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我从小就崇拜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慈祥的面容,和蔼可亲的样子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我相信也是全国人民心中的榜样,是全世界人民敬仰的伟人。周总理身着灰色中山装,侧身被倚沙发,消瘦的面容,双目深邃而坚毅地注视着前方。绣制整幅《沉思中的周恩来》用时一年多,采用不同颜色的丝线达一百多种。
关键词:苏绣 乱针绣 平绣
《沉思中的周恩来》是反映了周总理晚年的光辉形象。我从小就崇拜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慈祥的面容,和蔼可亲的样子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我相信也是全国人民心中的榜样,是全世界人民敬仰的伟人。因此作为一名苏州绣娘的我一心要把周总理肖像绣出来,是我对周总理敬仰的唯一表达。《沉思中的周恩来》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因为绣肖像必须有清晰的照片,当时苦于一直没觅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听说我 一心想把周总理像绣制出来,非常支持我。她再通过朋友在北京帮我觅到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交给我时对我说:“希望你能把我们敬爱的总理还有和他的精神一起给绣出来。”我当时非常感动:“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沉思中的周恩来》的由来还有一段曲折,也鲜为人知。这张照片非同一般,是意大利《时代》周刊的著名记者焦尔焦·洛蒂先生在1973年1月随外长访问中国时,受周总理接见后,握手告别时,“违规”恳请总理特许后拍摄的。后发表在意大利《时代》周刊上,赢得了意大利人民的赞许。74年,获得美国新闻照片奖。75年,由于中国仍处于文化大革命浪潮之中,这张珍贵的照片被我国使馆工作人员秘密带回祖国。
这张照片正因为如此来之不易,更显珍贵。因而在绣制时要特别用心。我把照片按比例放大到30cm×40cm,然后上绷。绣制人物肖像上绷画稿很重要,必须严格确定位置,稍有不正就会变形。如果是一般的动物、花草之类稍有变形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人物不行。总理是公众人物,人们对他的印象有多深不言而喻,所以要更加小心把握。
《沉思中的周恩来》深色的背景中,周总理身着灰色中山装,侧身被倚沙发,消瘦的面容,双目深邃而坚毅地注视着前方。深色背景处理比较容易,用黑色丝线分层用三角乱针绣由粗到细层层叠加绣满即可。再绣沙发,看沙发的质地是棉麻的,而且都是交叉编制而成的。不能整块绣了,再绣它的条格状,那样既线不出它的饱满度,弹性,而且更复杂,吃力不讨好。我就琢磨怎样用丝线表达出来它的那些特点呢?因为它是棉麻质地的,看上去比较厚实,因此打底丝线不能用得太细,我就尝试先用一绒(即把一根丝线一分为二)打底,先把格条状定位,然后把高光点用丝线先绣出来。慢慢过渡施色,一层一层,丝线逐渐分细。但条格状也不能绣得太清晰,有的地方要若隐若现,等把沙发绣完一看,和照片上的效果差不多。所以我得出一个经验,精致的刺绣并不是一味追求越细越好。要看画面表现的需要。这也是一个绣娘对画面灵活应用的考验。接着绣衣服,衣服的皱褶比较多。要绣出这褶皱感,就能看出有没有美术功底,就是要绣出立体感。采用小交叉乱针绣,用乱针绣表现蹭蹭感强,如采用细平绣比较呆板。看看只是一件灰色中山装,其实要用好几套色系。在绣制时,先绣衣服的受光面,然后慢慢过渡。特别是皱褶过渡一定要自然,丝线颜色要丰富。色与色之间不能一下浅到深,这样就会显得很生硬,就像直接被折过似的。丝线颜色过渡丰富,衣服皱褶处看上去就自然凹陷,拱起来处就有圆弧度,有饱满感。
最关键的是绣制人物的脸部和肌肤。《沉思中的周恩来》这张照片是在周总理已生了膀胱癌后,病魔已经把周总理折磨得很消瘦,很憔悴。但是他那坚定、刚毅的神情给人力量。特別是总理雙目深邃而堅毅地注視著前方這種神情要把握,失去了這廣就完全失敗了。注意細微有大效果,也就是整幅的灵魂。在繡臉部用的絲線最細是“毛毛”(即一根丝线分二绒,一绒等于八丝,一丝还能分为几毛毛),脸部颜色居次特别多,采用颜色相近的丝线慢慢过渡。丝线颜色的合理过渡非常讲究。它对整体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还有这幅是总理晚年且生病期的,很消瘦。脸上,手上都有青筋爆出,还有老年斑。这比平时绣皮肤光滑的要难很多,也是要用丝线来表达。深与浅之间颜色磨合过渡要自然,一气呵成。还有头发,绣时要把它的蓬松感表现出来。发根与皮肤接壤处用线要特别细针法交叉灵活,错落有致,不然像装上去的假发。
绣制整幅《沉思中的周恩来》用时一年多,采用不同颜色的丝线达一百多种。在画面中人物神情;衣服的褶皱感,手的骨感沙发棉麻的厚实、饱满感,在处理上花了很多功夫和心血。刺绣不像画画一笔可以是一大片,也可以是一小笔,刺绣的表现形式就是以针为笔靠的是时间、耐力、智慧,这就是刺绣工艺的魅力。这幅绣品形象逼真,既表现出周总理双目深邃、坚毅的神情,又反映出周总理为国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而消瘦的面容。作品完成后,我的内心就会涌起一种成功的喜悦。我也觉得学习无止境、探索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我要不断为自己加油,鼓励自己不断地学习和进取,不断发扬创新精神,获得新的成果。
作者简介:
郁勤,生于镇湖,苏州刺绣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作品创意新颖,形象逼真,她以针作笔,将中西方绘画、摄影作品与刺绣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苏绣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