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州工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日期:2014-10-0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关于扬州工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内容提要] 人才是强国之本。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同样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一个企业的未来。随着扬州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如何用战略眼光看待工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加快扬州工艺的转型发展,建设一支“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是扬州工艺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工艺   发展   人才培养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推进,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化为企业所拥有的人才的竞争,能否正确有效地选才用才,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要成功,企业要做大,要打造百年企业,可持续的创新人才队伍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一、人才是扬州工艺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并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是百度中对“人才”这一名词的诠释。如果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企业要不断发展,人才就是成功的保证。“企”字,有一种精当的说法:有人则企,无人则止。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是当前经济竞争环境下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作为传统文化企业的扬州工艺集团当前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素质的提升,企业品牌的升级,企业产品的创新,销售市场的拓展,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都体现在人才的角逐上。可以这么说,企业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要想成为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将成为空谈。因此如何加快人才集聚力度,强化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招引培养更多的各类优秀人才,建设一支“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是扬州工艺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扬州工艺人才队伍的现状
      近几年,扬州工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引进来”、“培养好”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建设“人才强企”,集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才工作取得显著进步。
       一是传统专业人才队伍保护有力。(1)建立了一支数量和技艺并重的大师队伍,全市拥有工艺美术大师222人,其中工艺系统在职大师有54人;(2)积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推荐评定,目前集团具备初级以上职称的共有292人,占职工总数的27.7%,具有高技能等级证书的有126人,占职工总数的11.9%;(3)注重提升传统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推荐多名工艺大师分别担任十八大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省市政协委员、全总代表大会代表。集团现有市级以上中青年专家、“333工程”培养对象及英才培育计划培育对象2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有7人。
       二是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大。近年来不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大力引进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引进各类大中专毕业生237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88人,还引进了高层次漆艺博士1名。三是人才的培养效果显著。组织开展工艺设计、操作技艺、经营销售等各类培训班,近年来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连续5年举办工艺美术系列创新设计大赛,以技能比武的形式,选拔出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三、扬州工艺人才队伍的不足
      随着经济形式不断地发展,扬州工艺面临经济转型和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目前的人才队伍建设的针对性还不够强:(1)主体企业中传统工艺制作人员众多,但在题材挖掘和产品功能、造型上有创意的创新型设计人才不多;(2)企业高层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中懂营销善策划的专业人才少;(3)全系统较高层次的懂资产运营、善投资的人才匮乏;(4)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激励方式单一、不系统,未形成健全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大力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引进急需人才,强化对外宣传推介活动,全方位地展示自身综合实力,充分展示扬州工艺形象,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明人才引进观念,在领军型实用人才招引上,以项目为载体聚集和培养人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兼职聘用等为手段招引人才。把引进人才的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按市场运作方式给予绩效报酬,打破以学历专业对口等对人才的限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二、完善提升工艺大师培养管理机制。完善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根据扬州工艺特点建立独立核算的新型大师工作室,以工作绩效为导向,实行包干制或利润分成等多种分配形式,将大师工作室推血市场,发挥大师的引领作用,实现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报酬,使知识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在收入分配上得到充分体现;密切与相关高等院校的联系,积极推动校企人才共建项目,通过选派大师、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学习、进修和参加专题研讨班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突出以人为本,促进工艺大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推动扬州工艺跨越发展的骨干力量。
       三、完善主体企业一流职工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企业一流职工的工资增长机制。开展以技能竞赛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不断扩大和充实企业技师队伍,全面提升技能型人才服务于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将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经济效益挂钩。畅通技术人员晋升渠道,注重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建立完善技术人员晋升渠道,健全绩效考核办法。对设计创作岗位的人员,进行分类定级,建立阶梯级的人才晋升机制。通过考核,让达到高一级技术等级的人员享受相应级别的待遇报酬。对运用新概念、新手法、新创意设计出新产品并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人员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围绕提升凝聚力搭建让员工“出彩”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要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就一个企业而言,只有让更多员工出彩,企业才会有创造利润的不竭动力。
       首先要让普通员工出彩,发挥企业正能量。在科学技术发展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终归到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谁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拥有强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谁就能在行业以及地区竞争中占有优势,赢得主动。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文化艺术为培养液。在未来的发展里,扬州工艺要致力加强职工文化素养的提高,组织文化、艺术、营销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竞赛活动,深度打造体现企业文化精神的人才队伍。深化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将定向培养标准细化至以塑造技艺研发型专业人才为重点,形成持续充实人才队伍的良性系统。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学校、企业、个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按照市场发展需求规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各类技术人才储备,培养各专业骨干人才,使各类人才能够更好的接受再学习、再教育,加快人才知识技术更新。同时要加强人才管理,营造积极、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人才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成熟型人才提供上升通道,为潜力型人员提供展示舞台,使管理人员成为专家,操作人员成为行家,使人才能够拿得出,用得好。
       其次是要让企业骨干出彩,带动企业整体提升。生产经营骨干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他们在生产经营中具有权威性和引导作用,除推荐他们参加国家、省级各种类型的展会、评比外,可通过对工艺美术行业之星的评比与事迹宣传,提供广大职工发展自身的思路以及刻苦专研岗位技能的动力;其次是利用大师工作室构建大师、劳模示范平台,充分发挥工作室的作用,构筑示范平台,开设“大师、劳模大讲堂”,让工艺美术大师、劳动模范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与艰辛,让年轻的新一代工艺人感受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实干创新才能铸辉煌的道理,聚焦正能量弘扬劳模精神发展职工文化,利用劳模事迹宣讲、劳模核心班组文化建设等个性化活动积极推动劳模在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企业整体提升。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市场经济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角逐上。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就有了成功的基础,“得人才者得市场,得天下”。 扬州工艺要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发展意识、强烈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调整人才发展战略思路,注重人才的潜质,将每一名职工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将人才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着眼于未来,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让他们在不同岗位、不同部门和不同工艺品类上得到适应性的培养锻炼,促使他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惯势,从全新的角度去观察、考虑和解决新问题,拓宽实践锻炼的领域,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创业人才,遴选出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作为扬州工艺发展的后备中坚力量,培养更多的具有智慧的人才,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作者简介:
    刘孝莉,1965年出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扬州工艺美术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