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镇湖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苏绣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镇湖刺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突出表现在:从业人员众多、经济效益可观;配套设施齐全、相关产业聚集两大方面,但是在热现象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值得我们刺绣从业者思考。
关键词:镇湖刺绣、热现象、不良因素、思考
镇湖地处苏州市区西部,濒临太湖,是地地道道的水乡小镇。作为中国无数微小的乡镇之一,镇湖却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书写着浓墨重彩,而这只书写辉煌的巨笔正是刺绣,镇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刺绣之乡”。镇湖与刺绣有着不解之缘,早在上千年前,淳朴勤劳的当地女性居民就将刺绣作为必修的家务劳动,一代一代地传承完善下来。时至今日,镇湖刺绣经过了二十余年的飞速发展,逐步成为苏州乃至全国响亮的工艺名片。镇湖刺绣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热现象和良好态势。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伴随着镇湖刺绣的兴起而逐步成长为一名绣娘。在从业的二十余年时间里,笔者深深感受到了镇湖刺绣的“热现象”,并为之欢欣鼓舞,但是无法掩饰的是镇湖刺绣“热现象”背后,逐步开始滋生了不良因素,正在侵蚀着镇湖刺绣成果,鉴于此,笔者又急躁难安。为此,笔者特做此文,浅谈关于镇湖刺绣“热现象”以及其背后隐藏的隐患,虽是一家之言,但完全出于一位镇湖绣娘的衷心,希望借此文引起人们对此的重新认识和重视。
镇湖刺绣的“热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业人员众多、经济效益可观。据不完全统计,镇湖刺绣艺人多达八千之众,其中以年富力强的中年技师为主体,从业人员中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镇湖当地,也有一些来自于全国各地,丰富并充实了镇湖刺绣艺人队伍。在众多的从业人员中,有很多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目前,镇湖荣获“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民间工艺家”等荣誉称号的从业人员有近40人。具有“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职称技术资格的从业人员有近200余人。镇湖刺绣由昔日的传统手工业转变成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镇湖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镇湖刺绣产业为广大的从业人员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从1998年到现在,镇湖刺绣的产销量每年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长, 2008年销售产值已达到5.8亿元,2012年销售产值10亿元有余。另一方面,配套设施齐全、相关产业聚集。为推动镇湖刺绣的长远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先后投资了近7亿元,建成了“一街(绣品街)、一馆(中国刺绣艺术馆)、一中心(刺绣展示中心)、一园(苏绣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工程,全面完善了镇湖刺绣发展的配套设施,以镇湖绣品街为例,其长度达1700余米,两侧店铺鳞次栉比,300余家店铺分布,成为镇湖刺绣最主要的生产、交易和展示平台。镇湖刺绣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丝织行业、装裱行业、运输行业、彩印行业和广告行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聚集。相对集中和丰富的产业聚集,必将为镇湖刺绣的飞黄腾达增添无穷动力。
镇湖刺绣的火热行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产生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成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内的一朵奇葩。真可谓“一业兴而全局盛”。但是,作为大局面下的一分子,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镇湖刺绣“热现象”的背后也滋生了诸多不良因素。
“热现象”背后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三项。首先,沽名钓誉、盲目追求。产业兴盛的大环境下,行业竞争更为激烈,一些刺绣艺人为追逐名利最大化而盲目追求。她们在报纸、电台等媒介上及日常活动中,夸大其辞地进行宣传活动。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动辄将苏绣固有的针法申请为一己专利,肆意吹嘘年轻艺人的技艺水准。其次,创新尚乏力、技艺待提升。镇湖刺绣发展到今天,面临着创新乏力的瓶颈。很多作品还停留在之前的创作模式中,缺少应有的新意,难以满足当下不断发展的艺术需求。创作技艺水平提高,是激励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镇湖刺绣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镇湖刺绣艺人在优越的发展环境下,忽视了创作技艺的不断提高,更有甚者一旦成名,并放下绣针、远离了绣綳。刺绣技艺的停滞不前是当下镇湖刺绣的顽疾,而“学到老用到老”的理念,理应成为刺绣艺人的必备素质,更是镇湖刺绣艺人应有职业精神。第三,诽谤争议不断、发展认知涣散。“同行是冤家”这句话在镇湖刺绣行业也是存在的,“诽谤争议”现象在镇湖刺绣行业虽不是特别严重,但已经影响到了镇湖刺绣艺人的对外形象,以讹传讹,不加制止,最终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然,该现象的产生已经说明镇湖刺绣的生存环境出现了问题,同时,通过该现象表明,镇湖刺绣艺人的道德素养也应当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认知”包括艺人对方式、途径、前景等有关刺绣艺术发展问题的理解。针对以上问题,很多镇湖刺绣艺人不曾思考或者想法各异,很难与政府机构和行业组织的既定规划方针达成共识。发展认知涣散导致镇湖刺绣行业中的各个工作室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包装宣传效果差异极大。
镇湖刺绣“热现象”背后产生的不良因素让人痛心疾首,笔者身处其间,认为只有及时加以重视,才能将其造成的伤害控制到最小化。一方面,强化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对刺绣行业和艺人的引导力。政府机构、行业组织要加强与刺绣艺人的有效联系,通过集中培训等活动提升刺绣艺人的技艺水准、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等,搭建展示宣传平台,多途径地为镇湖刺绣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同时,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也要深入行业内部,准确把握行情和艺人动态,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刺绣艺人要强化内功,不断学习,逐步提升综合素质。镇湖刺绣发展最基础的力量就是广大的刺绣艺人,一只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是镇湖刺绣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刺绣艺人首先要提升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尤其是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在物欲社会中专心致志地从事刺绣事业,把创作出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毕生追求。其次要提升艺术修养、完善创新理念。为保持刺绣艺术的长久魅力,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喜爱,创新理念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保证镇湖刺绣长远发展的生命动力。创新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支撑,然而绝大多数刺绣艺人不具备专业完整的美术教育,对艺术的理解也未必到位准确,这就需要多看、多学、多问,理念升级的同时,多多到实践中去检验、改进。
草就此文,笔者寄希望于镇湖刺绣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多一些红火、少一些弊病,既是刺绣行业的幸事,也是刺绣艺人的福音。让我们每一名从业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镇湖刺绣的美好明天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苏州镇湖绣品街》,黄健徽等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
2、《苏州镇湖刺绣产业集群研究》,虞美华著,古吴轩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方英,1975年出生于苏州,工艺美术师,于1998年在镇湖绣品街179号创办“方英刺绣艺术”工作室。从事苏绣工作二十余年,其作品先后在“苏艺杯”、“艺博杯”等省市专业评比活动中斩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