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装饰艺术手法的几种主要方式

[日期:2014-03-1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宜兴紫砂陶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方式和优雅大方的装饰手法,历来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与追捧。紫砂陶艺术涉及范围广泛,主要有各式茶具、花盆、花瓶、餐具、雕塑陈设品等,虽然紫砂陶造型万千、形式各样,但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陶瓷器皿都是需要一定的艺术装饰的,这就象人的衣服鞋帽,也必须经过一定的组合装饰才能显现出不同衣着的造型美感。

     

      关键词:紫砂艺术   装饰手法   主要方式

 

       紫砂业界中的装饰艺术一般针对的是造型三大种类中的花器来进行,当然也有一些光器和筋纹器成型后的简单装饰。对于紫砂装饰艺术而言,根据装饰手法在整体壶型塑造中使用时间段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完整型自体装饰和分段式混体装饰。完整型自体装饰指的是紫砂艺人在创作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造型工艺与装饰工艺合为一体,而后一竿进行到底的紫砂装饰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以装饰手法为主体来进行整体壶体造型的设计与塑造;分段式混体装饰指的是在壶体造型塑造的过程中或壶体主体造型塑造完成之后,由创作者或者他人进行的再设计、再策划、再构思的分段式装饰形式,分段式混体装饰的特点在于“后加”二字。
      对于紫砂艺术装饰手法的分类而言,完整型自体装饰与分段式混体装饰的区别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装饰手法在整体壶体造型塑造中起到的主次地位的不同:自体装饰,装饰部分与整体壶体造型是一体的、完整的,因此称之为“自体”装饰;混体装饰,装饰部分与整体壶体造型是二体的、分段的,因此称之为“混体”装饰。前者往往在整个壶型设计中占据着主导作用,自体装饰的改变就是整个壶型创意设计的改变;而后者往往在整个壶型设计中占起到从属修饰作用,混体装饰的改变往往只是改变了整体壶型的一些外观效果,而整体壶型的创意设计是不变的。
       宜兴紫砂在数百年的发展成型过程中,紫砂装饰手法也伴随着不断发展、不断演变,逐步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技艺的紫砂装饰艺术手法。
       一、紫砂陶刻装饰手法
      紫砂陶刻装饰手法是紫砂艺术中最为普遍常见的装饰手法,它是紫砂主要装饰手法之一,在紫砂装饰艺术中的地位是显然的。在实际运用中,紫砂陶刻讲究“以刀代笔、以刻代绘”,融诗、书、画、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元末蔡司霑《霁园丛语》里记载说:“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是见于著录最早的紫砂陶刻文字。紫砂艺术历史上陶刻成就最辉煌者当为陈曼生,其作品被世人称为“曼生壶”,而“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的典故足见其对紫砂陶刻艺术的历史贡献。
       作品《读书破万卷》就是运用了紫砂陶刻装饰的壶体造型,其创意时设计成套壶模型,壶与杯的“把”都被精心设计成古代夫子模样,而壶盖“盖”书,充分体现了古典文化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境,此鲜活造型被运用到紫砂艺术的创作中,刚好与紫砂文化、茶文化的古典雅致的特性相宜。而壶体陶刻装饰而成的诗句“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在整体壶型创作中作用至关重要,正是这一“点睛”之笔,使得夫子形象、古书形象串联起来,从而直白但强烈地表达了紫砂壶型的创意。
       二、紫砂浮雕装饰手法
      紫砂浮雕装饰手法指的是在壶体造型上采用浮雕、贴塑的装饰手法进行图案性的装饰,这种装饰手法在紫砂“花货”创作中尤为常见,是其最基本的装饰手法。对于紫砂浮雕装饰手法来说,同样可以根据装饰时段的不同、自体与混体的区别分为两类。其一是在固定几何形体的壶体上,按需求加以不同的装饰,往往在同一壶体几何造型上通过运用不同的装饰元素可以装饰出同类却不同形的作品来。比如说一代紫砂大师朱可心曾在同一几何造型壶体上分别运用“松针”、“竹叶”、“梅花”此类不同的装饰元素,塑造出了具体形式有别的“常青壶”、“竹节壶”、“报春壶”紫砂造型。其二是浮雕图案与壶体造型浑然一体,此类壶体造型的设计在设计之初就必须把浮雕图案整体考虑进去,达到造型、装饰同步设计、一并考虑的效果。
