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刺绣艺术的形式美

[日期:2013-06-1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任何艺术都讲究形式美。刺绣作为造型艺术,既具有一般艺术的形式美,还具有刺绣工艺特点而形成的形式美。本文从刺绣艺术的空间美、肌理美、节奏与韵律和材料的质地美,论述了刺绣艺术的形式美。

 

  关键词:刺绣   形式   美

 

 

任何艺术都要经过一定形式的艺术表现,才能显示为具体的、稳定的、使人能感觉到的形象。这种形式的表现必须遵循美的法则——形式美法则。形式是多种美的组合形式,如色彩、线条等在一种合规律的联系如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多样统一中所呈现出来的那些可能引起美感的特性,它概括了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具有纯粹独立的审美价值,是人们最普遍、最直接地感受到的一种美。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它包含了其他各种形式因素,是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在美学中的表现。

形式美是由美的形式逐步发展而来的。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发现并认识了这一规律,如古希腊时期的黄金分割率,人体标准美的规范等。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大而不空,小而不阻”,“惜墨如金,计白当黑”,又如“寓形寄意”“似与不似之间”等等。这些言简意深的语言是古人对形式美的规律性总结。

但是,不同的艺术种类对形式美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刺绣作为造型艺术,它与绘画一样其形式要素,不外乎造型、色彩、构图,但它又具有和绘画不同的特点,如工艺制作、材料运用等方面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而形成了刺绣形式美的特点。唯其对这一特点成功的审美,才能显得刺绣的精妙与独特。各种形式的苏绣艺术品,如单面绣、双面绣台屏、双面异色绣及双面三异绣台屏、地屏、屏风和壁挂等,都具有其独特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主要是由刺绣材料、针法的运用所创造的:

   一、空间美

画面是由具体形象和空白构成的。这种空白即空间,是具体形象以外的构成的空间,它本身不具备具体的形态,但是构成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具体形象同样重要的造型意义。刺绣要求构图简洁,以少胜多,因此空白式刺绣中十分重要的形式美因素,如双面绣显露的透明纱衣,强化与衬托了具体的形象,同时给具体形象创造了无限空间,这种空间正是空间的互为因素。著名的画家黄宾虹说过“古人作画,用心于无笔墨处,尤难学步,知白守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语形象。”双面绣的空间处理正是“用心于无笔墨处”的成功,充满着东方艺术的形式美感。

   二、肌理美

如果说双面绣充分体现了空间美,那么戳纱、打点、乱针绣体现了肌理美。肌理是指表面纹理。刺绣中的肌理效果则主要是由针法的运用所创造的。不同的针法产生了不同的肌理效果,各种肌理效果给人以各种感觉。如:平齐光滑,交叉自由,有纹理与无纹理,规律性与无规律,以及有光泽与无光泽等,都能给以不同的美感。戳纱的规律性变化给人以朴实、庄重久感,具有装饰性的美,而乱针绣纵横交叉的线条给人以自由、奔放、流畅、活泼之感,体现了无规律的美。恰当的利用肌理效果能增强物体的质感,如:坚硬、柔软、厚重、轻盈等,同时还能增强刺绣的平面效果,刺绣中的肌理是刺绣表现手段中的主要形式语言,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不能代替的。只有充分的表现刺绣的肌理效果,才能充分体现出刺绣艺术之美。

   三、节奏与韵律

节奏在音乐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在画面上是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把运动中的强、弱变化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如轻重缓急的变化,连续中的停顿等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情调的色彩,便形成了韵律。

节奏与韵律在刺绣作品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双面绣《金鱼》,作者把金鱼在运动中轻重的变化的恰当安排,形象色彩的精心组合,使画面产生了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是通稀与密、隐与现、虚与实等对立因素而获得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对比是产生节奏和韵律的重要手段。又如虚实针、错落安排的线条,造成虚实,疏密的变化正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规律,从而达到节奏和韵律之美。当然刺绣中的节奏与韵律是由各种因素通过对比变化而产生的。色彩、明暗、粗细起伏等都能创造节奏与韵律之美。

   四、材料的质地美和色泽美

刺绣作品由于选择不同的材料作底料,因此造成的视觉效果是不同寻常的。纱、绡能产生轻薄透明的效果,缎子夫绸则能产生厚实不透明的效果。丝线具有鲜明的色彩给人以色泽美。这些材料的本身就是美的。所谓“材美工巧”就说明材料美的重要性。没有材料美,工巧也是徒劳,“材美”与“工巧”是相辅相成的。小猫、金鱼那富有强烈空间感的背景就是巧妙利用底料的质地和色泽而获得的。金鱼的鱼尾部分由于丝线在底料上的排列组合,使之产生出一种轻盈自由、时隐时现的韵律美,也是通过丝线和底料的运用来体现的。特别是刺绣艺术形象随着光线的变化而产生的侧光反射,更是美妙无穷。

刺绣艺术的发展过程是刺绣形式美日超完善的过程。今天,我们探讨刺绣形式美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固有的形式,而是为了创造出适应我们今天审美意识所需要的艺术形式。

    当今,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意识、设计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于苏绣形式美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而且具有经济意义。我们是通过对苏绣艺术的形式美,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促进苏绣艺术不断地发展。

 

作者简介:

  於友翔,男,1955年生,大专文化,工艺美术师,长期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和管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