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艺术的传承和推广

[日期:2013-06-1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苏州刺绣有名苏绣。其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表之一,与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而苏绣居“四大名绣”之首,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在经济效益发展的当代,苏绣的设计创造、生产工艺和艺术价值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发展、去传承推广。

 

     关键词:苏绣  艺术  传承  推广 

 

笔者从小学习刺绣艺术。学有成就之后又热衷于苏绣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工作,多年来的努力逐渐见效,深受省内外广大刺绣爱好者的欢迎和追捧,也受到了政府和媒体的肯定、支持和帮助。回顾多年来艰辛的探究之路,深信当初所选择的路是一条正确之路。因为我坚信苏绣其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表之一。苏绣居“四大名绣”之首,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经济、社会价值。在经济效益发展的当代,苏绣的设计创造、生产工艺和艺术价值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发展、去传承推广。下面是我对苏绣艺术推广传承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 苏绣推广传承的意义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宋代,苏州刺绣已有了欣赏性的绣品出现,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苏绣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绣工精细的特有风格。

    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由刺绣工艺师在丝绸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苏绣图案秀丽,色彩清新高雅,雅艳相宜,针法灵活、丰富,绣工精巧细腻绝伦,形象传神。精与细是指针法精细,雅与洁主要体现在色彩,色彩文雅、素洁。苏绣是以精细见长的,它的线色达到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有十多种之分,一件作品有时多达用了一二百种颜色。越是当高科技可以为我们生产一切商品的时候,手工刺绣的艺术和经济价值却越发突现,所以苏绣有推广传承的意义。     

二、 苏绣推广传承价值分析 

苏绣是一项手工艺术极强的传统艺术品,产生于江南水乡,其民间绣品,一直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与水乡生活气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俗与礼仪意蕴。推广传承苏绣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苏绣的意蕴,从而使更多的人热爱苏绣,促使苏绣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苏绣历来与中国画紧密结合。宋代,山水、花鸟、佛像等画作就开始成为苏绣的修稿底本。明代,受“吴门画派”影响,苏绣形成了自己精细雅洁的独特艺术风格,直到当代,国画一直是苏绣的重要表现题材。近年来,苏绣完美地表达了吴冠中、袁运甫等当代国画名家的作品,受到这些画家的高度赞赏。苏绣艺术在宋以后一直与中国画得发展紧密结合,并不断从中吸取营养,丰富了自身的发展。时至今日,艺术欣赏品已成为苏绣的主要品类,苏绣技艺不断提升,表现力之丰富,市场之广阔,完全超出了单纯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研发与经营相结合下,已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已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推广传承苏绣可以让苏绣文化和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得以更快的发展。 

  苏绣作品风情万种、图案丰富、色彩多变。苏绣既能以日常生活的小配件,小饰物为载体,又能以服装为载体,以纤细的彩线缀在衣服上,配以金线或缝缀上珍珠宝石,显示出华丽贵重和高雅的服饰个性风格、民族特色;同时还能需哦为渲染环境、烘托氛围的欣赏品。生活中处处可见苏绣作品的不同形式,它们“艳而不俗,雅而不薄”,随时随地给人以生理与心理上的愉悦之感。苏绣浓郁的人文情结与精致的手工特色满足着人们的审美需求。在现代工业化的生活中,人们大多厌倦了冷漠的、缺少人情味的机械化工业产品,因为它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给人生硬、疏远之感。其美感自然也大打折扣,但苏绣以它那精、细、雅、洁的独特风格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需要追求纯朴简练、宁静致远、返璞归真的艺术品与个性化的艺术特色,这种审美观念和心理需求正好与苏绣艺术的文化特征相契合。

在技艺上,采用苏绣与发绣的结合,发绣与发刻的结合,刺绣与 缂丝的结合,刺绣与缂毛的结合等作品也相继产生,为苏绣艺术的衍生和发展开创出了一条条新路,大大拓展了苏绣的表现能力和绣面效果。事实上,“苏绣”一词,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名称,它是一个品牌,它传递的是能反应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以及产品的特性、利益、联想和个性,它代表着地域特征、企业规模、产品质量、技术和企业形象等,已成为这一区域与顾客之间的一种关系纽带。在所以推广传承苏绣不仅可以更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还可促进苏绣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 加大力度传承推广苏绣 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升温、礼品需求的大量增加、收藏热的兴起,苏州刺绣在国内外蕴藏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潜力将进一步显现。苏州将从产业发展、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搭建推动苏州刺绣发展的产业、体制和人才三大基础平台,进一步发挥苏州刺绣优势,做好苏州刺绣文章,壮大苏州刺绣产业,打造苏州刺绣产业集群。     

