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的发展与保养

[日期:2013-06-1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核雕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正在全国好、各地绽放,然而至今还有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它。为了普及核雕知识,宣传核雕文化,本文简要阐述了核雕历史、核雕的保养以及原料的分类。通过对核雕基本情况的介绍,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核雕、热爱核雕。

   

    关键词:核雕的发展   保养   原料分类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苏南地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人民勤劳聪慧,有悠久的手工艺制作传统,苏州核雕、苏绣、苏式家具等都发源于此,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的重镇。

 

在中国工艺美术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核雕工艺是一掬晶莹剔透的浪花,堪称艺中一绝。据资料记载,核雕始于明代万历、天启年间,虞山民间艺人雕出了《东坡赤壁泛舟图》,文人魏学洢写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核雕的原材料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自古至今,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物玩物者惊叹和入迷,行情日趋看好。现在,精湛的核雕能够卖得起价钱,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且传承了前辈手艺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

 

在太湖之滨,穹窿山南麓坐落着一个宁静的村庄:舟山。舟山村自古就是出雕工艺匠的地方。全村2000多人中从事核雕工艺的就有700多人。当今核雕市场上流通的苏派作品占了九成以上,其中集中精华部分的几乎完全出自舟山人的手中。由于苏派雕刻讲究姿态鲜活、深雕细作,一件小小的核雕佳品则需要雕刻者几个月的时间,因而,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预约,来自海外的登门求购者络绎不绝,为近期海外收藏之热门。

 

如今,舟山核雕的兴旺带动了相关产业,全村已形成核雕产业链,生产销售总量在二千万至三千万元。除了雕刻,在舟山村,专门从事核雕经纪的村民有十多人,他们在上海、北京等地开店,把舟山核雕卖到全国各地。村里还有多人专门从事原材料采购,每年他们远赴广东、广西等橄榄产地,包树购买橄榄。一件小小的橄榄核则成就了一方的发展。

 

在明清两代,舟山村以象牙雕刻、红木雕刻闻名,然而使舟山村名声鹊起的却是橄榄核雕。舟山橄榄核雕历史上曾出过冯某、徐鸿、殷根福等名家。关于殷根福他青年时期初学竹雕后学牙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广东的船工手中获得了一些橄榄核,他用之雕刻成了罗汉头,十八个罗汉各具神态,形象生动。他刀笔粗犷,大刀铲削,形简意赅。被古玩业誉为殷派。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在上海老城隍庙正式开设雕刻坊,取名“永兴斋”。1935年和1938年分别招收了须吟笙和钟年福为徒。他俩与殷根福的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共同学习,取长补短。设计并创作了一大批核雕新品,丰富了殷派核雕的形式和内容。后来殷根福因肺病去逝,殷荣生继承父业。和师兄弟们同心协力,把“永兴斋”经营的红红火火。新中国诞生后,“永兴斋”被公私合营,钟年福离开上海后应征入伍,并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须吟笙留在上海继续从事他的雕刻事业。时光荏苒,七十年代,舟山村为了复兴“舟山核雕”创办了舟山雕刻厂。殷荣生、须吟笙、钟年福三人受聘进厂带徒传艺,1973年他们又带领20多名舟山艺人到东山创立吴县雕刻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雕刻艺人,为舟山核雕做出了重要贡献。

 

 

橄榄核雕原料介绍

 

橄榄,又名青果。作为核雕的橄榄,不是一般的橄榄,而是取材于南方的“乌橄榄”,以广东东南部增城一带所产为最,因为粒大、肉厚、质地紧密、色泽较深、油脂含量高,制成之后经盘玩非常光滑,易上包浆,由黄至褐色至暗红,最终会盘玩成发亮的紫檀色。

 

   橄榄核原料的分类 

    一、按照核子的形状和大小分类: 

1、 大核:又称单核,一般直径超过2厘米,比较合适于雕刻单件。 

2. 小核:一般直径在1厘米左右,比较适合雕刻串头。 

3. 圆核:形体通圆,比较适合挫光珠,雕刻一团和气等。 

4. 细长核:形体狭长,合适雕刻核舟,单件等。 

5. 怪核:指形状比较奇特的核子,象『佛手』,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二、按照核子的筋分类: 

