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绣的创新与发展

[日期:2013-09-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苏绣工艺在不断的前进发展中,就会有不断出现新问题。那也就会有新的创新。苏绣不光是绣的工艺,它包括的范围应该有许多。以双面绣为代表的苏绣艺术品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热爱的艺术珍品,苏绣技艺才被人们认为巧夺天工的绝技。

关键词:苏绣  创新   发展  免光T形针  乱针绣

 刺绣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独特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的优秀手工艺之一。苏绣起源于苏州,有着二千多年历史。刺绣开始用于服饰,作为日用品绣一些简单的图案。比如花草、蝴蝶、小鸟、龙凤之类的。“闺阁家家架绣绷,姑妇人人习针巧。”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近现代苏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限于日用品,人们慢慢地把它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现在刺绣在全国各地有好多种,以“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这四大名绣最具悠久历史与盛名。

 清朝末期出现了一位出类拔萃的苏绣艺术家——沈寿,她开创苏绣的先河——仿真绣。她的作品屡次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声震海外。她为苏绣的复兴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她的传受和影响下人才辈出,有杨守玉、朱凤、金静芬、任慧闲等等大师。特别是杨守玉大师,她独创了乱针绣,这对苏绣工艺的创新与发展起着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乱针绣跳出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模式。运用的是绘画语言,格调高雅,艺术性更强。它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乱”字,貌似乱针,乱而不乱,乱得有理,形乱神守。看似粗头乱服,实则纹理密察,所谓“无法而法,乃为主法。”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一针一线错综交叠,自由奔放,凭针作画,以线达意,使绣者对物象的绣制具有更大更灵活的创作空间。使其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令物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能使观者得到心灵的震撼和审美享受。乱针绣注重光与影,主与次,虚与实,避免了平板呆滞、画面生硬的状况。它既能表现出小家碧玉的细致柔美,又能体现出油画作品中粗线条的挥洒自如。其针法、肌理、材料质感更是有多重审美价值。五十年代其弟子任慧闲大师又在“乱针绣”的基础上首创虚实乱针绣,六十年代又创造性地将虚实乱针绣与现代美术相结合,扩展并深化了苏绣艺术的表现力。

 苏绣工艺在不断的前进发展中,就会有不断出现新问题。那也就会有新的创新。平时绣制人物肖像用的平直交叉乱针绣的脸部会受到光线的限制。在某个角度看很好,但换个角度会有反光,看上去就没有那么好了。刺绣大师顾金针在绣制人像时针对这种情况推敲琢磨,经反复试验后终于研究出一种针法叫“免光T形针。”它的特点是:1、点彩用针。它是用无数个“一”色线针法组成“T”形,刺秀针角度成80度左右,既随意又有一定规律。绣制作品时用线色可少层也可多层进行叠加,且很有规律地层层加,层层套色,通过线与线的叠透出现线眼,把底下的线色和上面的线色自然融为一体,所以色彩特别丰富,和点彩绘画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处。2、粗细有致。由于“免光T形针”在底部用线较粗,形成一定厚度,越到表面用线越细,而且层层渐细,不仅使作品有一定的粗重感,同时也有着传统苏绣平整细腻的特点,粗细有致。特别用在表现脸部肉色质感时,线条沉着,不浮于表面,很好地表现了脸部质感厚度,非常适合表现男性、老年人、黑色人种、棕色人种以及面部光感变化多,色彩比较丰富的人物肖像,传神逼真。3、浑厚内敛。“免光T形针”用针相比乱针绣来说要内敛规则,又比传统的刺绣多了一点自在。乱中有序,错落有致,就如齐白石老人说过的:“似于不似之间”一样,游离于两者之间。看似没有乱针绣那样强的张扬力,却有着内敛朴实的静态美。4、免光又有光。“免光T形针”是灵活运用了丝线光的发散原理,它首先通过丝线条的多角度运用。先将一部分丝线光发散掉,用层层叠加的线条把下面的线光压住,使条状的线光变成点状,从而避免了刺绣作品的集中反光现象,多角度去观赏不会产生色偏差和形偏差问题。当然,刺绣之所以被人们喜爱,还是有它特有的特色,那就是丝质感带来的独特美。“免光T形针”还是保留着刺绣特有的线光,只是相对减弱了一部分,可以说是灵活运用好了这把“双刃宝剑”。顾金针大师的创新使苏绣技艺又往前迈了一大步,为苏绣做出很大贡献。

 苏绣不光是绣的工艺,它包括的范围应该有许多。比如刺绣设计,选择材料、上稿、绣制、装帧、展示等都是属于它的一部分。它们都是刺绣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所有这些环节组合起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苏绣。其中,设计是整个环节中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作品的格调。以往人们多拿别人的画稿来刺绣,一方面限于自己的绘画能力,另一方面也没有其他的创稿方式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东西。现在摄影技术和图片处理软件的出现对于没有深厚绘画功底来创作绣稿的刺绣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它可以让刺绣人完全独立完成一幅作品,能自由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不用受现成画稿的约束。这就是刺绣人在传承中也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结出的硕果。

苏绣不光有单面绣,双面绣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绣艺日趋精湛,绣品越发精美。不但两面颜色都一样,而且还有两面颜色不一样的,叫异色绣;甚至还有三异绣,就是绣品正反两面异样,异针。异色即正反两面对应部分图样不同,色彩不同。这种绣品在苏绣和中国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正因如此,以双面绣为代表的苏绣艺术品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热爱的艺术珍品,苏绣技艺才被人们认为巧夺天工的绝技。

再说现在镇湖涌现出一批苏绣艺术大师,她们都是我们的领头羊,带着我们前进,发展。特别是姚建萍大师,她的两幅苏绣巨作《富春山居图》和《百鸽图》在天津文交所上市,发售额竟达6785万元。这是迄今为止苏绣作品达到的最高成交金额,也体现了当今苏绣在艺术市场上的地位。愿我们的苏绣前景更广阔,更繁荣。

参考文献:

唐世友《顾金珍--免光T形针法与人像绣艺术》  中国美术出版社

20109月第一版 。 

作者简介:

郁勤,生于镇湖,苏州刺绣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作品创意新颖,形象逼真,她以针作笔,将中西方绘画、摄影作品与刺绣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苏绣艺术风格。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