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泥人的传统风格与特征

[日期:2013-12-0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无锡惠山泥人在民间泥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作品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手捏戏文的“细货”,另外一类就是磨具印坯批量生产的“粗货”。其“粗货”的销量最大、影响最广,具有造型饱满健壮、形态生动传神,题材鲜艳明亮的独特风格。惠山泥人塑造的特点总结起来九个字:“搭搭满”、“细细减”、“色色爆”。这三句话实际上讲了表现手法和彩绘两个方面的特点,前两个是关于泥塑,后一个是绘型。这短短的九个字可谓是对惠山泥人风格特征的形象概括。

关键词  搭搭满     细细减     色色爆  

     一、“搭搭满”:老艺人讲的“搭搭满”就是要求在每一个形象的构图与塑造上都要很饱满。“搭搭满”中的“搭搭”是无锡的地方话,就是“到处”的意思,“满”就是指“丰满”、“饱满”。就是要求泥人在整个造型处理上饱满、丰满。整个“满”字基本上概括了惠山泥人造型上的鲜明特征。早起的惠山泥人以儿童玩具为主,称为“耍货”,每年春季,地方上要举行迎神赛会活动,还要“赶场”进行交易活动。在这些反映地方民俗活动的过程中,惠山泥人大量上市,艺人们用盘子托着泥玩具在集会的人群中叫卖。惠山泥人在当时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因为它表现了一些地方风俗习惯中喜庆吉祥这些深受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泥人塑造的“搭搭满”的构图形式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与向往,适合广大的农民和一般手工业劳动者的审美需求。这些早期的惠山泥人俗称“粗货”,这类作品历史最久、销路最广、生命力也最强,大致可分为泥娃娃、人物故事和寓意吉祥喜庆玩具这三大类,主要有“大阿福”、“老寿星”、“皮老虎”、“大寿牛”、“烂泥女麼麼(观音菩萨)”等,这些泥人都用模具压制,以单片模或双片模印制泥胎,晒干后,上底粉、施彩绘,还有不少品种可以活动或发声,通过吹、拉、摇动造音响效果,很受当地百姓和儿童的喜爱。

    老艺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三句话:“填白补空,密不透风”。“紧缩间距,有密有疏”、“部位不移,提高压低”。

    “填白补空,密不透风”就是讲究泥人的构图,不让他有空隙,布局处理中删掉零碎细节、比较局部的内容,虚的地方都给它填满。我们可以在“大阿福”上面看到,其形象的处理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好多空隙的地方都被填的饱满充实。惠山泥人在“大阿福”中把圆雕与浮雕有机而统一,“大阿福”怀抱的狮子变成了浮雕,圆、浮雕结合使整体形象完整流畅,这种处理手法其实是我国传统雕塑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手法。惠山泥人中“大阿福”手里的狮子压缩之后即使从侧面看整个形体也很完整,而且更显饱满。“密不透风”同样道理就是尽可能把空洞陷凹的局部进行填补、以增强作品的整体感,考虑到泥人的彩绘、运输包装和批量印模,所以惠山泥人对整体的处理特别注重“紧缩间距,有密有疏”。“紧缩间距”就是作品中人与人之间尽量靠拢紧缩,缩小间距。与其他雕塑的表现形式不同,惠山泥人要考虑到方便批量生产的问题。从造型结构上来看,把许多人靠拢紧凑能使作品整体感更强,使作品构图丰满。但是过分的紧缩又会出现构图上太闹太挤,所有又提出了“有密有疏”,疏密有致而虚实得当,做到作品整体而又有局部变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泥人作品形象饱满中又疏密节奏变化。“部位不移,提高压低”。惠山泥人的造型讲究夸张变形,讲究表现法,根据造型需要某些部位提高与压低的艺术处理。在一般具像雕塑造型中都会考虑到很多结构比例的因素,而惠山泥人则是根据造型需要来处理比例与结构,不受客观自然的局限制约,随意性较强,当然这种随意性是建立在惠山泥人的生产工艺与特殊表现风格基础上的。

    二、“细细减”:“细细减”就是简练概括的意思,惠山泥人在造型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简练,“细细减”就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来进行减缩,把形体从复杂到简练,把结构上许多可有可无的东西简练弱化。简是则针对繁而言的,简与繁是相对统一的,为简而简的处理会使作品过于简单粗糙、空洞,所以惠山泥人在简与繁的处理中十分讲究,在某些关键的部位适当的复杂繁复,以此来衬托大面积的简练,以局部的繁来显示整体的简练与概括。“细细减”其实讲的就是作品在深入处理过程中的反复推敲和处理,就是要减掉那些影响作品整体效果,可有可无,多余累赘的东西。以追求泥人整体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惠山泥人这种“细细减”的处理手法在我国传统雕塑中常能见到。惠山泥人的造型处理很好的吸收了中国传统雕塑的形式风格,生活不等于艺术,生活变为艺术还要经过艺人的形象思维,经过复杂的加工处理,既不是抄袭生活也不是简单的再现生活,而是充分发挥意象的艺术想象力。为了使泥人形象更加突出,方便生产,惠山泥人流传“短里看长、小里见大”。如果完全按照自然形状比例,这些泥人就不适合生产,所以有泥人缩到只有两个头长,有些四个头长,这样面部的表情更加突出,形象更加可爱。脸部在惠山泥人是一个重点,因此尽量把头加大些,使脸部突出,但就是虽然短了,仍要给人感觉是长,要达到“短里看长、小里见大”的效果,短了也要有个错觉,惠山泥人常常很好的利用这个错觉,并成为泥人形式风格中的主要特点。

    三、“色色爆”:“爆”,无锡地方语的意思就是比较强烈,比较鲜明,彩绘对惠山泥人是很重要的环节,“三分捏七分彩”说的就是彩绘在惠山泥人中的重要性。“爆”就是泥人上颜色要鲜艳、明亮与醒目。惠山泥人的色彩风格受到年画中大红大绿的色彩风格影响,惠山泥人销售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儿童,所以“色色爆”充分体现了消费人群的集体审美需求。老艺人在泥人上色时总结有两句话“少里能看多,多里能看少”。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一个就是用原色而少用灰色,把大红大绿、金黄云青大块大块的用上去,因为原色本身就比较强烈,而又丰富色彩。再就是运用对比色,大多数用红与绿、红玉黄、黄与紫,对比色就是一种土里土气的乡土味。同时老艺人在红与绿这色彩对比中,在两种色彩间加线、加边、加金银黑白,这么颜色就会协调统一。另外,“多里能看少”就是在很多色彩中要分清主次虚实,颜色的主色调、主要色彩倾向清楚。

    通过对惠山泥人风格特征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间造型艺术丰厚悠久的历史,看到它为自身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徐诚一.  成一集[M]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12

作者简介

周汉庆,男,19636月生,江苏无锡人,工艺美术师,就职于无锡市惠山泥人厂,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200510月至无锡市泥人厂创作设计室工作至今。从事泥人创作设计工作已三十四年。作品在全国不同展会中获得各种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