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茶缘系列”诠释的文人茶事

[日期:2013-06-1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宜兴紫砂创作题材广泛,而紫砂壶是紫砂的主体。我作为主要从事紫砂陶塑的技艺人员,虽然陶塑是专长,但亦常创作壶艺作品。我以塑入壶创作了“茶缘系列”壶,以传统砂壶为载体,捏塑唐、宋十二位与茶文化紧密相关的文人形象作壶钮,是我以塑入壶创作手法新的探索。

关键词:紫砂  紫砂壶  茶缘  茶文化  以塑入壶   造型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陶的古国。宜兴紫砂壶因茶而生,紫砂壶在茶、陶文化的交融中,经数百载的孕育和发展,积淀了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传扬了民间工艺的不朽灵性,使人在茗饮与把玩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愉悦和物质享受。因而,紫砂壶薪火相传,充满活力。

宜兴紫砂壶是历代工匠和文人雅士共同创造的饮茶器具,蕴含的文人内涵、造型的象征意味、工艺的传承手法、装饰的别出心裁和承载的文人茶趣,历来为爱壶人所津津乐道。中国人为什么爱茶,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紫砂壶依托陶文化而发端,又浸淫茶文化而繁荣。我们宜兴是唐贡茶的出产地,又以紫砂壶名扬天下,这是一种缘分。由此,我以塑入壶将“茶缘”作为创作主题,设计制作了紫砂壶“茶缘系列”,一组12件,将紫砂壶演化成兼容书法、篆刻、诗词、陶塑诸多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且能反映古代文人茶事的艺术品。这充分体现文化是紫砂壶的特质,文化也是紫砂壶的灵魂。

 

“茶缘系列”的题材选择

宜兴紫砂壶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下,从宋代起始,以赏用兼优的品质,成为最佳的泡茶茶具,明代李渔就赞美:“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的茶叶从唐朝开始就深受推崇,成为名重一时“唐贡茶”。茶圣陆羽就说阳羡茶:“芳香甘鲜,冠于仙境,可以荐于上。”唐代诗人卢仝更留下了“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绝唱,道出了阳羡茶的高贵与神奇。于是,我选唐、宋时期的喜爱品茗的文人雅士各6位,有的还是涉足宜兴,寓居阳羡的故知。让他们的饮茶故事在紫砂壶上积淀,达到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的和谐统一,呈现出紫砂壶的材质美、形态美和寓意美。

“茶缘系列”以唐代的李白、皎然、皇甫冉、陆羽、白居易、卢仝和宋代的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蔡襄、苏东坡、黄庭坚为创作的主体,分别设计制作出12把紫砂壶,以茶和茶的别称荼、槚、茗、荈、蔎分别取名为:“陆羽茶经”、“皎然喫荼”、 “卢仝煮荈”、“皇甫饮茗”、“乐天喜檟”、“太白颂蔎”,“东坡品茗”、“蔡襄试茶”、“醉翁爱荼”、“宛陵敬蔎”“仲淹烹槚”和“庭坚啜荈”。每把茶壶都讲述一段古代的文人茶事,同时又凸显了作者的情感色彩和艺术创意,用紫砂艺术语言与嗜茶者、壶友们对话和交流。例如:“陆羽茶经”壶说的是唐德宗年间褒封的茶圣陆羽,编写了中华茶叶的一部百科全书《茶经》。陆羽与宜兴(义兴)有不解之缘,曾于公元765766年在宜兴君山访茶品泉,又于公元777778年在宜兴建临时住所,在此完成他的旷世巨著《茶经》。他的好朋友皎然从湖州到义兴(宜兴)寻访陆羽,还写下了一首《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至集陆处士羽青塘别业》的诗文:“应难久辞秩,暂安君阳隐……最赏无事心,篱边钓溪近。”一僧一俗,他们用茶交心,以茶怡情,悠然于山间野地品茗叙旧,在宜兴留下了千古佳话。这就是“茶缘系列”之“陆羽茶经”、“皎然喫荼”所反映的主题。

“茶缘系列”的造型设计

紫砂五色土可以用手工制作捏塑出多种多样的壶艺形式,同时又可以在形制、泥色和装饰的过程添加许多美学的元素,去烘托作品所追求的主题精神。通过视觉印象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使创作理念在壶体造型上表现出来,形成和谐的整体。以塑入壶的“茶缘系列”运用陶塑和陶刻装饰,使砂壶作品在端庄典雅中充盈浓郁的人文气息,呈现清韵涵辉,寓意丰沛的艺术效果。

为了体现人物直观感和主题形象化,将12把壶所描写的12位历史人物,用微型雕塑的技艺手法,塑出他们的形象,成为壶盖上的钮。这些唐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或坐或立于茶壶之上,尽显茶文化圣者的完美风貌和精神形象,栩栩如生中彰显人物的潇洒飘逸,充满文化思考和民俗意味,同时又揭示作品的各自特色。

“茶缘系列”都是圆形或圆中变化的壶体造型,12把茶壶各不相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推崇“圆”,因为“圆”蕴含着“圆满”、“圆融”和“圆润”,希望要以“圆和”的心态对待世界。在丰腴的壶身上采用行、草、隶、篆书法,镌刻了主题人物的茶诗名句,使陶刻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陆羽茶经”壶上是雕刻陆羽的《六羡歌》诗句;“卢仝煮荈”壶锓有“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乐天喜檟”壶上刻有白居易的“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的名言;“皇甫饮茗”壶是“采茶非采芽,远远上层崖”的写景;而“东坡品茗”壶上镌的是苏东坡《游惠山》诗中的感叹:“敦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蔡襄试茶”壶则是他“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的吟咏;“醉翁爱荼”壶上写有欧阳修“岂知君子有常德”的赞美;“宛陵敬蔎”壶上刻的诗句是“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土月轮傍。”等等。这些茶诗都与茶壶所承载的文人茶事描写密切相关,可谓切题、切意、切情、切境。

这组紫砂壶“茶缘系列”既有自身的艺术特点,又有独到的文化意韵,以古代文人的茶事构成壶体造型,是我以塑入壶创作手法探索的延续,又体现了紫砂壶文化价值的物化,它有了流传与赏玩的资质,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悟。

 

作者简介:

    史小明,1970年生于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首批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89年起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秀棠先生,在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从事紫砂陶艺创作设计。所创作的陶塑作品题材广泛,各具神韵,特别是传统的佛像雕塑,雍容大度、法相端庄,深受注目。用写意的手法和夸张的构思营造的壶艺作品不拘一格、以塑入壶,追踪时代步伐,富有想象力和时代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