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书法创作运用工艺美术形式创新

[日期:2013-06-2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鸳鸯书法创作就是在同一张宣纸,不同的两面分别用左右手进行创作,而在其正面看是一幅完整的创作作品的书法。其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书法用纸的单面性,由左手在宣纸的一面反书创作(当然右手反书也行,只要达到作品合二为一,有机结合),右手在其另一面正书运笔, 一幅作品,以工艺美术融入书法的创新形式进行两面创作,犹如鸳鸯顾盼生辉,于此寄托中华民族“和为贵”的寓意。我们把这种以工艺美术融入书法的两面创作形式的创新手法称之为鸳鸯书法(亦称双面书法)。

    关键词: 书法    工艺美术形式  创新  鸳鸯书法 双面书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书法艺术逐步进入了展厅、宾馆、办公室及寻常百姓家,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享受着书法艺术给他们带来精神方面的寄托和快乐。
  书法作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由汉字书写升华为一项艺术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中国书法自古有之,而书法创作师古而不泥古,入古出古,博采众长,掺以自己的笔意和个性,才能够自成一格,追求自己的风貌。本着这种精神,本人力求以工艺美术的创新形式融入书法,于书法创作中注意将传统性,民族性,时代性融于一体,创作带有自己个性的书法作品,其内容亦有创新创意,其工艺美术创新形式与内容创作手法上的创新创意高度和谐统一。鸳鸯书法便是基于这样的思想下诞生的。
  何为鸳鸯书法?鸳鸯书法又称双面书法。鸳鸯书法是工艺美术融入书法的创新形式,也是民族特色融合浪漫主义风格在左笔反书基础上的延伸。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使一幅作品通过两者有机结合,达到天地合一,从而达到工艺美术所追求的意境上的平衡。简单的说,鸳鸯书法创作就是在同一张宣纸,不同的两个面用左右手分别进行的书法创作, 而在其正面看是一幅完整的创作作品的书法。其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书法用纸的单面性,由左手在宣纸的一面反书创作(当然右手反书也行,只要达到作品合二为一,有机结合),右手在其另一面正书运笔, 一幅作品,两面创作,犹如鸳鸯顾盼生辉,于此寄托中华民族“和为贵”的寓意。我们把这种以工艺融入书法的创新形式,即前人未有,今人探索实践的两面创作形式的创作手法称其为鸳鸯书法。
  下面首先就鸳鸯书法的创作过程,创作形式,图解示意,使大家对鸳鸯书法创作有个大概的了解和直观的认识。
  可以说,鸳鸯书法完善和丰富了书法艺术创作体系,填补了书法创作领域的一项空白,跻身为当代书法流派之一。它诞生于偶然,却也有其必然性。“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好的历史机遇提供了研习与欣赏书法的时代氛围,是培育鸳鸯书法成长成熟的好土壤。除此,以下几点个人要素必不可少:怀有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对书法创作的浓厚兴趣;具备左笔反书的能力;一定的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这第三点看似微妙却尤为重要。以下逐一论述之。
  多年前,有声音质疑左笔反书的创作到底是不如右手的;亦有将鸳鸯书法的创作等同于“旁门左道”的。出现这样的质疑,于艺术创作规律上亦很正常,批评及质疑不等于否定,亦不等同于打击,而是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追求多元化的客观表现。基于此,这些批评及质疑却也成为了我深入思考,探索创新创意求发展的额外动力。
  经过长时间的钻研,翻阅有关大家的书作,扩大眼界的同时,我也提高了自己书法方面的审美水平,打开了创作思路,在国内外书法大赛中相继获奖,得到了专家评委的好评,如在2009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第二届中日名家作品交流展览上,我的作品被授于“金樱花奖”。专家对此作出如下评论:“基本功扎实,法度严谨,用笔干净利落,结字纵敛有度,章法有机统一.。表现出作者较强的功力与不拘成法、运用自如的能力,为书法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启示” 。这些中肯的评价更坚定了我对鸳鸯书法创作的信心。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古往今来,我们纵观各类艺术的发展,创新功不可没,但无论哪种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我们的艺术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拓展并重,以之传播世界。各种中西艺术包括艺术见解正在逐步沟通与互动,我们如何创作出具有时代风格,又有民族特点的作品,能够将传统艺术继承发展下去,是需要去开拓和探索的。
  现在经过时间的历练之后再来看这两种质疑,如果说第一种还是从书法本身出发,只是认为左笔反书不如传统的,或者说是很多人以习惯思维定式认为右手执笔写字写得好;那么,第二种声音则是单纯地从工艺美术创新创作形式上就给予了否定,并且连同创作出的书法内容一起否定。
  究其原因,通俗点讲,都是“写字方式惹的祸”。人们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到创作形式上,而忽略了假以这种形式所要表现的内容才是最终结果。
  但是,左笔反书的创作能称其为书法就不可能等同于玩杂耍,毕竟,其判别的重要标准在于书写是否有书法的法度,进而言之,书写有法度就不是会写字那么简单。否则,岂不是会写字就可以称其为书家?会左手执笔写字,甚至会左手执笔写反字就成了更伟大的书家?
  对于不少人来讲,左手写字就跟右手写字一样稀松平常,我一经发现自己左手写反字可以跟右手书写一样轻松时,这个有趣的习惯便保持了下来,并运用到平时的临帖练习中。在电脑未普及之前,我的工作主要是工艺美术设计及印刷包装设计,当时的设计稿及墨稿均为手绘,制作过程中在涉及拷贝及用拷贝纸时,见到其正、反面均开放透明,正面为正,背面则显出正稿反面。我受其启发可谓日复一日,直至有一天恍然大悟,我将此启迪拓展运用,针对宣纸的特点,这样的书写方式可以带给作品更丰富的墨色层次,于是鸳鸯书法的工艺美术创新形式及其创作的内容创意应运而生。
  一个时代需要一个时代的烙印,鸳鸯书法能给艺坛这百花园添上一朵奇葩,且跻身为当代书法流派之一,实属欣慰。
  一幅成功的鸳鸯书法作品,需要经过若干次的翻动, 才能创作完成。也就是说不能少了翻动宣纸这一道程序。左右手一反一正的创作方式,两面运笔地创作手法使得整幅作品墨色浓淡富于变化,层次感强,互为映衬,互生意趣,亦可体现书法对自然,中庸,和谐之美的追求。在创作形式上,如上所述,我运用了工艺美术的形式创新;在创作手法上融入了新的元素,富于创意,同时紧扣民族性与传统性进行创作,体现“和美”之意。
  鸳鸯书法创作对纸张及包括其它材质,只要能透其背或看清其内容的(在这主要指草书创作)。一般来讲, 只要能使墨透其正面或看清其内容就行。厚与薄的纸质在行笔、用墨中是有所讲究和区别的:厚的紧密度好的纸质在用墨时要多点和稀点;在运笔的过程中,注意速度不能过快,否则会飞白过度,产生断笔,有时影响字主笔断笔,产生错字。适度放慢,最好根据当时实际创作情况效果而定。纸的新与陈也直接影响创作的效果。薄的质地比较松软的纸张在用墨时要浓、少点,在运笔的过程中速度略快点,过慢会导致跑墨,这样会直接影响创作效果;鸳鸯书法创作对墨的要求:只要能使墨透其正面或看清其内容就行,注意浓淡干湿的对比,一幅作品尽量符合美学审美的要求;鸳鸯书法创作对用笔的要求:在鸳鸯书法创作中,笔者认为,应该讲究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对比,字与字之间笔画粗细的对比,速度快与慢的对比,这样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读来更有味道。

