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所谓观赏,即观看欣赏之意。“观赏壶”即为具有观赏之功能而生,它既可以作为一种兼顾使用价值的商品,也可以是一种纯粹的观赏性艺术品。这种紫砂器一直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有些“观赏壶”还兼顾着使用功能,同时蕴含着茶文化、陶文化、艺术美感,于是乎文人雅客品茗闻香,赏艺把玩,爱不释手,收藏家耗费心机拼命追逐,只为得到心仪之壶,这也就更加激发了制壶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许多艺术家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其目的就是为了创作出既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观赏价值的美妙作品—— “观赏壶”。
关键词:观赏壶 观赏性 艺术美感 使用功能 收藏价值
紫砂陶器历史悠久,始创于宋代,至明代中期开始盛行。紫砂陶器中,最受称颂的当是紫砂茶壶。当然,这时的紫砂壶还是使用功能至上的茶具,显然是和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饮茶风尚密不可分。时至今日,紫砂壶更是让人们喜爱倍加,究竟为何紫砂壶会得到推崇,原因首先是其优越的性能所致,我们的前人把紫砂壶的优点归纳为七点: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二、壶经久用,即使空壶以沸水注入,也有茶味;三、茶味不易霉馊变质;四、耐热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无冷炸之虞,又可文火炖烧;五、砂壶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烫手;六、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七、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其次,是艺术家的造化。这种造化使得紫砂壶的功能出现了新的延伸和发展,于是,“观赏壶”出现了。
“观赏壶”是紫砂陶器的一种,是紫砂艺人赋予这一陶器的新内涵。这种新内涵引来了人们对观赏价值的追捧,使得“观赏壶”的使用价值被大大弱化,甚至有的“观赏壶”已经完全失掉了使用功能,只是一件纯碎的观赏性艺术品。究竟为何会产生如此情形的呢?原因有二:其一是社会的繁荣,当今的中国发展迅猛。政治、经济、文化日益繁荣,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和谐盛世之景象。在生活上,人们早已从过去的温饱进入了小康社会,从单一化的生活上升到追求多彩生活、品质生活上来,这也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大飞跃。这种飞跃自然催生出人们在更高层次上的要求。如:品茶的同时把玩壶、欣赏壶,久而久之,这种精神上的享受不断升格,于是,有些高端紫砂壶的观赏功能不断被提升,这也是人们在太平盛世的又一更高层次的追求。其二是收藏风的形成,中国有句老话:“乱世黄金,盛世收藏”。今天的太平盛世为收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说明中国处于收藏的大好时机。紫砂壶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所关注,尤其是“观赏壶”,是弱化了其使用功能的艺术品,由于它的观赏价值高于使用价值,因此被关注的重点也就在收藏价值上了。收藏家的纷纷出手助推了“观赏壶”的发展,也使得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对壶的观赏性期望值越来越高。在如此“观赏壶”热的今天,怎样制作出更有观赏价值的“观赏壶”,就是当下制壶艺人需要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观赏壶”是一种高雅的工艺品,其中虽然蕴含着精湛的技术和极高艺术。但归纳起来主要不外乎两个方面,即造型和色彩之学问。
一、造型
紫砂壶的造型虽然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但在设计构思上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自然形态手法,在“观赏壶”的造型上,选用树木、竹子、花朵、山石、瓜果等作为造型依托的甚多,这首先体现为人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其次是制壶艺人对自然界诸多美妙元素的提炼和筛选。自然界中处处存在美,处处都有吸引我们的东西,挑选出适于制壶的元素方为目的。瓜果、松竹、梅兰之类在壶的造型上往往能够表现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之感,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
2)、抽象形态手法,不以具体物象为造型目标,采用逻辑推理或全凭制壶艺人的创作激情来造型。抽象形态的创造往往更具挑战性,因为它在形体的创造上没有具体形态可依托、可仿造、可对比,这种没有原型的形态,要想被人们所接受并喜爱确属难事,但若能运用得好,也将会富于变化,彰显另类,体现个性。这样的作品自然是与众不同的,往往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壶列中脱颖而出。更具有属于这个时代抽象美的元素。
3)、具象形态手法,主要指的是以动物、人物、器物等具体物象为原型而进行的再创造,体现一种具体、真切的制作思想和原则。这类形态容易被广大的人群所接受,也容易产生亲切可靠之感,
4)、装饰性手法,使用点、线、面进行造型,具体地讲就是用点、线、面这些元素进行巧妙有机的组合,并使之能够体现出一种装饰性的美,这种美的实现是存在着极强的技巧性的,设计的壶形要选用适合的元素去表现,选用相应的点、线、面元素去造型,如,直线条可以表现刚毅、挺拔、庄重的壶形;曲线可以表现富有节奏感的壶形;弧线可以表现富有圆润、温和、饱满感的壶形。巧妙地组合运用,可以产生更多的造型变化,这需要制壶艺人的智慧和技巧。
二、色彩
通常情况下“观赏壶”上呈现出来的色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泥料的色彩,泥料原本可分为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三种,制出来的壶叫“本色壶”。如今,采用泥料配色法,使得紫砂泥料的色彩较多,再加上在烧制过程中的窑变,呈现出来的色彩更加丰富。如,铁青,天青、栗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朱砂紫、水碧、沉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桐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等多达几十种的颜色。另一类是釉料的色彩,在早期的制壶过程中就有使用釉料的,雍正前后开创了紫砂装饰的新工艺,是在烧成的紫砂器上加以色釉彩绘,再经低温焙烤。这是把紫砂工艺和景德镇的釉上彩工艺结合起来的尝试,但这种装饰在当时人们看来是破坏了紫砂固有的特点,因而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工艺的改进,“观赏壶”使用釉料装饰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局部使用釉料装饰的更多,效果也越来越好。
综上所述,盛世和谐的中国,为紫砂“观赏壶”创造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为紫砂艺人提供了新的创作机遇。也无疑给紫砂艺人大显身手创造了条件,施展发自灵魂深处的艺术创造力,去传承和创新,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以此来见证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
艺术具有久远性,“观赏壶”定会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用文化遗产的形式流传于世。
参考文献:
[1]《中国陶瓷史》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 文物出版社 1982年9月第一版,2013年5月第八次印刷
作者简介:
王光永,1965年生,工艺美术师。1986年6月毕业于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现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美术专业,1991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进修。擅长陶艺、雕塑,现供职于江苏徐州广播电视台。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