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刺绣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日期:2013-06-1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传统手工刺绣承传多年,质量颇佳,但制作周期较长,数量有限,不利于大规模生产。但现代工艺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充分利用许多科技如电脑,软件,绣花机,激光机等设备,进行设计,投入大规模生产,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手工刺绣   电脑软件  绣花机  现代工艺

 

   传统手工刺绣通常由一人或几人的工作室设计制作,产品的质量也与个人的技艺水平有关。同一产品有的可以成为精品,而更多则是质量是一般或尚可。同样,传统手工刺绣的制作工艺时间比较漫长,难以按同一标准进行生产。

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师会根据图案构思出绣花过程的先后顺序,这是相当重要的思维。许多图案如人物,动物,建筑,山,水等在视觉中都有里外,先后,上下,左右等层次,这样设计的产品有错落有致的感觉。对于不同的图案应使用不同的针法,传统手工刺绣乱针的绣法在tajima软件中有很好的体现,它可以手动乱针,也可以随机乱针,特别是随机乱针的使用可以解放设计师的劳动,由于是电脑自动生成,随机排布,乱的幅度可以在电脑中调整,修改极为方便,只要输入数据参数即可完成修改,产生的效果常出乎设计师的预料。对于一些图案如人物的衣服、大块部分可采用塌塌米针法、主题花纹、图案连续反复分割、分割跨针进行填充,对于动物羽毛、毛皮可以用分层乱针做法,同样可以达到传统手工刺绣效果。

由于绣花软件设计出的程序生成emb格式文件,适合电脑保存和修改,绣花文件不能直接用于电脑绣花机,须转化为二进制的dst文件格式。电脑绣花机由电脑控制,一般每台绣花机有10-20个机头组成,每次可同时生产10-20绣花片,每个机头有6-9个针杆,可同时调配6-9种绣花线,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自动换线,每个头有自动剪线功能,能够自动剪线、换色、断线自动停止的功能。充分替代手工刺绣的简单重复劳动,通过对绣花版带的调整可以使0.8毫米粗细的字母绣的非常清晰,设计师对于各种针法的灵活运用尤为重要,单针可用于对面料刺绣起固定作用,对眉毛、胡须、细纹等部分勾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乱针和塌塌米针的结合使用可以对飞禽的羽毛、兽类的毛皮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效果。对于服装、面料等大面积的刺绣可以采用主题花纹、图案连续反复分割、随机平针的填充方法,则是市场流行的面料绣花。所以它勾绣出各种刺绣图案广泛运用在服装、床上用品当中。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刺绣主要有贴布绣,立体绣,雕空绣,毛巾绣,亮片绣,接绷绣。我们可以把刺绣图案在电脑软件coredrawphotoshop中转变成立体拼接图案,如帽子的前片与帽舌之间的拼绣,鞋面与鞋帮,服装的前左、前右衣片拼接绣花,可以预先设计并看到实际效果,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真正实现传统刺绣工艺与现代工艺技术的相结合。

有些现代刺绣工艺如果使用传统手工刺绣却很难做到,如贴布绣,立体绣,雕空绣,毛巾绣,亮片绣,接绷绣都是现代刺绣的典范。世上流行的3D立体绣,它是在面料上用泡沫等来打底填充,用很密的平包针将其绣断,边缘用吹风机热工艺处理,能够得到很好的3D效果。市面上很流行的贴布绣,它通过绣花软件tajima做出各种形状的贴布,弯曲程度可以很圆滑或尖锐,贴布通过激光雕刻机进行切割,与实际效果保持一致,批量切割速度很快,手工裁剪精度、速度是很难做到。绣花机在包贴布时可以很准确将贴布包住,粗细程度都可以通过绣花软件进行数据调整,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图案刺绣效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普通刺绣周围绣上一圈亮片,可以提升作品的档次,因此使用现代工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对于不同的面料,传统手工刺绣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使用绸布等薄的面料刺绣,但对于一些较厚的面料如纱卡、帆布、牛津布、皮革等却不易刺绣,由于这些面料有的太硬,太厚,有粘性。对传统刺绣难度很大,但用现代工艺电脑绣花机却易如反掌,它的绣花针是由步进电机控制,功率大,精度高,能够进行线性移动刺绣,精度能够达到需要的工艺要求,设计生产的产品能够保持同质同量。满足客户的要求。对于床上用品的刺绣,由于刺绣面积过大3*2米,使用现代工艺显示出优势,通过电脑刺绣软件对绣花单元进行排版复写,排列转换达到宽门幅要求再进行刺绣,并且在电脑屏前就可预览整个绣花图案的排列效果,可对局部进行修改,无须等到刺绣成型后在修改,因此在整个家纺领域中,现代工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我们应该主动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将所要设计的图案通过几种软件如Adobe Photoshop ,田岛tajima, CorelDRAW 等软件,在电脑上把图案进行修改,缩放,旋转,调整清晰度,拼接,组合构成比较完美的视觉效果图,为电脑绣花设计打好基础。

