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山子雕构图的几点因素

[日期:2014-10-1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论文摘要】构图是画面的骨架,是画面物象的骨骼和结构。山子雕是立体的画面,通过平面与立体的结合,能够更加真实、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意境和审美指向。因玉料自身的特性影响了构图的展开,故论文着重从玉料的形状、瑕疵、俏色、玉质等四方面因素对构图的影响来展开论述,并结合从业实践经验,提出利用、处理的见解从而进行相对完美地山子雕构图。

 

  【关键词】影响 构图 因素

 

  扬州玉雕在中国玉雕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特色玉雕-山子雕功不可没,也助其赢得了“天下玉、扬州工”的盛誉。构图由原理、形式和法则三要素组成,传统山子雕是运用中国画的原理,遵循构图法则而完成构图的基本形式。每一件优秀的山子雕作品都是在此基础上结合玉料自身特点而构图创作设计的。

  一、形状影响构图

  形状对构图的影响其实就是外形和高点对构图的影响。在以最大程度保留外形为宗旨构图成为山子雕的精髓,使之达到自然与人工的最佳结合。

  作品的上下由高点存在的重心来决定,同时也要参考外形。外形由多个直线或弧度交替组成,他们往往也能决定作品的上、下。在决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能做到统一;在重心和外形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如重心在下,外形不利于构图的展开,这时服从于构图,适当增加构图中的灵动元素,通过增加动感来改变整体风格,使之成就所需表达的相反的内容和意境。前后的高点决定山子雕取材的正、背面和构图的中心点,当然如果高点在正中或过于边缘则影响较小。

  另外高点的保留,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形状的不规则度与高点的运用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形状越不规则这时高点的保留越发显的必要,反之亦然。如果高点保留笔者多运用浅浮雕、线刻等简单玉雕技法最大程度保留高点的原始风貌,在构图中以虚的办法处理,形成整体的虚实关系。

  高度与宽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构图。比例过大或过小则首先考虑分段式构图、水平线构图、垂直平行线构图和垂直环绕构图(中国画水平线构图的延伸),比例相对均匀则正常构图。

  立面(牌面)和厚度的关系影响构图。比例关系匀称(适合山子的形状)的情况下,厚度相对较好,代表层次有施展的空间,构图时可通过设计丰富的元素来表现透视感但同时要根据比例(作者的习惯和喜好,三七、四六、黄金分割法则皆可)构图,确保疏与密的关系。比例关系在接近时,可以考虑环绕式构图,笔者以为环绕式构图在把玩件类型中的效果和趣味性远超摆件类型。

  二、绺裂、石性、脏等瑕疵因素影响构图

  籽料中有的存在绺裂、石性和脏等瑕疵,山子雕造型就在于能够利用籽料光滑的卵状外形,选择保留或以大面(人物、平台、水面等等)展示玉质好的地方,其他通过玉雕技艺来最大程度地“挖脏去绺”。

  笔者在实际构图中常把以点、团状形式存在的石性和脏等归于一类,把以线状存在的绺裂归于另一类。

  (一)石性和脏等

  石性和脏在满足分布均匀、分色清晰的情况下可以以俏色来构图,或以背景来构图如踏雪寻梅等成功案例作品。

  除此以外必须以肉眼看得最少直至消失为标准来构图:他们在最边缘首先应考虑构图置于最下,待产品成功后配座来加以遮掩。不在最边缘时1、以块状存在,构图指导思想先“挖脏”。 如在次边缘处,作品的可以考虑以开门内雕形式展开构图,开门处可以深挖,边缘再以树叶、云头、水花加以掩饰;不在次边缘,附近部分构思桥洞、石阶隐去部分、树木环绕、亭台镂空部位,孔石洞等以不至于作品局部过于“空”。2、以点状存在除采用上述方法“挖”外,还可以“用”,通过做使其碎(树叶、浪花等),补阴线(树叶、树干、瓦檐、浪花等等)使其藏,或者两法并用。

  (二)绺裂

  籽料的绺裂处一般伴随着部分颜色,起开绺裂的一边,把附着的色当皮色用起来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绺裂不能用时,除采用与上述石性等近似处理手法“去“时,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是“藏”。当绺裂在中心点附近并且较大时,可以考虑分段式关联构图,利用石、树等等把画面分开,这对以散点透视为基本思想的山子雕构图正是手到擒来,既丰富了画面又去了绺裂,在这里分合式构图思想须贯穿于整个设计始终;其余大的绺裂构图中考虑以树、山、亭等藏于后,小的绺裂以事物本身的纹路、肌理(树干的班驳、斧劈皴等)来藏于中。

  2012年5月百花玉缘杯笔者的获奖作品《指日高升》山子雕,高点在右中次边缘位置得以保留,高点处皮下略有脏斑,做碎处理;上边一小团石性(死僵),深挖去除,四周并以松树干环绕;左下与右侧边有浅裂以设计山、石并以斧劈皴处理;上部位置深裂设计松树使裂得以藏于其后。

