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
中国玉雕技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探索与积累,在北京、扬州、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地,相继成立了玉雕工场、工厂,并形成了“北派”、“扬派”、“海派”、“南派”等四大流派。而这其中尤以扬派为最,有着“天下玉,扬州工”之说。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 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外在形式、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 要表达的内容,都要通过某种形式来表现。中国玉雕可说是一株特别令人瞩目的奇葩。它不仅风姿别具一格,而且历久常青,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的高度赞赏。中国玉雕魅力的根源究竟在哪里?这应当从玉器的起源、文化内涵、雕工等不同角度来探讨。
关键词:扬州玉雕、文化、雕工、魅力
玉器是中国文明古国特有的文化,从古玉器到现代玉雕,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过程。从简单玉石制成的劳作工具,到供欣赏、把玩的具有艺术感的玩饰件,代表王侯贵族身份的玉饰,再到现代寻常百姓的拥有,玉器富有的神秘传奇色彩,让越来越多的人崇尚。
1、玉雕的文化魅力
1.1玉雕的起源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块好的玉石,经过人工雕琢,才赋予其新的价值和魅力。我国玉雕工艺,源远流长,为世所公认。
而玉雕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就让我来说说吧。所谓玉,实际是优质的石。玉石的种类非常多,有白玉、黄玉、碧玉、翡翠及玛瑙、绿松石、芙蓉石等。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玉雕是中国独有的技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色。
1.2玉雕的内涵
现代人对于玉雕作品的追捧,超过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玉雕作品呢?无外乎玉雕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德。君子比德于玉,故而佩玉之人会因此而自有分寸: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端正品行、宽广心胸、心地仁厚。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玉代表的美德殊为难得。
善。佩戴玉石可自倡行善举、蔽邪念。玉随身转、身与心连、心为善牵,可谓善用其心;故善感人恩、善宽己怀、诸恶莫为,善莫大焉。对于事业而言,因玉在身可善于所为:善事自职、善精以业、善联讯息、善取义资。
灵。玉石是集天地之精华的产物,因佩戴之人与之有关照心理,故显玉的灵性。久戴可招祥纳福、祛邪避灾。
美。玉,温润以泽,精光内蕴,其含蓄的外相美,用超凡脱俗之喻是不为过。别以为它只能承载传统,实际它的时尚感从古至今都得到了适时的体现。虽然玉石不耀眼、不张扬,但与任何衣物搭配均相宜,且耐人寻味。这是其他珠宝都不具备的。
文。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块厚重基石,在中国人的躯体中存有崇尚玉石的传统基因,因而,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最佳载体,更是挚爱传统文化人士的首选。它的雍容,它的积淀,它的神秘,以及它不媚俗,不艳浮的风骨,不仅具翰林文苑之风,更有君子人文之质。
雅。玉石最具雅士风格,清高而不孤傲,朗逸而不飘飖。佩之使人平添雅韵之气。
亲。玉石的温情极具亲和力,上可近帝王、下能接黎民;雅可如水墨、俗当易生脍,故现今佩戴玉石并无尊卑禁忌。
贵。玉石几千年来都是贵气的化身。王公望族因它而拥贵,民间社会由它而祈富;并且玉石具有富贵不移、富而不露的优良品德。更重要的是玉器是经济价值的重要载体,就是在通胀无期的今天,玉器依然与保值增值同义。
2、玉雕的雕刻魅力
2.1扬州玉雕的历史
中国玉雕技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探索与积累,在北京、扬州、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地,相继成立了玉雕工场、工厂,并形成了“北派”、“扬派”、“海派”、“南派”等四大流派。而这其中尤以扬派为最,有着“天下玉,扬州工”之说。
扬州本地并不产玉,但古代扬州的便利交通及富庶市民却为玉雕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来自全国各地的珍贵玉石都在这里加工,顿时身份百倍。每一块玉石的成分、色泽、形态、大小均不相同,玉雕大师善于依照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构思出玉器的造型,然后才进行仔细的雕琢。有时候一件大的玉雕作品要一个人雕刻十几年。
