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剪纸纹样由剪纸符号构成,剪纸符号即剪纸语言。剪纸符号的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对剪纸纹样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剪纸的概念、历史,剪纸符号技法,中国画的理论技法在剪纸符号方面的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剪纸符号方面的运用。从多角度、多层次阐述了对剪纸符号的心得体会及其在剪纸创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剪纸概念 剪纸历史 剪纸符号 探索心得
剪纸,又叫刻纸,是以纸张、金箔、布、树叶等为加工对象,以剪刀、刻刀、手等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它是强调轮廓造型的镂空艺术,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图案寓意装饰性、影绘概括性、刀味纸感性等方面。
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从剪纸中可以看出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石器等纹饰中可以看出剪纸的造型元素、即影像元素。到了汉代,纸的出现,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剪纸从一棵深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的小树苗,逐渐成长为一棵大树,开枝散叶,越来越繁荣昌盛。
我从事剪纸研究创作、教学数十年,对剪纸发展的历史、特点、存在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剪纸符号探索的方面有些许心得体会。
一、剪纸符号的概念
剪纸符号即符号语言。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艺术语言表现。文学用文字语言来表达,剪纸用剪纸语言来表达。剪纸等符号如同中国的汉字笔画一样,汉字由不同的笔画组成,同样,剪纸由不同的剪纸符号组成。
剪纸符号主要有直线型和曲线型两种。直线型有分为三角形,长方形,多边形,锯齿形等等。如图所示:——
曲线型又分为圆形,圆弧形,月牙形,水滴形,波浪形等等。如图所示:——
二.剪纸符号的技法:
剪纸符号的基本技法是:圆、尖、方、缺、线。要达到剪圆如秋月,剪尖如麦芒,剪方如瓷砖,剪缺如锯齿,剪线如胡须,剪口要整齐。不能粗糙留有毛边,不能剪过头或剪坏别处。
人们刚接触剪纸时,除被剪纸的多种造型,多种剪纸符号吸引外,还存在着“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不知从何处下剪。针对这样的情况,应先分析物像的外形特征。再看物象由哪些装饰纹样组成,装饰纹样由什么性状的剪纸符号构成。剪制时要遵循:“从内到外、从小到大、从繁到简”的原则。阴剪(刻)线线相断,剪制时,左右手要协调运作。
三、剪纸符号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剪纸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从最初闺房中的女红到出现了专业化、市场化的剪纸队伍,剪纸符号也由简单的圆形、弧形、方形等演变成多种多样层次丰富的造型。建国后剪纸虽有很大发展,但目前还没有被我国高雅文化所接纳,仍然是路边摊的“乡巴佬”艺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历史上统治阶级对剪纸鄙夷的惯性影响,另一方面是专业创作剪纸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剪纸作品的艺术水平还没有达到高雅的程度。
要让剪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原生态剪纸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剪纸艺术创新。剪纸艺术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剪纸符号的创新。剪纸符号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剪纸符号的提高需要我们不断地汲取如版画、图画、素描、农民画等造型元素,把这些造型元素同版画特点结合起来。进而创造出新的剪纸符号,提高艺术水平。
四、剪纸符号的“随类赋彩”
南朝谢赫六法论中提出的“随类赋彩”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如实地涂颜色,而主要是指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征运用色彩。在剪纸中,剪纸的“色彩”即“剪纸符号”。不同物象的剪纸表现,要选用不同的剪纸符号。如表现麻雀、燕子的眼睛要选择圆月牙形的剪纸符号,而凤凰的眼睛则要选用柳叶形的剪纸符号。表现草、动物的毛发要选用锯齿形的剪纸符号,而不能用圆形或方形的剪纸符号来表现。
五、剪纸符号的“经营位置”
中国画理论与技法的总称“六发论”中提出的“经营位置”,主要是指画面的章法布局,同样,在剪纸中也要讲究章法布局,即剪纸符号的“经营位置”。无论是传统的剪纸还是现代的艺术剪纸都要讲究剪纸符号的经营位置,剪纸符号的不同经营位置,会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只有剪纸符号合适的经营位置,才能彰显剪纸的艺术水平。
六、剪纸符号的“干湿浓淡”
中国画讲究笔墨技巧,讲究浓淡干湿的变化。剪纸因为材料的特点,只能在一中色彩上表现二维空间,没有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剪纸画面中“浓淡干湿效果”,主要是指剪纸符号的块面对比、剪纸符号的线条粗细变化、剪纸符号的阴刻与阳刻交互变化等。
七、剪纸符号的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又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变化是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差异、区别,统一是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点或共有特征。没有变化,则单调乏味和缺少生命,没有统一,则会显得杂乱无章、缺失和谐与秩序。
剪纸作为一中平面艺术品的呈现形式,同样遵循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剪纸的变化与统一体现在剪纸符号上,剪纸符号的变化与统一是否处理得当,是一件剪纸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以上内容是我数十年来从事剪纸创作的心得体会。中华剪纸艺术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但到目前为止,剪纸的艺术地位还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历史上统治阶级鄙视的原因;二是与剪纸的宣传不广泛、不到位有关;三是与剪纸本身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技法指导有关;四是与剪纸制作、创作者能力有关,市面上很多剪纸作品系抄袭、临摹别人的,缺乏原创性、艺术性;且不少剪纸从业者个过于看高自己,
仅仅对剪纸略懂一点就把自己当成是艺术家,这也是造成人们对剪纸看轻的原因纸一。中国剪纸是属于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需要我们去传承保护、去创新发展。剪纸艺术水品的提高取决于剪纸符号表现水平的提高,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剪纸符号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其它艺术形式的营养,实现剪纸符号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剪纸符号理论、剪纸符号技法,推广普及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一民族艺术焕发生命获力,永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王立娜 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剪纸文化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年3月
【2】要红霞 怎样学剪纸 金盾出版社 2002年7月
【3】王中强 剪纸艺术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0年4月
作者简介:
孙洪香,1975年9月出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教高级,连云港市工艺美术大师,现任连云港市灌南县文联民协驻会主席。从事剪纸创作、教学二十余年,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其剪纸、刻纸皆擅长,擅于剪纸创作,山水、人物、花鸟皆精,能够在原生态剪纸和现代艺术剪纸中游刃有余地表现剪纸艺术。作品广为国内外友人收藏,代表作有《西游记》剪纸组图、《中国梦·复兴之路剪纸》系列剪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