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收藏紫砂“供春壶”真伪考辨

[日期:2013-07-0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陈列部内收藏着一件据传说是紫砂鼻祖供春创作的一件树瘿壶,又称“供春壶”。关于国博收藏的“供春壶”根据实物与史料记载相比较,本人认为,这件供春壶不是供春真迹。艺术与收藏价值仍然很高,值得后人尊敬。

 

关键词:紫砂艺术    供春壶    真伪考辨

 

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陈列部内收藏着一件据传说是紫砂鼻祖供春创作的一件树瘿壶,又称“供春壶”。关于供春其人其壶,传说颇多,在明清两代的有关紫砂的文字记载中就颇有争议,也有人说从未见到过真迹,而抱有遗憾的。那么,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的这件“供春壶”是真?是伪?本人对这件藏品从实物到历史资料作八个方面的考证辨别,提出疑问和论述自己观点:

二、国博供春壶的来历和形态:

国博收藏的这件“供春壶”是宜兴名士储南强先生于1928年在苏州一冷摊上觅得,容量约400cc,形如树瘿,古朴奇特,紫砂段泥胎,初得时缺盖,壶把稍下刻有“供春”二字。

据说,这件作品原来有个盖,是清末民国初年的黄玉麟所配,其盖的形状是“瓜蒂”形。在韩其楼先生编著的《紫砂壶全书》中说到:“这件供春壶由储南强先生请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看过,黄宾虹认为黄玉麟配盖有误,依供春的见识,他不可能做出一个与树瘿壶身不相匹配的‘瓜蒂’作盖,而这个盖应该与壶身一样,是古树上的‘灵芝’形”。后来储南强先生请制壶高手、有“鸣远第二”之美称的裴石民先生配了一个像“灵芝”形盖,并在壶盖的“里子口”外沿镌刻,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而“稚君”,就是宜兴籍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潘稚亮先生。

    三、供春壶真伪的辨别

储南强先生捐献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供春壶的真伪问题可以说:从出现之初就存着“真伪”的争议。

我们先翻开历史上有关供春壶的文字记载,看看先人们是怎么写的:

最早为宜兴紫砂著书立说的是明代天启、万历年间的江阴人周高起,他写了一部《阳羡茗壶系》,他在这部著作中说供春壶:“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搏坯,茶匙穴中,指揉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奏,视以辩真,今传世者,栗色闇闇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在这段文字后面,又有一节文字评点说:“……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周高起所在的年代仅稍晚于供春,他对供春壶的了解应该比我们更清楚。

我们现引用周高起文字所载与国博供春壶作对比,就发现了问题:

第一,从泥质、泥色上分辨,周高起说供春壶“栗色闇闇如古金铁”,“栗色”就是板栗之色,而紫砂泥分三种,一种是紫泥、一种是段泥、一种是红泥,而紫泥制成壶烧成后,就是“栗色”,而国博供春壶的色泽是段泥米黄色,根本不是栗色,因而从色泽上对照,也与《阳羡茗壶系》上所讲供春壶完全不同。

第二,在造型上,周高起说供春壶“敦庞周正”,而国博供春壶造型却是不规则的“树瘿”状,对不上“敦庞周正”这个说法。

第三、周高起说辨别真假供春壶的关键是“……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螺按,故腹半尚现节奏,视以辨真”。也就是说,真的供春壶壶内外均应有指螺文,而且能隐隐摸得到。而国博供春壶,本人曾去观摩,仔细辨别,并无指螺纹可见。这一点足可证明这件供春壶不是供春真迹。

第四、周高起后许多记载紫砂的文献,都没有提起供春作壶刻有名款,从这个侧面可以推断,供春的紫砂壶尚没有留底印或把稍印的习俗,而国博供春壶则在壶把刻有“供春”二字,从习惯上看这件供春壶,应是供春以后的艺人所仿。

第五、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对供春壶曾有一段点评说“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这段文字常被后来研究供春壶的人所忽略,从这段文字说明时大彬所仿供春,则刻有“供春”二字,足以折服人们的争议。从这段文字的记载和国博供春壶对照,这件作品完全有可能是时大彬所作。

第六、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另一个侧面来推断佐证国博供春壶的真伪,据韩其楼先生的《紫砂壶全书》上记载,明代有一个紫砂壶鉴赏家张叔未,自诩见过的紫砂壶不计其数,可他在那个年代就自叹福薄,没有机缘见到过供春壶,说“这个瑰宝,世间可能不存在了”。

清代乾隆年间的吴骞,写了一本《阳羡名陶录》,虽然这部书中收罗的紫砂壶很多,可偏偏没有收录到供春壶。

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稍晚于供春年代的紫砂鉴赏家都没有见到真正的供春壶,完全可以推断,供春壶在今天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真迹是早已不存在了。

第七、据韩其楼《紫砂壶全书》说,供春壶后来由黄玉麟配盖一说,这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故事,因为,据宜兴旧县志记载,黄玉麟死于1914年,而储南强收到供春树瘿壶是在1928年,试问,他怎么可能请一个已死了14年的黄玉麟配盖呢?

第八、民国二十三年广东南海李景康、顺德张虹合著《阳羡砂壶论》中,关于供春的论述,其中有一段文字所说“供春壶已经万历间时大彬仿制,辨别殊难”。

四、结论:

关于国博收藏的“供春壶”根据实物与史料记载相比较,本人认为,这件供春壶不是供春真迹。壶身有可能为稍晚于供春的时大彬仿制,而大彬则是供春之后的一代巨匠,而壶盖虽然是现代人配盖,但却由黄宾虹设计,著名紫砂艺人裴石民制作,并由金石圣手潘稚亮刻文,因而,这件国博的供春壶虽非供春真迹,但艺术与收藏价值仍然很高。储南强先生把这件供春壶连同个人收藏,全部捐给国家。这种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尊敬。

 

 

作者简介:

    路西光,1979年生于无锡,于200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专业,助理工艺美术师。从小渲染于父亲紫砂事业中,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尤其独钟,竹木牙雕,玉器,杂项,盆景等。传承父辈路朔良独特的艺术风格,致力于融传统装饰风格于紫砂门类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