1、三花核:通常我们看到的一般都是三根筋的橄榄核,也称三花。此品种比较多。 

    2、四花核:比较少见,一颗核子四个面的四花非常适合雕刻单件的喜怒哀乐。 

    3、两花核:非常少见,两花核比较扁,非常合适雕刻单件和合二仙。 

    4、多花核:也称怪核,就是前面提到的象『佛手』之类的核子。 

 

    三、按照核子的存放时间来分类: 

1、新核:是指橄榄摘下去皮后存放5年以内的,叫新核。新核不合适雕刻,因为核子存放时间不长,核内的水分等没蒸发,马上雕刻作品,非常容易裂。新核颜色发黄。 

2、老核:是指橄榄摘下去皮后存放5年以上的,叫老核。橄榄核存放时间越长越好,放的时间长了,不用把玩,核子颜色也会变红,因此老核子雕刻出来的作品颜色比较红。由于核子放的时间长了,内部也适应各种气候的冷暖变化,因此不容易裂。 

 

   橄榄核雕的保养

橄榄核雕是一种以橄榄核为原料经精雕细刻而成的小工艺美术品,橄榄核雕是很巧妙、实用的名玩。可以作礼品送人、作为手玩件把玩,还可雕刻佩饰挂坠、手串、念珠、扇坠,也是人们随身佩带彰显身份的饰品。精品核雕,更是令自己满心喜悦,令朋友倾羡不已的艺术品、收藏品。作为一种微技艺同其它雕刻类艺术品相比其艺术含量是不可估量的而且这种承载民俗风采的艺术品眼下成了休闲时尚的象征,或将单枚挂于腰间或多枚串起戴于手腕,把玩摩挲,其受欢迎程度,并不亚于玉雕类饰件。

 

核雕如果不注意保养,就可能产生开裂、花点(颜色点状变深)或损坏,则价值骤降或香消玉殒,殊为可惜,必须做好保养。细则如下:

 

    一、防开裂

开裂是橄榄核容易出现的现象,原因是核内外湿度不一致。橄榄核一般由三瓣构成,三瓣之间相互隔断,每瓣之间都有核仁,刻成作品后掏掉核仁,这就形成了三个空囊,囊内空气湿度与核外湿度应保持平衡,如果内高外低相差悬殊的话核表面干燥向内收缩,这就会开裂,为防止开裂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晒:太阳光或高温灯光长时间直晒将导致开裂。

2.防水:橄榄核作品掉进水里或用水刷洗清洁,空囊进水后蒸发很慢,外表蒸发很快,导致由内向外膨胀而开裂。如果着水,可放在食品保鲜袋中打一松结,让水份慢慢蒸发,切忌速干。

3.防风吹:风吹是导致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北方地区,短时间的风吹就容易将橄榄核吹裂。因此风力稍大,就应妥善收藏起来,以防不测。

4.防暖气:放置在有暖空调的环境中,冬季使用暖气(或暖空调),室内(车内)很干燥,橄榄核长时间放置在这种环境中肯定开裂。如果在暖气环境中使用加湿器加湿,那就不会开裂。

5.冬季不能放在内衣口袋:人们在冬季穿的衣服较多,有很多收藏者往往将橄榄核作品放入内衣口袋“珍藏”,这就容易开裂。原因在于人的体温起了一个“烘烤”作用,内衣口袋非常干燥。在冬季放在外衣口袋就不易开裂。

 

    二、上油、防花点

一件精美的橄榄核手串除了雕工高超外材质也有讲究,即材料自然,颜色要均衡,如果颜色不均,色调特深处即为花点,“花点”分先天后天,先天的花点是在橄榄核雕刻是材料选择的问题;出现了花点就会降低手串的艺术效果与价值,很多花点是后天产生的。后天的花点多为收藏者清洗橄榄核时用油过多形成的。

 