     (1)“分段式混体型”紫砂浮雕装饰手法
      作品《松鼠葡萄》壶的创作就是运用了“分段式混体型”的紫砂浮雕装饰手法。具体来说,观之《松鼠葡萄》此壶,葡萄的枝叶藤果在扁圆型的壶体上进行了浮雕贴饰。浮雕贴饰出的葡萄枝叶充满了立体空间感,使得葡萄松树的想象更加真实形象,另一方面对于娇小可爱的松鼠在树间跳跃嬉戏画面的塑造,通过三维立体的塑造也起到了对应塑造的效果。再比如说作品《壶藤野趣》中“葫藤”的塑造描述也是采用了浮雕贴饰的手法,通过浮雕贴饰成的“葫藤”形象与“葫芦”形象形成了立体画面,生动而又形象。
     (2)“完整式自体型” 紫砂浮雕装饰手法
      作品《南瓜》壶的创作采用了“完整式自体型”的紫砂浮雕装饰手法。《南瓜》壶整体装饰造型构造的是“南瓜”的形象。由于整体壶型设计成了“南瓜”状,因此在壶型设计之初就已考虑“南瓜”藤叶的位置与形象,可以说整体壶型的造型决定了此壶的装饰。同样的作品《寿桃》壶的创作也是采用了“完整式自体型”的紫砂浮雕装饰手法。纵观壶型被设计成了一个硕大的“寿桃”,浮雕贴饰的枝叶也是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基本定型。
       三、紫砂泥绘装饰手法
      紫砂在民间被称作“五色土”,由此可见其泥色体系是何其的丰富,所以在紫砂装饰艺术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利用紫砂泥色丰富鲜艳的特点来自我装饰的手法,它就是紫砂泥绘装饰手法。紫砂泥绘装饰手法以紫砂泥料为“墨水”、为“颜料”,以绘代工,以绘代笔,或绘山水花鸟,或绘人物博古,或绘书法诗词,或绘人生格言,融诗书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采用紫砂泥绘所制的紫砂壶,一般有着紫砂黯淡深沉的神韵,同时还具备了书画色彩的光华,而不同于一般宣纸书画的是紫砂壶体上作画所特有的“画纸”特色,往往能够“书画”出一般书画没有的风采神韵来。
       作品《江山如画》壶就是采用了紫砂泥绘的装饰手法,映入眼帘壶体直接地给人江山风景如“画”的感觉,在壶体泥绘装饰中,作者充分地利用了紫砂“五色土”丰富而又鲜艳的色泽,泥厚则色深,泥薄则色浅,在一描一绘之间,在一薄一厚之间,充分运用紫砂泥料的不同色泽搭配,自然随意地勾勒出一副江山风景图。
       四、紫砂镂雕装饰手法
      紫砂镂雕装饰手法指的是采用一种“镂”技法的装饰手法,俗称为镂空。而所谓的镂空,即在坯体达到一定的干湿度时,按一定的设计要求用专用刀具将部分坯体镂透剔空的一种装饰手段,它在紫砂艺术装饰手法中并不多见。紫砂镂雕装饰手法有着双层与单层之别,它在双层或单层的坯体上,先设计规划好艺人所需要的图案,合理布局,无论人物、山水、书法、诗词内容,都能按艺人的设计要求达到理想效果。它用专用工具,雕出镂空的纹样或书体,使之凸显出来,层次丰富,画面有立体感,主题突出,精巧灵秀。紫砂镂雕,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传世之作《玲珑八竹壶》是清代初期时的紫砂镂雕精品。细观它的外形:由八节竹段均衡分布,紫砂镂雕装饰手法主要应用在八节竹段的凸起部分,装饰内容为层层密布的竹枝竹叶,层次清楚,竹枝竹节形姿各不相同,玲珑剔透,立体感强。壶盖八节竹段中央为一粗竹,亦镂雕竹枝竹叶,与壶身所对应。
      紫砂艺术装饰手法类别丰富,工艺手法奇妙独特。除了上文所述几中紫砂装饰手法之外,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装饰手法没有叙述,术业有专攻,对于涉及不深的其它装饰手法不易妄下断语,毕竟紫砂艺术是千万人、数百年、数十代的艺术,它的振兴发展需要每一个紫砂艺人不懈的努力。

 

作者简介:
      朱亚琴,1960年生,工艺美术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本科。后赴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系深造,现于宜兴方圆紫砂工艺厂从事壶艺设计及创作。
      作品承袭传统,却又不拘泥于传统,每把壶均融入全新的创作理念,富于变化而又不失实用性与艺术性。在造型上,倡导简约与大气;在线条的处理上,讲求自然流畅与气韵贯通;在主题的表达上,则追求含蓄与内敛。总之,无论是方器还是圆器,都显示了极强的艺术创作功力。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都专门报道过其作品,并有多部作品被选为四十二集电视连续剧《紫玉金砂》的主要道具。
     
      桑黎兵,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宜兴市紫砂行业协会壶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