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苏州园林》创作感情

[日期:2013-08-1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传统核雕作品,题材大多停留在佛、罗汉、观音、八仙、历史传说等方面,往往缺乏鲜明的艺术个性,因此必须创新。以《苏州园林》为题材,创作的核雕作品,突破了核雕传统题材的束缚,这是一大创新。

 

关键词:橄榄核雕  创新  苏州园林

 

橄榄核雕历时几百年,名人辈出,但题材大多停留在佛、罗汉、观音、八仙、历史传说等传统题材方面。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传统工艺如何在继承中有所创新,这是每一个从艺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这辈人总是坐亭前人的成功,只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大量地复制,那么核雕这门悠久的传统工艺总有一天将走向衰亡,终有一天它将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为此,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在题材上创新,有一天,我想到了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园林闻名于世,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若能创作出以苏州园林为题材的系列核雕艺术作品,应该是一个创新。

苏州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于苏州城(公元前514年),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至清末苏州已有各种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尚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华园林文化的骄傲。苏州园林主要分成私家园林、佛教园林、皇家园林三类,私家园林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艺圃、环秀山庄、耦园等,佛教园林有报恩寺(北寺塔)、西园、寒山寺、双塔、瑞光塔等,皇家园林有虎丘(吴王阖闾墓)、灵岩山(吴王行宫)等,其中尤以私家园林最具代表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水,长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在自然界的山水林泉之乐。园内的四季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长居闹市而有林泉水之乐”。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延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通过对苏州园林之历史文化的探源和园林个性特点的细心揣摩,在众多的苏州园林中,我选出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点,它们分别是: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网狮园、沧浪亭、留园、寒山寺、怡园、耦园、盘门三景。为了更好地通过核雕艺术来展现苏州园林的采,我严谨遵循核雕刻技法,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地将园林之美呈现在小小的橄榄核上,具体创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立题材和初步构想。选出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点,还需要概括提炼,把每个园林的鲜明特点找出来,以点代面才是关键。通过这几个月的实地考察和精心研究,终于找出了各个园林的特点加以刻划,如:拙政园因水成园,着重体现水的意趣与生机,荷花是这一部分的主角,从碧天荷叶,到小荷尖尖,荷花盛开,直至残荷枯叶,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想,反映在核雕上,就着重表现拙政园的曲廊、亭子、荷花:狮子林困假山而闻名,就可以着重刻画九狮峰的玲珑剔透而虎丘则突出千人石、剑池、云岩塔三个景点;寒山寺因诗人张继的“夜伴钟声到客船”而闻名,就选择以钟楼的形象为刻画重点等。

第二步,定稿画样。把构思落到实处。园林作品内容丰富,稍不注意作品的间架结构和比例布局就容易在雕刻时出现杂乱无章的问题,甚至很难突出主题,于是我先将自己构思的内容先在纸上试笔,画出作品的样稿,为了一些细节的完善,我又多次去拙政园和虎丘等景点,以求作品的修改和园林的修改相吻合。然后,再精选2.2*4cm橄榄核,用铅笔在核上勾样,要求做到布局巧妙,造型凝练生动。

第三步,雕刻成型。在勾样完成后,先用尖刀勾出整件作品形象的大体轮廓,然后对这个比较粗糙的轮廓进行细腻的雕刻。雕刻工艺包含勒线、初雕和细琢。勒线就是用尖刀顺着构图的画样勾勒出流畅、利落干净的线条,期间要求动力要匀、把刀要稳,刀锋要生动流畅从而刀痕就深浅适中;初雕时则遵循从上到下,从前至后,从表及里,由浅到深的原则;细琢时,就要在原有的轮廓的基础上进行细致加工,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这个环节要求刀法熟练流畅,有充分的表现力,同时也能够展示自己的刀法特点!

核雕《苏州园林》的雕花刻技法主要为沉浮雕,使亭台楼阁生动真实,使人感到仿佛可以攀登;小桥流水可以嬉耍;林木松石下,又能纳凉对弈……小小橄榄核上的景致让人似曾相识!

笔者历时几个月终于创作出《苏州园林》这一得意之作,此作品问世后,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本人从事核雕工艺学习和创作已近四十年,经历过百般磨练和彷徨,今逢盛世,传统工艺得以复兴,舟山核雕队伍不断壮大,核雕声名鹊起,名扬中华大地。作为一个核雕老人,我将在有生之年创作出更多能为大众喜爱和欢迎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 《中国当代核雕艺术品赏玩录核雕撷美》  迟锐    黄玉红    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7月第一版

2 《橄榄核雕把玩与鉴赏》    张晨光    何悦    编著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21月第一版

3 《苏州园林》  金学智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98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谢才元,男,1957年出生于光福舟山村,工艺美术师。1973年始从事核雕技艺工作,先后师从须吟笙、钟年福和钟元庆,学习技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其中多件作品获得全国、省市艺术美术精品金、银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