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追求和精神享受,更多的是渴望精神文化层面的提高,赋予特色手工艺品及木雕艺术品的发展空间和增值潜力。木雕工艺品的材质,决定了艺术品本身的档次和品质,那么,精湛的工艺和作品文化内涵,加上纯手工制作,就决定了木雕艺术品的价值。
关键词:材质 精湛技艺 文化内涵 艺术品的价值
木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门类,但由于木材本身不宜存留这一性质,所以传世较少。上海博物馆收有几件唐代木雕作品,其中一个大迦叶头像,解剖合理形神兼备。另外,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清朝时期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黄杨笔筒,尤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有山,有水,有树,有景,造型自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宋,辽,金及元明清各代,均有少部分木雕艺术品流传于世,足见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弥足珍贵。
一般来讲,用于雕刻的木料材质决定了木雕艺术品本身的品质。就红木而言,如色泽,重量,木纹,气味,光泽,质地,坚硬程度等等,都可以体现木雕艺术品本身的价值。
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腻,色泽温润,光滑柔和,色彩好蛋黄,雅润可爱,是极好的雕刻材料。具有象牙效果,并且年久色愈深,古朴美观,适宜雕刻艺术品。是雕刻的上乘材料。如;作品《蝶恋花》就是运用黄杨木特有的木性进行创作的,达到极佳的效果。鸡翅木,由木纹类似于‘鸡翅’而得名,纹路交错清晰,颜色突兀,有套花,在红木中属于有个性,夸张一点的木材,红酸枝木,其纹理特征适合做家具,稍加点缀即是高端木雕艺术品。小叶紫檀,木质坚硬,生长缓慢,数百年才长出十几公分左右,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紫檀木几乎采伐殆尽,清代所用紫檀木全是明代所采,如;今年金秋“艺博杯”参展获金奖作品《葫芦蝈蝈》,就是运用木材的坚硬度进行精雕细琢,精心打磨,作品细腻光滑,尤如婴儿的肌肤爱不择手。这也是紫檀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木材种类繁多,用于木雕工艺品的材质要求比较高。所有木材皆有气孔,吸附力强,无论哪一种物理形态的水都很容易被吸收,水分含量过高,木材就会变形,开裂,水分少,天气又干燥,热胀冷缩等这些天气及物理现象都会使木材开裂,胀开或爆裂变形。所以一般木材在雕刻前都会做一些去除水分的工艺处理,使其达到制作木雕艺术品的含水标准。木材密度会影响木雕工艺品的精细度;相对讲材质坚硬的木材更适合于精雕细琢及磨光处理,制作出的作品非常细腻光滑。但也有木材密度不高,然而木纹细腻,色泽高雅的木材,如,我们本地生长的白果树,也就是迎杏树,还有我们以前从事民间雕刻用的白松和非洲进口的花旗松等一类木材。用这些材料进行雕刻,作者要有很深的雕刻功底,由于材质偏软,不能用砂纸打磨,必须作者用雕刻刀一刀刀的铲出来。除用刀以外,任何工具都做不出效果,谓之“刀功”。木雕的色彩也分深,浅两种;一般而言,红木类颜色较深,白木类颜色较浅。按放置场合,作品需要做仿古处理或彩绘贴金等工艺,如住宅装璜,家具装饰等,需用油漆喷涂,实际上一件完美的木雕工艺品,并不需要过多装饰,一点保护漆或者打蜡就可以了,这样既环保又可体现木材本色。作者的刀法,雕刻技艺,结合木材的特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材质好,工艺价值高。构思巧妙,文化内涵丰富即是木雕艺术品的上乘之作。木雕艺术品,由于其木纹的肌理浑然天成,都是不可复制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追求和享受,更多的是渴望精神文化层面的提高,赋予特色手工艺品及木雕工艺品的发展空间和增值潜力。
一流的雕刻技艺,纯手工制作决定了木雕艺术品的价值。一件原创木雕艺术品,自拿到木料开始,作者即进入工作状态得到灵感伸手制作的时候,请慎重考虑;今天是做商品呢还是制作艺术品。从特色上,材质上,造型上对原材进行审视,察看,这叫审材,然后依据原材特征设计手稿,往往几易其稿,才觉满意,是个思想文化创作过程。感怀那悠悠水木年华,沧桑的岁月年轮,不同的纹理化成不同的面孔,皆构成统一的艺术元素,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海南黄花梨的鬼脸,鸡翅木那展翅欲飞的羽毛状木纹,都是不可替代模仿的天然品性,成为诠释木雕艺术非常有力的独特性与唯一性。稿子定下以后,开始雕刻,去料,出坯,出坯以后,看是否有破坏木材本身的肌理特点的败笔,这叫审坯,然后再修光完成。整个过程都需要作者全身心投入,所以一件作品就是艺术家本人艺术水平的真实写照。作者的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雕刻元素的把握与运用,娴熟的雕刻技法以及文化思想,修养内涵,都会在作品中得到体现。所以一件木雕艺术品,他不是机制品,虽然电脑精雕可以高仿一些木雕工艺品,但那是机械的,没有灵性的,它不可能做到技艺与木材本身的结合,从某些方面还会破坏原材料本身的特性。艺术的文化内涵,决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诸如艺术性木雕,都是构思巧妙,文化内涵深刻,能反映作者审美观,艺术技艺,文化修养以及思想内涵的作品,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性和材质美,是雕刻家心灵加手巧的产物,也是装饰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艺术品,绝对是集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为一体的传世佳作。如果说,木雕工艺品的材质,决定了艺术品本身的档次,那么,精湛的工艺,纯手工制作技法,就决定了艺术品的价值,然而艺术家本身的艺术涵养,这决定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雕刻是美的艺术,雕刻艺术家是第二个造物者,懂得如何去发现,感受,欣赏这世界的美,你就是成功的艺人。美丽的年轮,多彩的木纹,经过时间的洗礼,一张张岁月的脸,它是会说话的活物,是活动的精灵,这本身就是完整的艺术品,发现并创造它,你就是一名成功的艺术家。
作者简介;
刘承林,南通如东人,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南通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经过近三十年雕刻实践和领悟,圆雕、浮雕、透雕、薄意、留青均有较好的造诣,在进行竹和名贵木材创作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2006年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空间—承林红木艺术精品雕刻工作室。近年来创作了许多雕刻艺术精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青睐和好评。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