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发绣是东方古老融象征与表现于一身的艺术形式,采用人体的头发作为原料,用虔诚的敬意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文化形态。油画是西方自凡·艾克以来所流行的主要架上艺术形式,其透视法和光影效果能够表达复杂的人的心理和现实题材。历史上中国发绣长卷多数以表达中国绘画作品为主要形式,自中国刺绣大师陈伯余以来,发绣艺术家们开始挑战油画与发绣的结合这一难度甚高的艺术形式,并且取得了成果和经验。
【关键词】油画、发绣、艺术性、发展历程、郎世宁《百骏图》
一、发绣的历史和传承
发绣为中国传统刺绣艺术,起源于唐朝佛教鼎盛时期,虔诚信女开始用自己的纤发,在丝绢上绣成如来佛、观音菩萨像,朝夕顶礼膜拜。到元末明初,发绣突破了宗教题材,表现内容不再囿于人物肖像,艺术手法推陈出新,画绣结合,催生出一件件传世佳作。而到晚清年间,这一艺术奇葩竟衰落近乎湮灭,人们只能从博物馆的珍藏中依稀窥见她往昔的风姿。到了近代,苏州、东台、温州等艺人将这门艺术恢复其光华,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苑的一棵奇葩。
东台是“中国发绣之乡”。发绣以人发为线,用料奇特;以针作画笔,工艺独特。头发经过收集、洗染和处理后,被发绣艺人用之为线,历经数月甚至数年的辛勤劳动才能完成一幅发绣精品。绣女们动用滚、旋、缠等10多种针法,绣出了活灵活现的古今人物、山水楼阁、飞禽走兽等,令人叹为观止。近年来,东台发绣工艺不断创新,由过去的仅用黑色头发的墨绣发展为用多种色发的彩绣,由过去的单面绣发展为双面绣,由过去的单面墨绣发展为彩色绣和双面异色绣,由过去的单调画面发展为晕色绣,既有水墨画的韵味,又体现民族特色,华丽多姿。
二、油画的艺术性和发展历程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经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 对绘画材料等加以改良后发扬光大。后人因扬·凡·艾克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誉其为“油画之父”。近代油画多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
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后,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其中一幅“木美人”作品,虽历时五百年,仍依稀可见画风的古朴厚重。
三、运用发绣技法再现油画的风采
油画艺术是传统的西方艺术,而发绣为传统东方艺术,如何在高水平的层次上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代发绣艺术家们的倾力所在。传统的发绣作品倾重于表现中国画中的线条、色彩、层次、远近等,而涉及西方油画的探索则相对较难。因为油画特有的光影、透视、立体感,表现起来相对复杂,而现代油画作品,如印象派的点彩画法,用发绣表现要求的技艺则更高,但是东台的发绣艺术人不惧高难度,以极高的耐心和毅力探索新技法,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首届中国刺绣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陈伯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入选“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全国共49人,其中江苏省13人,盐城市仅陈伯余1人获此殊荣,在江苏高技能人才展上,他向中外嘉宾展示历时3年多绣制完成的发绣长卷《郎世宁百俊图》,其中就探索出了一条以发绣表现西方油画之路。
陈伯余从事发绣设计及工艺制作30多年来,不仅继承发绣(墨绣)的传统,而且结合刺绣的特点在构图和色彩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创新研制双面发绣,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填补了历史上的空白。在发绣的构图上也有重大的突破,变单调的花、鸟、虫、鱼小品为高规格、大尺幅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现又研制出长达数十米的发绣长卷,将众多的人物、建筑、名山大川、历史名画统统容纳在盈尺之中。近五年来,其发绣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金银奖19个,其中金奖16个。
在这幅中国油画的先驱,传教郎世宁的作品《百俊图》中,郎世宁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刻画细腻,线条及色彩丰富,有中国画的风采,而其中又体现了油画的纵深感和光影效果。如何用发绣刺绣出这种效果?陈伯余煞费苦心,在复杂的画面上,各种色彩如何用有限的各种色发去表现,树、石、马的浓淡、深浅,取决于用什么针法来表现?陈伯余指导发绣技师灵活运用滚、接、扣、虚、叠等十多种针法,娴熟精巧,变化丰富,将图中的湖光山色和马匹的生动性表现无遗。尤其在光影效果上,独到的发绣艺术手法将本来难以表达的地方表达得淋漓尽致。
油画与发绣为东西方的两种异质的艺术门类,但是在其传神和“生命符号”上有着相通的地方,相信在陈伯余和更多发绣艺术家的努力下,这两门艺术的结合一定能结出更多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东台市市志
2、百度百科《郎世宁》
3、2012年9月《盐城晚报》
作者简介
陈冬凤,女,1970年生,江苏东台人,现为发绣高级工艺技师、盐城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东台市嘉丽发绣厂副厂长。师承于刺绣艺术大师陈伯余,从事发绣制作20多年,作品荣获国家级、省级金银奖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