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乱针绣是在传统的刺绣基础上的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制作乱针绣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绣出完美的作品,制作乱针绣,也是个不但学习的过程。由于乱针绣的学习难度大,现在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不过,现在政府也开始重视这门民间艺术,在保护这门民间艺术方面做了很多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民间艺术,乱针绣,创新,扶持。
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各种转变。到了上世纪30年代“乱针绣”的出现把传统的刺绣做出了大胆的改变和创新,使人民对刺绣这门艺术也有了新的认识。
乱针绣是在传统的刺绣的大胆创新中,堪称中国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的第五种绣种,它由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之表妹杨守玉教授创立于上世界20年代,她一改延续千年的“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平面绣,以纵横交叉,长短不一,疏密重叠的灵活多变的针绣,由作者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她近看针法紊乱,毫无规则,远看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产生西洋油画的特色透明的效果,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是以针代笔,以布代纸,以线为色,用以灵活多变,不拘教条的自由组合和错综复杂的工艺要求,而形成的艺术作品。乱针绣又被称为换了工具的新画种,是当代的新兴刺绣艺术。所以,乱针绣更加具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 乱针绣突破了传统的密接其针,排比其线,色彩单一的绣法,它是将绘画、装饰与刺绣完美结合的现代新样式。
传统的绘画,装饰性不强,也刺绣相比,颜色更单一,而刺绣,由于丝线的色彩千变万化,绣出的画面有更多的色彩感,而乱针绣,由于绣法与传统的刺绣相比,刺绣的时候是层层叠加,层次感更强,颜色更丰富,更有动感!装饰性也更好。
其次,创作乱针绣,要有足够的耐心。
制作乱针绣,需要作者静心修炼,一幅完美的乱针绣作品,它能慰藉人们的心理,它还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乱针绣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做这项工作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胜任的。它必须是具备造型、色彩等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足够的耐心才能从事这项工作。因为乱针绣作品,是由很多层次的丝线重叠、交汇,给人感觉层次之多,色彩丰富。完成一幅乱针绣需要很长的时间。一幅较大的作品、好作品,有时候要绣上一年半载,甚至需要更多时间,所以此项工作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再就是制作乱针绣要懂得绘画,则需要学习很长时间才能独立制作。一般学习风景画就需要花费三五年。绣制动物、人像则需要学习更长时间才能绣制。所以说,绣制乱针绣,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够的。
再次,从事乱针绣,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可以说,乱针绣这门艺术,是需要终生学习的,是需要经验累积的工作。因为每幅乱针绣作品,基本上都完全不一样,色彩也不尽相同,针法也是千变万化。需要不但的学习,创作,才能绣的完美。不仅要懂得绘画,还要不但的学习针法,因为针法是根据画面的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色彩更是有无穷的变化,是根据作者的搭配而表现色彩。一幅好的乱针绣作品,丝线的搭配要运用自如,随心所欲,恰到好处的,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画面才会栩栩如生。
由于乱针绣的经济效益差,学习难度大,所以学习乱针绣的人越来越少,有些工作经验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需要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慢慢领悟和体会,所以更多宝贵的经验正在不断的失传。
最后,乱针绣具有它的收藏价值。
一幅好的乱针绣,百看不厌,看它的色彩,看它的针法,看它的色彩过度,亮暗度的对比,等等,没有一模一样的俩幅乱针绣,所以它更具有唯一性。
不过,近年来,我们国家也开始重视乱针绣这门民间艺术,开始唱导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加重视这样稀少的民间艺术。因为乱针绣不仅具有装饰性,更加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收藏价值,乱针绣也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技术难度大,学习人员少,学习艰辛等等方面的约束,乱针绣的发展前景和乱针绣的传承仍然任重道远。
常州市孙燕云乱针绣艺术创作工作中心,在传承和创新方面作出很大贡献。2003年,孙燕云老师是在母亲陈亚先的支持下,创建了常州孙燕云乱针绣艺术创作中心,陈亚先先生是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的关门弟子,也是一位国家级大师,是常州第一个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人。便利的家庭条件,使得孙燕云能够从小耳濡目染。1979考入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刺绣和创作工作,踏上了师从母业传承乱针绣的艺术之旅,在从事艺术工作中,母亲多年的教诲无疑是一段重要的素质提升的过程,为了更好的提升水准,在孙燕云21岁那年送她到丹阳,师从国内著名的教育家,画家吕凤子之子—吕去疾学习中西绘画。
在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奥组委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了一场600多位的外宾出席的大型文化活动。全国各地十多位工艺美术师一展绝艺,孙燕云作为江苏唯一,也是中国刺绣界唯一的艺术家收到邀请,并在现场向罗格夫人率领的嘉宾表演了堪称国粹瑰宝的乱针绣艺术。2008年9月初,北京奥组委,寄来了印着雅克.罗格和刘琪签名的答谢证书。2012年又创建了乱针绣博物馆,诸如此类的荣誉和里程碑举不胜举,在数十年艺术时间中,历经了很多艰辛,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为乱针绣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近年来经过乱针绣不断创新也有了很多成果。2013年《激情与速度》采用了“打子绣”的针法绣制的人像乔丹获得2013年“百花奖”(莆田)银奖,现在又在创新乱针绣双面绣,平面绣双面绣大家都知道,并不复杂,但乱针绣双面绣就很复杂,目前此项工作还在不断的摸索中。还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开拓创新乱针绣,当然政府的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现在政府对乱针绣工艺品的创作生产也在不断的组织活动给予各种名誉上的奖励,比如可以给予创新专利,设立理论研究奖、组织奖等进行引导,提高爱好者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国家级大事,提高产品知名度,促进它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政府还可以整合各方资源,为乱针绣的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才支持等等。在这一方面,常州市政府走在了前列,多次走出国门宣传乱针绣,为乱针绣创作发展提供了平台。只有这样,通过乱针绣的工作者们不断的创新,在政府的支持下,乱针绣才有创新,才有发展前景,乱针绣才有生命力。
作者简介:
吴秀丽,1969年出生,江苏常州人,1997年进入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作品参加过多次参赛,获得了多次奖项和业内人士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