当然,现代工艺设备——电脑绣花机在实际生产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刺绣的面料很薄易起皱,绣针太粗易起洞,绣线的粗细也决定作品的精致程度,设计师在制作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上诉缺陷,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预防,首先要根据面料的质地分:粗、硬、皮、细、针织等。粗、硬的密度采用0.25-0.35毫米的平包针间距,同时加铺中线平针,起固定和龙骨的作用,是刺绣效果更饱满有立体感。但对塌塌米针密度使用0.4毫米,加一个边线平针铺底固定即可,普遍使用在鞋、帽、箱包是刺绣当中。对于细、软的面料,平包针密度放0.5-1毫米之间,同时加铺边线平针起固定作用,塌塌米针密度使用0.5-1.5毫米之间,长针4-6毫米之间,刺绣的作品手感柔软,没有生硬感,普遍使用在服装、床上纺织用品上。

对于大块面料的刺绣,使用主题花纹填针,主题花纹应选择自动适合轮廓,这样花纹就可以填充任何细小的部位,有经验的设计师经常打开三维效果,利用外球效果变形,内球效果变形,透视变形,产生出不同的立体效果。使用弹性分割,在平包针或塌塌米针内产生有规律变化的小花纹,如水纹、星型等效果,提高刺绣效果的档次。使用塌塌米针的时候还应注意采用很稀的塌塌米针铺低,密度1.5-4毫米之间,达到的效果比单针铺底要好。固定牢固不易移位,不易起皱。

在不同的面料之间还应考虑伸缩率,因为绣针穿过面料会产生收缩,造成移位,自动收缩补偿是在绣针穿过面料的两边上形成过多刺绣线,所以自动收缩补偿可以抵消收缩引起移位后果。粗、硬的面料收缩很小,收缩补偿应用0.05-0.17毫米之间,对于针织、绒布收缩很大,收缩补偿应用0.25-0.4毫米之间,这样可以保持与原作品一致,不易变形,有经验的设计师会将与布纹路方向一致的针法向外绣0.15-0.35毫米,以减少收缩,对相互交叉的颜色,通常把先绣的在交叉处多绣0.2-0.4毫米,后绣则可以正好重合不产生缝隙,保证边缘不易窜色。

绣花质量的提高,对刺绣设备如针、线的要求也颇有讲究,在服装,细纱当中,要采用细针细线,如9号针75D线,刺绣效果清晰、整齐,针脚细腻匀滑,但要提高15%的针数。粗、硬、皮等面料应采用11-13号针,120D线,(细针细线易断线),针硬线粗容易绣,立体感强,有粗旷效果,在一幅作品中交叉使用,平整光;层次丰富;能给人以美感,让人赏心悦目。但如果使用金属线,由于它的线细,要增加15%的密度,但棉线较粗则减少15%的密度,如果绣线的颜色与底布织物的颜色反差较大时,就需要用较密的针迹来铺底并且覆盖底布织物。白线在黑色的底布织物上绣出花样时,就需要增加针迹的密度来改善针迹的覆盖,防止露底,当在较软的底布织物上进行刺绣时,如T恤衫或针织等,平包针就需要增加10%15%的针迹密度塌塌米针要使用45135度的稀塌塌米针铺底防止针迹陷入织物中,使刺绣产品中刺绣过程不会收缩变形从而保证刺绣作品的质量。

南通的家纺业是一块巨大市场,家纺业的繁荣带动面料的生产,辅料,刺绣,加工等一系列相关配套产业,但刺绣在此过程中承担极其重要的角色,通过绣花点缀、满布绣、拼接绣、雕孔绣、贴布绣等工艺,有机融合传统刺绣工艺 ,提升产品的档次,增加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现代刺绣工艺对于出口创汇的企业来说就是生命线,企业通过外贸定单确定生产数量和规定交货期,就要求生产线能够生产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只有绣花机就能很好的完成。

    对于从事现代刺绣工艺的人员,要充分吸收传统手工刺绣的精华,把电脑,刺绣软件,绣花机有机的结合,古为今用,提升刺绣质量,创造更多的精品尤为重要。

 

 

 

作者简介:

    钱国平,南通人,工艺美术师,1966年出生 1987年毕业福建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微机专业。1994年进入江苏冠达集团从事电脑绣花设计工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