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陶塑 塑造形体 刻画神态 形神兼备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艺术。就陶而言,最早出现的是在石器时代。这时期的陶,大都是以器皿为主的陶器。就其功能而言,主要是在使用功能上。如碗、壶、盘、罐、盆、瓶...... 就其装饰而言,有刻画、泥条堆贴、拍印、雕塑和彩绘等。常用的色彩为黑白。纹样一般为平行、弯曲、交叉、同心圆、旋涡形等等。这些装饰纹样与整个器皿造型相互呼应,这也许就是早期陶器“形”与“神”的完美结合。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和期盼。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 而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无论从实用要求、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标准上都有极大的提高。这是属于当今时代的产物。是另一层面上的生活、审美取向。陶塑也不例外,它作为一种立体的空间雕塑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和关注。如何创作出更多更好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使陶塑这一艺术更加发扬光大,是我们从事陶塑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所要探讨的课题。陶塑艺术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技法和技巧,但要实现陶塑在艺术上的更大突破,主要还是要靠“形”与“神”。
一、“形”与“神”的兼备
一件优秀的作品,无一不是优美造型和灵动传神的结合体。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依据题材内容来选择制作技法。是粗犷还是细腻;是奔放还是内敛;是写实还是写意…… 如此种种皆会使作品“形”与“神”的表达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可只追求其“形”,也不可只追求其“神”, 二者兼顾者方为上品。无论从成功的传统陶塑作品来看,还是从当今成功的陶塑作品来看,得出的结论都是相同的, 那就是"形神兼备"。如南唐陶塑《玲珑舞蹈俑》(如图1);精炼的造型,流畅的线条,感人的动态,无不彰显出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愉悦的生存状态。是陶塑用形体在表达,是陶塑用神态去传递。是陶塑用“形”与“神”在说话。再如东汉陶塑《说唱俑》(如图2),更是堪称形神兼备的经典之作。你看这位艺人,它坐在那里左手抱鼓,右手执棰,袒其上身,手舞足蹈,欢笑说唱,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正在眉飞色舞向观众演唱的说书人的形象。你看了,能不被打动吗?这件陶塑的魅力就在于“形神兼备”。如此夸张的动态,极其开心的面部造型,把“神”传达的淋淋尽致, 多么富有感染力啊!
图(1)
图(2)
二、形与神的协调统一
陶塑的主要材料是泥巴,泥巴在塑造陶塑的形体上有它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其优点在于它的柔韧性和可塑性,而缺点在于泥巴的软弱性。软弱与可塑性共存,在使用的过程中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用泥巴造型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它的特点,学会掌握它的性能。只有深入掌握了泥巴的性能,才能驾驭陶塑的造型, 才能得心应手地把所要表现的形体表达到位, 从而使陶塑所要表达的“形”与“神”相得益彰。要拥有得心应手的制作能力,就需要熟练掌握制作技法,如揉搓泥条的手法,拍打泥片的力度,堆塑、捏合的能力,精细刻画的技巧...... 只有这样, 才能把所要塑造的形体表现到位, 把需要表达的神态表现出来。
我们的先人在制陶的过程中就彰显出了无穷的智慧。如陶俑,无论从汉代(徐州的楚王陵)兵马俑,还是秦代的(西安秦陵)兵马俑,都可以看出当时工匠们惊人的技艺和水平。就拿秦陵陶俑来说,如此众多的人物造型和表情,没有一个是重复的。以一号坑第二过洞马前直立的三俑为例(图3),一个面孔方正,年纪略大, 他双唇紧闭,虎目圆睁,凝视着前方,表现了这位士兵久经沙场,沉着勇敢的性格。这件陶塑在制作技法上,就尽量使用直线,以此来体现坚硬、厚重之感,达到“形”与“神”协调一致的塑造效果;另一个面孔略长,年纪较轻,头微低,面沉思(图4)。看得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善于思考者。在表现技法上就尽量使用弧线,特别在嘴巴和胡须的表现上比较明显;图(5)这个陶俑是面孔圆润,年龄较小,但面带朝气,斗志昂扬,充满活力。极好地表现出了他满怀胜利的信心,活泼开朗的性格。这些陶俑作品从面部形体看,线条圆滑且富有弹性,造型饱满、精美。从神态上说,丰富、个性、传神。使整个作品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在表现手法上风格鲜明,真正体现出了“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图(3)
图(4)
图(5)
三、“形”与“神”的相互衬托
在陶塑作品中,无论是人物还是器物,都存在着“形”和“神”,也就是说“形”与“神”都不可孤立存在。有“神”便有“形”,“形”和“神”相互依存,只是存在的好坏和强弱问题。能否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就要看作品中的“形”与“神”是不是形成了相互衬托的效果。现代作品《听者》(图6),这是一件陶塑人物。你看这位正在听收音机的老者,真可谓是全神贯注。他眯缝着眼,撅着嘴,弓着腰,探着头,陶醉啦。形体和表情使整个陶塑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究其产生这些艺术效果的原因,就是“形”和“神”相互衬托的结果。如果嘴形平平,眼睛睁开,直着腰,抬着头,那就无法形成“形”和“神”的相互衬托,也就不会有如此好的艺术效果。另外,老者把收音机紧贴在耳朵上,从形体上看,也恰好衬托出老者驼背耳聋的真实神态。
图(6)
综上所述:陶塑作品以泥塑形,以形塑神。形神兼备,协调统一,相互衬托。
此乃陶塑所要追求之境界也。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史纲》 李浴 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4年4月第一版
1986年8月第二次印刷
作者简介:
王光永,1965年生,工艺美术师。1986年6月毕业于江苏宜兴陶瓷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1991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进修。擅长陶艺、雕塑,现供职于徐州广播电视台。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