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苏式”木雕造型优美、章法奇特、细致高雅,是在传统木雕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的“精、细、雅、丽”风格,被誉为“苏式”木雕。近年来,随着政府的不断重视和市场的兴起,“苏式”木雕更彰显活力,苏州木雕从艺者们也将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时机,顺应潮流,创新技法,应对新的挑战,推动“苏式”木雕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苏式”木雕 木雕 木雕文化 文化发展
木雕工艺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我们伟大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地处水陆交通要冲,从古至今为中国沿海地区一大商埠,这为苏州木雕文化交流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研究和探讨“苏式”木雕文化,要追溯到木雕文化的发展历史,因为木雕文化的发展与各个时代的劳动、生活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苏式”木雕的传承与创新
1.“苏式”木雕文化的来源
木雕工艺都是在玉、骨、石、牙等雕刻工艺的启发影响下萌发的。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一些编织物、粗糙的木器、小棒、带榫小方木等木制工具开始诞生;到了奴隶社会,木雕工艺开始兴起,建筑中开始应用木结构装饰部件与使用木器具,墓葬中雕花椁板已有浅雕的表现形式;封建社会木雕工艺进入成熟期,制作精细、美观大方的明式家具得到普遍应用,在明、清两代修建起来的北京紫禁城、古典园林和宗教建筑,体现了极高的木雕艺术水平,特别是江南园林的木雕装饰工艺,大量采用了锼空透雕、浮雕、圆雕等制作工艺;新中国成立后,木雕工艺进入繁荣期,形成了木雕家具和木雕工艺品,被普遍应用与装饰与摆饰,木雕已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苏州木雕也逐步形成了独具的“精、细、雅、丽”风格,而被誉为“苏式”木雕。
2.传统木雕雕刻技法
传统的雕刻技法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镂空雕刻技法、浮雕技法、立体圆雕技法、浅雕技法等四大技法[1]。
镂空技法:习惯上又称透雕和镂空雕刻(镂空是用凿子雕凿镂空),是在木板上用钢丝锯条锼割空洞,并施以平面雕刻的意种工艺技术,它是木雕艺术所特有的意种表现形式。一般要经过绘图、锼空、凿毛柸、修光、细饰等一系列操作工序而成。因为它有比较匀称的空洞,能使人醒目地看出雕刻的图案花纹,视线不受阻碍,玲珑剔透而有强烈的雕刻艺术风格,极富于装饰。最适宜用于家具与古建筑的装饰,如家具中的雕花床、榻、桌、椅、屏风、镜框、梳妆台等;古建筑的门窗、栏杆、飞罩、挂落等等均可施用这一工艺技术。
浮雕:在木料上将所要表现的图案形象凸起,与浅雕相反,雕刻技法上属于“阳文”。它的操作原理与篆刻艺术中的“朱文印”相同。所不同的是篆刻是单线条的,而浮雕则要分层次,尽量表现出装饰题材的立体感。浮雕的装饰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胜于其他任何一种木雕表现形式。尤其是深浮雕,能表现复杂而生动的场面,具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由于浮雕与浅浮雕两种不同的工艺,所以,其操作技艺也有所不同。
立体圆雕:又称圆雕,也称立体雕刻,是木雕艺术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形式。立体圆雕分装饰性即“规格性”和“独立性即”自然型两种,其操作方法也有所不同。
浅雕:在木板上刻出较浅的、简洁明快的线条图案,在雕刻技法上属于“阴刻”。其工艺性质又如篆刻艺术中的“白文印”相同,具有典雅、古朴的艺术效果。它具有工具少、操作简便、表现的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设计部收规格制约等特色。适合装饰于大面积的板面,如橱门板、屏风、挂屏、隔堂板、木板箱等。浅雕分单线浅雕与块面浅雕两种。
3.“苏式”木雕创作技法的形成
苏州木雕在发展中逐渐“细化”,各类品种由艺人专门雕刻,这种“细化”形成多类品种,如生活用具有:床、榻、箱、桌、椅、柜、台、几、案、屏、座、架、笼、盘、罐、筒,以及花轿、马桶、砚盒、首饰箱、菜盒等;在建筑上更为广泛,如在门、窗、梁、檐上进行雕饰;用于宗教性和神话性的木雕作品同样极为丰富,如堂名灯担、佛像、龙船、木俑、木偶等;而在棺木的符头上雕花亦为一绝[2]。正由于这种细化,“苏式”木雕形成了以“实地雕”、“镂空雕”、“阴雕”、“阳雕” 等而闻名的雕刻技艺。
二、“苏式”木雕的撑力与活力
“苏式”木雕的推动力在于其社会的支撑和表现活力。原先,我们从老式民宅的木雕上,可以看到房子的年代、屋主的身份地位等。到了近年,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公共休闲场馆或修复的古文化景点,都“复活”了木雕工艺。苏州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老街、文化旅游景区的改造,在苏州古典园林、苏州灵岩山景区、苏州穹窿山景区等许许多多旅游胜地,随处可见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砖木雕刻为一体的建筑物,为景区增添了一番文化气息,彰显了“苏式”木雕的活力。
近几年,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规范木雕行业的有序、健康的发展。地方工艺美术行业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给木雕行业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并通过加快推进“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人才培养、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评比和开展文化进社区、邀请传承人进课堂讲座等活动,普及木雕文化知识,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木雕文化的热情,对“苏式”木雕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苏式”木雕正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大好局面。据统计,苏州目前从事木雕艺术的人员约在二千人以上,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已经成为民间工艺行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
三、“苏式”木雕的挑战与机遇
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推动着技术的创新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对艺术的追求变得更高,因此,传统的艺术也正打破壁垒,走向一个开放、融合、多元的万象之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纯手工木雕及家具等受到大家广泛青睐,已经形成一个新兴市场。浙商[3]联手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木雕文化博览城和中国木雕博物馆,推动了当地东阳木雕的发展,同样也刺激了周边市场的跟进。这一切对于“苏式”木雕发展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纵观历史与现状,“苏式”木雕要能在这个市场中立足与发展,必须坚持理念创新、技法创新。因此,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市场需求,国家从今年六月开始将对红木进行限购,所以不能一味追求材料品种上的高端,而要转变思路,创新技法,开拓新领域,实现实用与装饰和谐统一;要紧紧抓住“苏式”木雕“精、细、雅、丽”的特点,扬长避短,精雕细琢,让每件产品的艺术价值发挥到极致,壮大“苏式”品牌;要实现与周边市场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抢占一片市场空间,把“苏式”红木推向国际化。
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苏式”木雕从艺者一定能够挖掘整理优秀的传统木雕艺术,精雕细琢,实现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木雕工艺,谭均平,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
[2] 苏州木雕,翼三叶虫等,2013年5月摘自百度百科。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330726.htm
[3]浙商联手推动木雕发展,徐东,上海工艺美术,2011年第3期.
作者简介:
韩建贤,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苏州市民间工艺家,苏州市高级技师。其作品在各级各类评比中多次获得金、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