总之,背面的笔墨运用首先要考虑兼顾到正面欣赏的视觉效果。为了让一幅鸳鸯书法的墨色不变(),在创作好之后,装裱前让整幅作品用塑料纸包裹好后隔水蒸煮片刻,以凝聚原作之神韵。或可称作工艺美术创作形式中的最后一道程序吧。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书法作为东方文化的精髓,其创新与发展肩负了弘扬中国文化的历史意义,我在草书上心追黄庭坚,手摩林散老。力求作品“飘若浮云,矫如游龙” 。因而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新是本人所推崇且孜孜以求的。鸳鸯书法便是创作者在左笔反书上的延伸,打破用纸的单面性,于工艺美术形式创新的同时,内容上寄托美好寓意,二者有机结合,作品别具一格,意蕴独特。

鸳鸯书法的创作在力求创新的书法风格的同时兼顾其礼尚往来的实用价值。借其和美之意,托其工艺美术形式之新,再附上所要表达之言辞,用以馈亲朋,赠好友,送恋人,尤其作为新婚誓词的见证之物,或是夫妻之间结婚周年庆的纪念之品,不失为佳选,既托鸳鸯传达良好祝愿,又颇添儒雅旨趣。倘若是遇上外籍友人,书法作为国粹,不仅传达了友好和睦的情谊,也是将中国书法艺术传播世界,可谓“秀才人情纸一张” 礼轻情谊重,意义深远矣。

艺术是相通的,我回顾将近32年工艺美术设计生涯,荣获过国内外不少奖,从工艺美术设计到书法创作相互启示,相互渗透。我借鉴设计中的对比法则,应用到书法中,注意墨色层次、字体大小、笔画粗细、运笔速度等的对比,使鸳鸯书法作品内涵更为丰富,读来也更有韵味。

近日当我重新审视十多年前出版的第一本左笔反书专集,真不知当初哪来这么大勇气将它出版。中国书协理事邹德忠教授当初在序言中给予我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永生难忘。邹教授认为我是“一些反书写家”中的“奇人奇才” 。“用左手挥洒自如,行笔流畅而具节奏感,中锋行笔,蜿蜓曲屈,如同蛇行龙舞,所书线条遒劲,气脉贯通,每幅大作都一气呵成,墨迹沉稳而响亮,直观上很难辨认是什么字,但提起来从反面看,就是一幅相当不错的草书作品。不经多年磨练和辛苦钻研是很难达到如此境界的。邹教授还着重指出,“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本左手反书的专集吧” 。正是邹教授等专家学者的认可、肯定与鼓励,一路促使我走到今天,在此尤表感谢。

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内文化艺术界呈现出崭新而繁荣的景象,名家大师层出不穷,流派纷呈,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不断涌现,真可谓百花齐放。在倡导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各行各业提倡创新的大好历史机遇和背景下,想要有所作为的信念一直激励着我。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激励过多少人开拓与创新,在国内艺术界名家大师层出不穷,流派纷呈的今天,鸳鸯书法以其工艺美术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创意,跻身于当代书法流派之中,本人的拙见与创作倘若能给书法艺术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艺坛百花园添上一朵奇葩,更将激励我在鸳鸯书法艺术创作之路上永无止境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当代著名书画家丛书:《王志强书法集()》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18月第1

[2]2009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第二届中日名家作品交流展览获奖通知

 

作者简介

    王志强男、工艺美术师。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工作32任职于南通市崇川区东方神韵平面设计工作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