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自古以来玉器深受着帝王将相的尊宠和达官贵族的深爱,随着玉文化的发展,人们更加喜爱,崇高至上的艺术给玉雕创作者带来更大的发展途径,并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如何发扬下去,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走出玉雕创作的新天地。
关键词:玉雕 传承 发展 创新
一、玉雕传统艺术诠释
传统的玉雕文化从远古的石器雕刻延续至今,从各个朝代对玉文化的主流从未中断,由此深受历史,人文,经济,艺术倾向等不断延伸,使得琢玉人有了更多的创新途径。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回过头来多看看,那里有玉文化的精神支柱和博大力量源泉,从而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发展下去。
如何创新,首先要多学习和传承前人的技艺,领悟思想精神,取之精髓,扬长避短。不断创新。我自加入玉雕行业学艺,深受老前辈言传身教,使我对玉雕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从而也领会到他们各具风格的雕琢技艺和从业精神。在传承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怎样,然后努力追逐或超越它。只凭传承是不够的,因为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观点不断提高,不能一味去模仿,更需要有所创新,但创新并不意味着仅是与众不同,应展示给人们的将自身吸收营养融入其中,打造精良之作,让传承有序,真实,而且具有更精美的表现力。
玉雕创新,绝不能忽视所用之料的特殊性,不能脱离所表之意:真,善,美的文化性。更不要忘记“以人为本”的根本性。玉雕创新绝非易事,如果忽视了玉雕本质性的东西,唯新奇而论长短,视传统为障碍,这样的做法恰恰削弱了对玉雕真谛的明辨力,因此我们应“以心观物,度物而取其真”这样才能做到更完美。
认真研究古代玉雕的创意与设计,将古代玉雕表现的元素,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观,用古代的刀法结合现代的工艺制作“古韵今风”的当代作品,从而体现出对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二、玉雕技法的构思,制作流程
传统的玉雕工艺以相玉构思,因材适艺,根据玉石的形态料质,设计出即自然又有丰富创意,即利用随形特点,但也不能因料而呆板“挖脏取绺,掩脏做绺”,使其材料充分利用 又达到作品更完美。如今产品制作又能以创意的需求而用料,达到古今结合。将产品雕琢更有层次感,生动,活泼,逼真。十分工艺,七分技巧,如何达到作品精湛,必须将古代的玉雕精髓加入现代的创新,融入一体,即有古而又有新意,精心创作,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1)器皿制作
首先将其求心对称,规矩,端庄,胎膛厚薄均匀。了面必须线条流畅,底子平展,深浅一致。整体布局合理,既显浑厚大方,又典雅美观。采用传统技法结合现代创意以器形主体选择相应的装饰陪衬,要赋有一定的吉祥寓意,但不能喧宾夺主。要主次分明才能烘托出对比与统一理念和祥和之美得艺术效应。
如作品:“九龙瓶”瓶身两侧采用对应的两条象形仿古龙,身上四条形态各异,有“隐身”呈现头尾的穿云龙,有的整体突出镂空并相互呼应,活灵活现。盖的两边对应两条香草龙,而顶部一条立体龙,子口合缝严谨,整体得当完美。
(2)自然件制作
多以原料的天然形态构思,塑造题材,既要体现自然美感,又能产生新奇的寓意。整体自然,玲珑剔透,有典故性,让作品的再造充满着艺术活力。
如作品:“连年有余”寓意吉祥,有绽放的荷花,花蕾,大小形状各异的荷叶,水草等,荷叶翻转自如,层次分明。两条黑色的鲶鱼在游动,翻动着浪花,呈现出大小水珠。
(3)动物件制作
要根据不同的特性刻划,做的生动,活泼,逼真,传神,但不能臃肿,既要真实又要有夸张性。
如作品:“八骏马”有的奔腾跳跃嘶吼,立,卧,打滚,食草等各种动态,强化出它的肌肉,关节,神韵,动感与力度,形神兼备,自然而生动。“马踏飞燕”则有所不同,身体要圆韵,既要有形态,神韵,但整体更要体现出它的古韵。