   (一)深刻研究,彼此交流沟通

    苏绣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信息,在视觉艺术、民俗文明、印刷文明等各个领域都具有无须置疑的位置和价值,值得人们深刻研究。我们要重视技艺人员的培养,在训练刺绣基本功的同时,加强艺术素养的提高,培训学员参观画展和听艺术讲座,使她们成为有文化、懂画理、能鉴赏、善思考、基本功扎实、理解能力强的新一代苏绣艺人,在出精品、出人才方面走在中国刺绣的前列。 

    (二)亲身体悟,乐趣推广

现在刺绣行业内“刺绣人才后继乏人”呼声不绝,刺绣人才的培养问题成为是一个被关注与热议的话题,20124月在上海东华大学召开的“中国历史刺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论坛会上,许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担忧。现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学校也在人才的培养上做着各种努力,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好事。最近苏州有一技校针对初中毕业生在招收刺绣专业的学生,据说报的人还不少,而且生源基本都是来自市区。在刺绣人才的培养上,不能就事论事,简单化的培养。关键是要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等问题上多考虑。作为学校来讲,它应培养的是具有对苏绣艺术有较深认识与理解的、具有一定传承使命感和传承能力的人,这也是现在“非遗”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性问题。同时学校更要肩负起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职责,苏绣作为一个教学的内容,教育的形式载体,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它、喜欢它,目的不是要让他们去从事刺绣,而是使苏绣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是苏绣传承、保护与发展所必须的土壤。要加大力度推广苏绣,展示刺绣的真实面容,让人们去真正领悟苏绣本身文明的魅力所在。可以开设面向广大苏绣爱好者的兴趣班和绣娘技能培训班,让人们亲身体验苏绣的乐趣,让她们真正进入苏绣所营造出的宁静祥和的文化氛围,体会手中一针一线,心中江山万里的境界。推广苏绣,可以通过开办展览、组织比赛、提供交流平台等途径加大苏绣的影响力。

2003年以来,我创办了“孙秋英苏绣培训班”,接收了500多位慕名而来的外地习绣女,在这些女性当中,有来自黑龙江、辽宁、山西等北方省份的,也有来自常州、湖南、四川、丹阳、镇江等南方省份的。这些外地女性从十七八岁到五六十岁,从小学毕业到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的都有。她们中有的原来就从事刺绣的工作者,如湘绣、粤绣、蜀绣的绣娘前来镇湖进修,学习苏绣的长处,也有的是刺绣业余爱好者,还有的是聋哑学校的残疾学生和职业大学的学生。她们中间有的是抱着脱贫致富梦想而来的,有的是慕名前来学习一技之长,找份工作的。这些女性怀着不同的目的前往学习,有的进行为期三五天的刺绣学习,有的进行一二十天的学习,有的进行几个月或者一、二年的学习,还有年轻的女孩长期在绣庄工作,直接服务绣庄,甚至嫁给镇湖当地人,落户镇湖。有的通过我的培训传授苏绣技艺,成长很快,回去后在自己的家乡也办起了苏绣培训班,传承推广苏绣,使苏绣艺术在全国各地发扬光大,生根开花。经过多年的培训,我的付出有了显著成果,为感谢我不辞辛劳的教学,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不断地邮寄和赠送到了我的绣庄。我为此感到非常自豪。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女性同胞带着镇湖刺绣的技艺回到她们的家乡,为自身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出路,为她们家乡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也为苏绣艺术的传承、发扬光大和群众基础的壮大起到一些推动作用,感到无比欣慰和满足,自己一定会坚持把刺绣班办下去。

   苏绣作为一门艺术,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有娴熟的刺绣技艺和一定的绘画技能,更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及较高的认识能力。就如同画家一样, 眼界的高低决定了作品艺术品位的高低。因此苏绣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需要的是优秀画家式苏绣人才。苏绣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传统工艺,它不仅是当今“非遗”的宠儿,也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载体。

苏绣艺术源远流长,我辈有责任传承推广好这一技艺,向前人致敬,为后人开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

参考文献:

[1]林锡旦苏州刺绣[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5-1

[2]贺琛   中国女红[M]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9-11-1

 

 

作者简介:

    孙秋英,46岁,工艺美术师。 2003年就开始创办了“秋英苏绣技艺培训中心”、“秋英刺绣工艺厂”。悉心施教外地与本地的刺绣爱好者,传播苏绣艺术。代表作品:刺绣《残荷》、《水上芭蕾》、《周庄双桥》、《骏马》、《采莲》、《齐白石》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