1.核雕为什么一定要上油:橄榄核本身有很多油性在内,但随着时间推移,油性是会消散的,因此必须上油,来加强它的油质,油质少则易裂,就如木头太干了会裂,是一个道理。在表面上油,它会吃进内部,涂抹均匀,整个核都可以吸收油分。

2.上油的方法是:在棕刷上滴几滴婴儿油或橄榄油,油量要少刷完后用不滴油的棕刷再刷一遍,把积在深处的油刷散,最后用棉质软布或纸巾吸干。

3.上油多了产生花斑如何解决:有些核质不好的核(主要是没长熟的核),会因为刷油多而产生花斑,花掉。也有少数核,一抹上去就会花,可以采取的办法是——上油后,在2分钟内仔细观察核雕表面,出现深色的斑点立即用纸擦干,花斑就不会再扩散。那如果已经花了,怎么办?新核出现花,可在把玩一段时间后(要求满3周,每天3小时以上的把玩时间),再上油涂抹,同样要适量,这时因为表面已有浅浅的一层包浆,再花的可能性很小。核雕花了之后,肯定要破坏品相,但玩家请不要担忧,因为花不会导致裂。而且,核雕在把玩一年半载之后,整体颜色都会深红,花斑也会隐淡,最后消于无形,所以不用害怕。

 

    三、核雕的保存

新核雕如何保存放置:由于核雕兴起的年份很短,最近的一次就在1999年左右,因此市面上全为新工艺品,老件多在玩家内部才流通。新核雕的存放很有讲究,最妥当的方法是:存放在封口袋或配套的锦盒内,再放置于抽屉、大盒子内,如此,冬季的空调,太阳光的直射,都不会对核雕产生伤害,因为有2层以上的环境隔绝了。需注意的是,存放于封口袋内,用不着把口袋全部系紧,应留一点缝隙,让空气内外均衡。曾有玩家因为封紧口袋,在连续数天下雨,天气突然转晴之后,因为空气压力,而开裂的。也有可能那个朋友的核雕受到了光线照射,而捂裂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加强防范噢!

 

    四 核雕手串的把玩

工作之余,将手串拿在手中盘摸把玩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劳累,而且可以养心怡情,橄榄核雕把玩也要什么讲究吗?没错,把玩得好,包浆渗透迅速,可有效增强安全系数,把开裂的可能性降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如果是新核最好先把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样等核面出现包浆后,手串就不易开裂了;(人的手心会分泌汗液和脂肪类物质,经常盘摸把玩可以使核子表面颜色均衡的变为深红色,行内人称之为“包浆”。此后,就会越玩越有光泽,逐渐呈现出半透明状,给人以玲珑剔透的感觉。此时,手串的身价也倍增!)如何快速起包浆?最快的办法是,把核雕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半个月就会非常红润,亮光夺目,核壁自外而内显现出深红色泽,条件是要贴肉戴。这其实是对核雕进行24小时不间断抚摩,加之胸前汗水分泌充足,想不红也难。夏秋两季,是最适宜的。

2、橄榄核雕也有多种工艺,某些工艺的作品,如镂空雕、透雕的,性质脆弱,并不适合佩带,磕磕碰碰是很危险的,盘玩起来也很费心思。比如松鼠葡萄、透雕的龙、胡须突兀的罗汉头(主要指卷翘起胡须那种),此类为做出特殊效果,必须“切”得很薄,只能手里轻捏,不能用力。许多玩家玩佛珠、翡翠等物件,非常喜欢两个手搓,手串系列的橄榄核也这么玩很危险,胡须可能因受力而崩掉。而立体圆雕、浮雕的核雕,即使不小心摔落在地上,也将毫发无损,令人宽心。

3、新核忌风、水、所以在冬春之际把玩时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不玩的时候最好放置在密封的小袋中。  

 

谁言雕虫小技,我道惊人之艺。曾经被人们享用后丢弃的果核,经艺人的巧手加工,化腐朽为神奇,于细微显宏观。小小果核,大大成果,方寸之间展示大千世界及人生种种况味,给人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作者简介:

    陈云华,1966年生,工艺美术师。现任苏州市舟山核雕行业协会副会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