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色彩是乱针绣与绘画中的重要表现手法,色彩的丰富表现力和它所产生的情感力量,可以直接在艺术家和观众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色彩具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我们在乱针绣创作中如何成熟地驾驭它。
关键词:色彩 乱针绣
乱针绣与绘画一样,能逼真地再现真实和反映生活,色彩是它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和它所产生的情感力量,可以直接在艺术家和观众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色彩作为乱针绣的重要语言,具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色彩是乱针绣创作表现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之一。它对塑造人物、描绘景物,可以起到引人入胜,增强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巧妙地运用色彩,能使乱针绣创作更具魅力,给人以更强烈、深刻的印象,塑造艺术形象能够更真实,更准确和更鲜明地表现生活和反映现实,因而也就更具艺术感染力。
首先,色彩具有表达空间的能力。
在乱针绣创作中,空间的创造和表达不仅可以通过形体的透视变化来表现,而且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幻来表现画面中的空间感。第一,色彩远近法亦是透视法的一种,因为景物的距离愈远,中间的空气层愈厚,至使愈远的物体色度愈低,对比也越弱,呈现微微的青灰色,把这种色彩间的关系运用在创作中,称之为色彩的远近法。色彩透视的原理最早见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之中,其背景是用青灰色画的。第二,平面重叠法也是色彩表达空间最原始的透视法则。即将景色中的各个平面,一个放在另一个的前面,利用物体前后的重叠关系表示远近关系的创作方法。越近的东西形体越完整,位置也比较低,远处的物体则刚好相反。高更的风景画《干草堆》运用此法来表现,用色彩的深浅、冷暖,形状大小不同的色块建构画面的前后层次,达到表达空间的效果。
其次,色彩具有塑造形体,活跃画面的功能。
色彩作为乱针绣创作的表现语言,除了素描绣,色彩还是重要的造型因素。色彩作为造型艺术的表现语言,必须依附于“形”和“主题思想”,才能达到以形写神,才能使色彩在造型中发挥其作用。第一,在乱针绣创作中,色彩是通过冷暖色块来塑造形体的,比如说素描中的阴影是黑色的,在色彩中就是一种带有冷暖倾向的深色块了;素描中的灰色仅是黑白明度上的差异,色彩中的灰色,则有冷灰、暖灰、红灰、紫灰、绿灰、银灰等之分;素描中的高光就是纸或画布的白色,而色彩中的高光则是天光色彩或其他光源色的反射。瓦·谢洛夫的《少女与桃子》,人物的脸,手和粉红色的服装形成暖色块与环境之冷灰色形成冷暖对比,人物、桃子暗部都发暖,亮部则发冷,加之有深色的椅背、头发、胸花形成的深色块的穿插,这种冷暖对比使画面活跃悦目。马蒂斯的《碧眼少女》更是以红绿对比色的运用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又以冷暖色块大小的互相穿插造成丰富而统一的效果。第二,通常运用色块深浅的对比作为处理画面效果的手段。主体物是深色的,那么配以亮色的背景;反之,主体物是亮色的,则配以深色背景相衬托,强烈的对比,画面的直觉度就高。如鲁本斯的作品《发女王马丽特》,黑色肥大的衣裙和深色头发组成一个金字塔形,人的面部和白色装饰领圈以及摆在体前的两只手均以白亮的色彩与衣服产生强烈对比,而棕黄色背景以灰层次的色块衬托主形体。
再次,乱针绣创作中运用色调来表现意境。
在乱针绣的创作中色彩好比音符,色调好比乐章,丰富变化的色彩各有特点,但又统一在和谐的色调之中。乱针绣中好的色调既能表现丰富的色彩变化,又能以色抒情、以色传神。创作者善于发现和应用色调,使之与人的心境之间产生共鸣,使欣赏者受到感染,产生联想,进入审美的境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黄色是丰收的色彩,所以通常用黄色调来象征丰收、富贵。绿色调则经常被用来象征生命与希望。蓝、紫等冷色调,则常用来象征冷酷、寒冷等。我们可以从画家杨飞云、李士进等创作的油画《热血5月·2008》中,看到他们成功地运用色调来加强对主题的表达,在画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运用蓝、紫色的冷调子,衬托出大地震过后人们的悲凉、恐慌,以及伤痛的折磨,仿佛隐约可以听到他们的求救声和哀号声,面对失去亲人,残垣断壁的无奈。作品中的救援队员的红色制服和解放军的绿色军服在画面中不断出现,带给人们以生的希望,表现了全国人民面对灾难众志成城,奋力抗震救灾的感天动地的悲壮情景。世界著名画家莫奈多用暖色调来表现阳光的灿烂,梵高痴迷辉煌的黄色调表达了对生命渴望,高更擅长运用浓郁饱满的互补色调表现对塔西提岛原始神秘的感受。
最后,在乱针绣中以色抒情。
创作者通过色彩的应用表达某种思想或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或抒发理想,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画家梵高在他的作品《向日葵》中,给色彩赋予了灵魂,他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精神的自我流露。他用纯度很高的黄色表达了他对生命强烈的渴望和对生活的顽强追求。画中色彩的对比单纯而强烈,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如炙热的阳光发自他的内心。作品《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画中的色彩基本上都用了纯色,高度精炼的色面结合使该画获得了强烈的色彩效果。在画中,室内的红色构成全画的基调,窗外的蓝色和绿色与它形成对比,而窗框的黄色和橙色,则使这一对比稍稍得以缓和,窗外房子的粉色,与室内红色相呼应,而室内桌布,墙纸上的花纹以及桌上水果的色彩,则与窗外蓝天、绿地、黄花等颜色相和谐。这么纯净亮丽的色彩在现实中很难找到,这些色彩的应用,就是画家自我体验,自我情感的释放和表达。
综上所述,凡是成功的画家,都是运用色彩来表达形体、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大师。色彩能创造气氛,表达情感,也能启迪心灵,带你走入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乱针绣的创作原理同于绘画,因此色彩也是乱针绣创作表现中的重要手段和灵魂。
参考文献:
[1]约翰内斯·伊顿(瑞士).色彩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蒋海霞,江苏常州人,1997年毕业于常州服装纺织技术学院,同年考入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乱针绣创作,作品独具学院气息,代表了乱针绣行业新的高峰,屡屡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