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所以对工艺艺术品,特别是核雕艺术品的需求日益增高,同时对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也不断提高,人们既需要有写实逼真的作品,又要有内涵丰富的作品,使人在欣赏中得到启示、回味和知识,提高艺术修养,获得收藏乐趣,这些收藏家水平不断提升,也对我们核雕艺术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九龙戏珠 创作 追忆
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产物。它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理想、愿望、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代的文学家、艺术家、民间工艺匠师们,赋予它崇高的形象和永恒的生命力,它的影响之大,涵义之深,远远超越于图腾和巫术。早在3000多年前,龙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已作为神物和奇迹。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艺术思维,探索它的创造性和民族性,它是如何从意象演变为具象,达到神话般的不可思议的魅力。从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开始,到封建社会的末期终止,走完了它漫长的演变历史,成了东方世龙的正宗形象,它雄猛威仪,繁缛华美,文学家和艺术家又给龙的这种特定形象作了以下深刻的寓意:饱满宽阔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示威严,鹰爪表示勇猛,狮鼻象征富贵,金鱼尾象征灵活,腿上火焰象征辟邪。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神龙的形象得到不断地充实、提高和完善,神龙的种类也日益增多,称呼也各有不同,还有“龙生九子”,“麒麟”是龙家族中一员的说法。其种类主要有夔龙、虺、蟠螭、虬、蛟、角龙、应龙、蟠龙、青龙、鱼化龙等。神龙的形态丰富多变,有的往上腾,有的往下俯冲,有的向前跑行,有的正襟危坐……姿态万千,层出不穷。并由此产生出许多生动活泼的画面,恰到好处地装饰在各类物件和建筑工艺上。
2007年,我们接到省工艺美术协会通知,要求创作关于神龙的核雕作品。经过数月揣摩、实践,终于创作了九龙核雕手串。因为“九”为奇数之极,寓意为众多,象征至高无上。“九龙”则象征吉祥,寓意威力和气势,北京北海的九龙壁为清代乾隆年间遗物,是我国龙的演变中形象最完美的。其一为“坐龙”,称之夔龙,形象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头部正面朝向,姿态端正,庄重严肃,象征尊贵。其二为一“行龙”,称之“虺”,呈缓缓行走状,显得生动活泼。其三为一“升龙”,称之“虬”,虬龙无角,头部在上方,奔腾飞舞,呈升起的动势。其四为一“降龙”称之“蟠螭”,头部在下方奔腾飞舞,呈下降的动势,升龙与降龙常结合在一起,构成正方或长方的双龙戏珠画面,生动奔放。其五为“水龙”,称之为“蛟”,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常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在民间很受欢迎。其六为“云龙”,称之“应龙”,虎乘风、龙乘云,云是产生龙的基础,龙嘘出的气又成了云,云和龙是共同体。其七为“草龙”,又称“卷草缠枝龙”,头部有明显的龙头特征,而身、尾及四肢却成了卷草图案,动静参差,相互呼应,富有动律感。其八为“拐子龙”,龙的头部呈方圆形,整体协调,简洁明快,线条挺拔硬朗。其九为一“团龙”,团龙形象为圆形,首尾相接,周边还装饰有水波、如意等图纹,使团龙纹华丽而又丰富。
在参考了九龙壁上各种龙的造型定好图案后,我们便开始了创作。做核雕的第一步是选料。选料很有讲究,做不同的作品要用不同的料。做手串最好用大圆的核子,核子颜色要红润,外壳要厚,这样就不易雕漏。第二步是把选好的核子整形,整形是用锉刀把两尖头的部分去掉,把核子锉成接近正圆形;接下来就是画样,画样是用铅笔在整好形的核子上画出整条龙的图形,如果觉得画的样和底稿上的差异较大或者不太自然,可以用橡皮擦掉之后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第四步才开始雕刻,先用尖刀依着所画的图形勾勒出线条来,线条不能过深,以免影响后面的创作。再用小平刀和小圆刀做深雕,由浅到深逐步刻出龙的各个部位,雕刻龙一般先把龙头雕刻出来,龙头上最难做就属眼睛和龙须了,所谓“画龙点睛” ,龙的眼睛做得是否传神直接影响到整件作品的好坏;而龙的胡须则是体现作者的刀功了,因为龙须要做得极为纤细而不能断裂,弯曲而又有力度。龙头做好后就开始做龙的身体,因为龙身是盘在整个圆核上,所以要注意面面俱到,不能偏于核的任何一侧,接下来就是做龙爪,因为是盘龙,龙爪一般只做三只,另外一只被龙身挡住,龙爪长在身体上,做的要自然,不能生搬硬套。大致成型后,不能用砂皮打磨,要用平刀在核子上一点点的铲磨。把整个核子上每个角落都剔清,最后就把极易碰伤的,比如龙的鳞片、牙齿等做好。
把九条龙全部做完后,再配一颗底珠,底珠上一般刻上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创作年月等,这一条“九龙”手串便完成了。整条手串线条简洁流畅,因龙神态各异而形成动静结合、相互呼应、层次丰富、整体协调的艺术效果。在2008年南昌举办的第43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交易会上,该作品获得了“铜奖”。
当然,由于水平有限及原材料局限等原因,我们创作的作品尚不够完美,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我们要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争取为苏州核雕事业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作者简介:
陈云华,1966年生,工艺美术师。现任苏州市舟山核雕行业协会副会长。
殷丽芬,1967年生,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殷派核雕世家传人,其作品传统而不失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