本人认为,在玉石雕琢中扬长避短用自己所掌握的特殊技法,创造出更有意会的人文精神,也是玉雕设计和雕刻中最重要因素。每块玉都拥有它的美丽和不足之处。其形态各异,那么如何构思,设计,制作。一直需要我们去努力寻找的,另外,前人在玉器雕刻中多数采取“料就工”而如今则既有“料就工”又有“工就料”这种方法将会成为将来用料主流,并给予我们一种新的创意和设计。也能体现出用料的完美性,才能使作品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殊效果。
三、玉石俏色制作艺术
在俏色玉料设计中,必须仔细观察它的形状、质地、色彩的分布等。只有在弄清原料的特殊性,才能进行构思与雕琢,体现出它的自然、真实、美观并赋有一定的艺术夸张性。突出它的主题思想。合理利用俏色,处理好作品的主体及陪衬物的位置。才能使作品更完美的呈现出它的特色。
在创作俏色作品中,一定要强调“巧”字,要以巧为准,宁可少也要巧,用色要适度和谐。起到表现主体,相得益彰。才能达到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
如作品“三阳开泰”我发现一块白料上,有少许的红色和墨绿,于是产生了感悟,构思出以红为太阳,白色雕琢出动态各异大小三只羊,墨绿用作山石松树,以此衬托出它的层次感。这种创意象征着天下太平祥和。
又如作品利用莹石的俏色设计:果盘、热带鱼、斑马等从它的红、绿、白等色中巧妙利用,如:“果盘”采用白色作盘,而盘中的红和绿相应刻划出葡萄和叶子。用条形状三色分别制作“热带鱼”和“斑马”。恰到好处的色彩效应,从而衬托出它的妙趣和自然景观。
俏色料是有它一定的特殊性,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料上有多种颜色及所在部位都是自然形成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做,要因材施艺,以巧而构思,塑造相应的题材。利用天然形成的材料,随机应变刻划,“以色取巧”才能使作品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
做俏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对材料要有深入的认识,找出它的俏点,这样才能决定这块料做什么?使其充分利用,而不失“色”。因为真正的纯色并不多,这就需要在构思之前,仔细去寻找,往往越少越显得俏。如作品:“福禄寿”在白玉料中发现有两处大小不同的红枣皮,并分别利用在仙鹤的头部和灵芝上,使俏色做到恰到好处,并充分保留它的自然形态。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玉石的外缘因素与探讨
玉石的品种繁杂,要在千变万化的玉石中找到规律,抓住要点,不断探索,追求创意,才能使玉雕作品化为神奇,体现出它的智慧与光彩。
创新主要是感悟古今共通的东西,并用心的领悟才能有所创新,包括它的设计理念,精神,其中还孕育着很难用文字来表达的魅力。从中寻找它对我们的启迪。开阔艺术前景,努力掌握现代的审美标准,体现出它的文化及设计、创意的重要性,玉雕作品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材料形态也是各异,在构图、造型、装饰、虚实与疏密处理上必须得当,让设计者倾注于构思和创意,艺术的创作是 一种“悟”它的境界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内外因素融入一体,精心塑造,这样才能使作品内容,推陈出新,成果更加优异辉煌,为了中华民族的“玉文化”再现新篇章。
综述上面几点,是我通过多年来积累微不足道的经验,艺无止境,难免会出现很多缺点,希望前辈和玉雕同仁给予多多的批评和指正,以改观理念,扬长避短,更好的向前推进。
随着玉雕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和需求大大的提高,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不断提高眼界,增强意识,多吸收工艺美术各行业的技艺优点,用心地去领悟并超越,继承传统,勇于 创新,让我们的作品至真、至善、至美更有吸引力。尽量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让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文化,更具有特色,道路越走越宽。
作者简介:
汪如飞,出生于1959年,江苏邳州市人,工艺美术师。1977年从艺玉雕行业,至今30多年。擅长器皿、动物、自然件雕刻、作品曾多次获奖。现任邳州市玉雕协会副会长,邳州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