  三、俏色影响构图

  俏色分玉质之间的颜色对比度和皮色。

  玉质之间颜色对比度当下最典型的可能就属青花籽料了,分三种情况一种是黑色比较聚集分布比较均匀,黑色和白色分别设计成两个不同的事物,或亦可考虑一为主体一为衬托,增加色觉冲击力和构图趣味性。第二种黑色有由浓至淡的自然过渡,在构图中浓处表现实,淡处表现虚,虚即逐渐隐去,虚是对实的“交代”,也是虚与实自然形成的一种美感(对局部影响较大)。第三种黑色或白色明显比重极度不均,构图中可考虑,在实践中常常把少的部分极致地精雕细琢,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其他情况的分色和以上青花籽料的分色构图极为类似,做到以此类推。

  皮色之俏色运用可参考上段第三种情况,但考虑到皮色的特殊性: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不超过1毫米。所以皮色的表现手法常有差别:常以浅浮雕、线刻等手法表现构图中虚的部分,而上段第三种情况则根据实际情况亦可虚亦可实。对于满包皮玉料,构图时则首先考虑在“肉”处“开门”写实,皮色局部运用薄意或刻字等虚化手法来进行画面的呼应。

  《指日高升》山子雕便是利用红皮浅浮雕创作的太阳。局部既进行了虚化处理又完成了主题思想。

  四、玉质影响构图

  通常所说“整齐”的玉料颜色和质地能做到统一,不影响构图。但绝大多数玉料的局部因为成因和后期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存在差别,我们构图的宗旨是尽量展示玉质好的一面。

  (一)颜色

  白玉中颜色的好坏直接影响档次。白度好的部分构图时尽量设计大面或背景,颜色稍欠的部分构图时考虑摆布能挑空或能做碎的物体(树木、亭阁、水花等)。

  (二)质地

  质地分细度、密度等,质地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观感。

  密度欠缺则会出现料花(结构)等,实际操作中参考颜色的构图处理方法。细度稍欠部分除参考上述方法外还要尽量不安排含有长直线边缘和长直线补阴线的物体,因为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更易出现崩口等现象,影响视觉效果。

  《指日高升》山子雕的原料左、上部位置密度稍欠,构图时掏空并且做碎,中、下部细、密度较好,右侧保持原始大面,中部设计大题量的水面和人物,既展示了玉质较好的一面又确保了构图的疏密关系。

  构图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山子雕在结合玉料本身的特点进行构图,影响的因素增加了,同样难度也加大。能统一当然是最好,相反也会出现矛盾的一面:构图的美感与因处理形状、瑕疵、俏色、玉质构图之间的对立;处理形状、瑕疵、俏色、玉质构图时所产生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等。笔者窃以为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整体后局部再到细部,整体为先和由大及小。2、艺术大于商品,不能因为展示好的玉质、相对完美的玉料而放弃构图。

  山子雕构图的发展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水平,玉器也走近千家万户,进入寻常百姓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装饰实用性趋势、受众审美观的变化也日益加速,于是就造成了把件、小件甚至是手链、戒指等等装饰性市场和简洁明快的构图作品需求极度、迅速地扩张,价格也扶摇直上。如何更好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扬州“山子雕”前面的客观问题。我们的“山子雕”如何在市场中转型升级?如何在后面的市场抢得先机掌握主动?

  外形制式上的变化。小形化是趋势是潮流,顺应潮流则拓宽了市场空间,山子雕的精髓也可以以把件、玉牌甚至是挂件的形制而存在,从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2013年4月扬州百花玉缘杯笔者获奖作品《渔家女》是运用山子调的基本构图思想:散点透视、“由”字形呼应构图来创作的玉牌。

  内容上的变化。内容上的变化体现在一是构图简洁:画面给人以清新、明了,构图时尽量选用简单的平行线式、垂直线式、呼应式、十字线式等;二是内容简单化:屏弃“非人物不山子”的思想束缚把原来的山、水、人物、动物、树、亭等取其中极少的几个组合(甚至是一至两个)或直接取其局部一景来表达简单的寓意或画面背后的主题思想;三是内容当代化:社会是在向前发展,当代的一些人物、事迹、景观等等也有表现美的一面,以山子雕的构图来展现,也是适应发展的要求。

  表现手法上的变化。由于制式、内容等的变化压缩了艺术表现的空间,表现空间的大幅减少客观上肯定会减少艺术表现广度和深度,但从辨证的思维看,艺术不仅仅有阳春白雪也同样有下里巴人,后者在某些方面更贴近人民群众,更有利于玉文化的传播,以避免曲高和寡的尴尬。

  以上抛砖引玉,诚恳地请各位前辈、同仁多多批评指正。共同地总结过去,探讨山子雕构图的现状与未来。让我们在实践中多创作一些优良作品,在山子雕的发展史中添上浓浓的一笔。

  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山子雕,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文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顾祖伟. 玉石毛料中裂绺的预测评估与利用[ J ]. 珠宝科技,1997 (2)

  姚斌 男 1976年出生,扬州市人,助理工艺美术师。1999—2007年在扬州品珍堂玉器商行从事玉器雕刻创作,具备了扎实的雕琢基本功和一定的艺术修养,2009年成立扬州舜裕堂玉器珠宝。其作品雕琢细腻,形象生动,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擅长多层次雕刻手法,对人物及山水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