1]《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江苏人民出版社
[2]《工艺美术词典》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编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阳羡砂器精品图谱》台北淑馨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健,1957年生,南京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现任南京市云岭陈记陶艺书画艺术中心总经理。自幼随父陈潜(江苏宜兴陶瓷研究所所长)学艺。1990年入南京艺术学院师从潘春芳教授和许成权大师。其主创和制作的系列陶艺作品,主题鲜明,充满时代烙印,并和众多中华文化艺术大家共相交融,相互辉映,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