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镇湖精品苏绣发展前景的几点思考

[日期:2013-07-0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 苏州“全国刺绣艺术之乡”——镇湖的续修行业发展存在以下隐忧:精品佳作不多,本地的高级工艺师人数增长缓慢,低端市场渐趋饱和,绣品街大多经营户的品牌和服务意识薄弱,政府扶持和引导功能缺乏持久力度,等等。而要解决这些薄弱点,则大多要着落在当地政府部门身上。首先,要以行业协会为引导,重点抓好苏绣产业深度市场化管理工作。其次,打造行业航母型平台,加快建设“镇湖刺绣艺术展示中心”。再次,打造行业航母型平台,加快建设“镇湖刺绣艺术展示中心”。最后,要在“品牌”上做文章,要在“服务”上下苦功。

 

    关键词苏绣  精品苏绣的发展  市场化  绣艺展示中心 品牌  服务

 

几年前上海APEC会议上秀出了唐装秀,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又出现了云锦秀,而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佳品的刺绣藏品在各个拍卖会上也让人眼前一亮:200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明朝永乐《刺绣红夜摩唐卡》以3087万港币成交;2004北京瀚海拍卖元代《十八尊者》刺绣册页以1980万元成交;2008年绣版《蒙娜丽莎》在北京拍卖会上以1000万的天价成交。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绣艺术似乎迎来了绝佳的发展契机。但从实际情况看,镇湖这个“中国刺绣艺术之乡”却并没有从这股市场旋风中得到更多的利益。

目前,镇湖2万多人口中,有近8000千名从事刺绣的绣娘。1998年始建的一条集生产、销售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绣品街,300多家刺绣经营户,初步形成了销售5亿元左右的镇湖刺绣市场。

笔者深入考察这个市场多年,发现存在以下隐忧:精品佳作不多,本地的高级工艺师人数增长缓慢,低端市场渐趋饱和,绣品街大多经营户的品牌和服务意识薄弱,政府扶持和引导功能缺乏持久力度,等等。而要解决这些薄弱点,则大多要着落在当地政府部门身上。如何做大、做好、做优镇湖刺绣,从而带动镇湖刺绣的产业化、集群化,是当地政府部门考虑的首要问题。

目前,镇湖刺绣业基本处在产品导向型阶段,尚未通过现代营销手段进行大力推广。镇湖刺绣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行业特点,其中有很多亮点是可以通过专业包装和策划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进行推的广,同时在品牌建设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认为:

第一、以行业协会为引导,重点抓好苏绣产业深度市场化管理工作 

在已有的镇湖刺绣行业协会的指引下,镇湖刺绣必须从整体上明确以创新求发展的思路,围绕技术改进,在产品深度、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培养和管理等领域积极尝试创新举措,以期取得了良好经济和产业效果。 

必须大力鼓励和支持刺绣专业人员加快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寻求技术创新合作,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文化价值。 

 要充分利用“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中国刺绣基地镇”等称号的效应优势,进一步做好对镇湖刺绣整体品牌的包装。利用各种媒介搞好镇湖刺绣对外的宣传策划工作,扩大镇湖刺绣的知名度。对外宣传经费镇财政每年可以列入支出预算,根据实际情况再行调整,只增加不减少。应该启动原产地保护、品牌建设项目,并将从业人员的培训放在突出位置。比如从2006年开始的派送应届初中毕业生到苏州工艺美院进行5年制专业深造的模式应该坚持并深化,以期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形成一个新的绣娘骨干群体,使镇湖刺绣有一个质的飞跃。 

 必须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着力打造知识型、艺术型的绣娘群体,这样镇湖的刺绣产业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省级、国家级刺绣艺术大师。 

 第二、打造行业航母型平台,加快建设“镇湖刺绣艺术展示中心” 

苏绣包含了中国保守文明的多元信息,在视觉艺术、官方艺术、民俗文明、印刷文明等各个领域都具有无须置疑的位置和价值,值得人们深刻研究。刺绣艺术馆应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制定中、长期产业保护规划,完善苏绣技艺的具体保护措施,为刺绣的学术研究、课题开发、实际研讨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平台。推动原创、研发的投入,去尝试社会化运作,尽最大的力量争取社会资金投入到镇湖刺绣产业。

镇湖刺绣产业的中心布局应该围绕已建成的刺绣艺术馆展开,那里将打造成一个更好的生产经营平台,来集中展示和销售镇湖绣娘的刺绣作品,为镇湖绣娘创业。刺绣艺术馆,应该承担起刺绣技术研发、文化交流、人才培训、作品展示、作品评比等系统性、前瞻性和经常性的活动,推动镇湖刺绣进行深层次的文化、艺术、技术挖掘,从而带动镇湖刺绣的产业化、集群化进程。 

刺绣艺术馆应该扩充服务功能,面向民众揭示刺绣的真实面容,通过展览、讲座、演示、俱乐部等方式对神秘而神奇的苏州刺绣加以揭示推广,让民众在接触中体验和领悟吴文化的魅力所在。

第三、打造行业航母型平台,加快建设“镇湖刺绣艺术展示中心” 

通过筹建、规划“中国工艺品集散地”同镇湖刺绣产业的结合,将在刺绣的设计、研发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作品上取得重大突破,并以此为契机,筹建、规划一个以刺绣等工艺美术品展示销售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工艺品集散地”。镇湖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刺绣艺术节”的规模和知名度,组织绣娘参与国内、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开阔绣娘的视野,使她们及时了解文化艺术品的发展趋势和产品销售定位,坚持走品牌化道路,使镇湖刺绣真正走向国际文化市场,给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不断扩大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影响。 

第四、要在“品牌”上做文章,要在“服务”上下苦功

品牌的核心是特色,特色是苏绣产业经营和发展的灵魂。绣品街经营户以独特的风格和新颖的服务项目吸引客人,才是最根本、最有力的促销手段;没有品牌意识的经营户会出现短期行为,最终为苏绣产业的壮大埋下苦果。打好品牌战略是苏绣产业滚动发展的必经之路。

机器的无法替代性、底蕴深厚的文化背景、浑然天成的惊世佳作,这正使得中国整个手工行业的优势日渐分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追求和享受,更多的渴望是精神文化层面提高。因此,为数不多的商人已意识到,苏绣在批发和零售领域具还是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和增值潜力的。

苏绣是传统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其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对人们的生活、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和其他传统文化形式一样,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在保护传统民间美术艺术的同时只有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的产业运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将苏绣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镇湖街道刺绣行业发展十年规划》  2011.5

 

作者简介:

府梅英,江苏苏州人,工艺美术师,三十余年艺龄。擅长传统绣和双面绣。作品入选国家文化部主板的“绣之雅韵——中国刺绣艺术精品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