扬州玉雕所用玉石质地坚硬缜密,硬度为摩氏4至8度,手工雕琢技术较为复杂,其工艺特点是琢磨,即“琢玉”与“碾玉”。扬州玉雕使用的玉料有新疆的白玉、青玉、碧玉,辽宁的岫玉、玛瑙、黄玉,江苏的水晶,湖北的绿苗、松耳石,广东的南方玉及巴西的玉石,缅甸的翡翠,阿富汗的青金,加拿大的碧玉和日本的珊瑚等。
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历代扬州玉雕分别保留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如西汉的《白玉蝉》以和阗玉雕成,采用“汉八雕”的手法,线条凝练挺拔,推磨极见功夫;清代的《大禹治水》多种手法并用,属于稀世珍品,它以新疆青白玉为材料,高224厘米,前后雕琢6年,用工15万个,耗费白银一万五千余两。
扬州玉雕创造性地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今天的扬州玉雕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其中,尤以“山子雕”及“练子活”技艺独具一格,显示了扬州玉雕艺人精湛的技艺。
当今的扬州琢玉艺师,全面继承了传统的扬州玉雕优秀技艺,锐意创新,在实践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琢磨工艺规律,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艺,创作了大批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的产品。他们的“山子雕”和“练子活”技艺独具一格,显示出扬州玉雕工艺技法的精湛。
2.2扬州工的雕工之美
玉器艺术魅力的根源是题材。一块玉石被用来雕成什么器物?玉工通过这玉器表达何种意念?这些牵涉到题材的问题。玉雕题材因时代、地区、民族等的不同而有异,随看社会、文化等的发展,而显得愈加丰富。玉雕的艺术魅力与题材息息相关。高明的玉工,都会在题材方面出奇致胜。
而有了好的题材,如果没有恰当的造型来表现,其艺术效果也会大为减色。因此,造型是玉雕魅力的又一个根源。造型包括形制和纹饰。它们也具有时代、地区和民族的特色。这特色或被称为风格。
而玉器造型由设计至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雕工。同样的造型分别由技艺水平不同的玉工来雕琢,其优劣高下可以立判。因此,雕工也是玉器艺术魅力根源之一。早期玉工使用什么工具和方法?由于缺乏可靠的资料,这个问题迄今仍未能解决。《诗经.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最早提到治玉的记载。但太简略,而且「石」指质地坚硬的尖锐石块还是指金刚砂一类的东西(如石英砂),也难确定。一般认为,玉的硬度高(摩氏硬度六度),难于用金属刀雕刻,必须采用以砂为中介的雕琢方法,至低限度夏商时期治玉已如此。这一类问题尚无结论,只好搁下。目前,玉器所呈现的雕工主要有阴刻、浮雕、透雕、抛光等几种技法。
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应根据玉石的料质因材施艺,确定造型、题材与雕刻的处理手法。复杂的主题固然能发挥玉石耐精雕的特长,但简也可以表现特玉石的自然质地。繁要以简相衬,才愈增其茂;简如以繁相托则愈觉其精。繁与简,如同其他许多相关联的技法概念一样,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繁就无所谓简,没有简也就无所谓繁。
对和玉石的艺术加工,我以为保持它的质地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和玉的质地细腻,含油脂而不透水,色彩白不清浮,抛光出来的大面光泽十分柔顺、温和,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所以保持一定的大面是必须的。但只注重质地美,而不加以艺术的创作加工,那玉石只不过是一块美玉,它并不是一件艺术品。因此,艺术加工是必须的,精巧的构思是完美作品的必需。
近年来,由我设计的封侯拜相就采用了原籽的简洁手法,雕琢了相形的传统题材封侯拜相,荣获了 2013百花玉缘杯精品展优秀奖。2014年与孙有庚和合作的自在观音,又获得了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金奖, 并自行设计创作了一统江山,把瑕疵和皮色巧妙设计运用, 获得了2014年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优秀奖。与 刘建共同创作的白玉福禄有余在2014年中国苏州(子冈杯) 玉石雕精品暨国际玉雕艺术家作品博览会上获优秀奖。近年来通过不断努力自行创作设计的作品有花开富贵、龙凤 呈祥、把握机遇、伯乐相马、牛气冲天、钟馗嫁妹、福寿 同乐、揽玉、冠上加冠、传承等作品都先后获得了好评。
参考文献
李琴 《玉雕作品中繁与简的共存》 2006年
陈桂林,1966年1月3日生,本科,江苏东南科技专修学院经济管理专业,1987年1988年分别获立二等军功一次,三等军功一次。从小受扬州玉器厂琢玉氛围的影响与玉结缘,1998年启蒙于扬州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孙有庚;先后拜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前任玉器厂厂长夏林宝和扬州玉器厂设计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建元为师,专心学习、刻苦磨练、不断创新;创办了《鼎玉轩》(现更名升级为“正玉堂”)玉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