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清代苏绣 发展 进步
“苏水,梦东风笑花飞;香绢,裹雨一丝楼推;十指,捻针抚纱苏绣陪。”苏绣作为极富江南气息的产物,以其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
苏绣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后来,苏绣不断发展:五代时期,苏绣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宋代,城内出现苏绣坊巷;明代,苏绣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而到清代,苏绣更是到达了它的全盛时期,在针法和应用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下面,笔者就几个方面浅谈清代苏绣的发展与进步。
一、艺人与作品数、质量的一荣俱荣
与前朝相比,苏绣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艺人数量的增多。清代,苏绣可谓流派众多,名家辈出。沈寿、华基、唐义真、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苏绣艺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沈寿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都先后创办了教授、学习、研究苏绣的机构,从中走出来的新人更是为清代苏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力量。当时,中国的刺绣界形成了一股“苏绣热”。
苏绣艺人的增多为清代苏绣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提供了保证。当时苏绣作品数量众多,各地都有专门经营苏绣的商家。就苏绣的故乡——苏州而言,苏绣商家就多达65个,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苏州得到了“绣市”的美称。绣制好的苏绣成品主要销往皇室和民间。其中,销往民间的苏绣基本上都是生活用品,包括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等。这些苏绣用品上绣制的图案有人物、风景、楼台等,由于针法技术的发展成熟,这时的苏绣图案已经能够做到包罗万象,十分广泛。
清代苏绣不仅在国内销量十分可观,而且在国外也屡次获奖,好评不断。在发展过程中,清代苏绣逐渐形成了平、齐、和、光、顺、匀的绣技特点,即指绣面平展、图案边缘齐整、用针细巧,绣线精细、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设色适宜、光彩夺目,色泽鲜明、丝理圆转自如,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二、“双面绣”的成熟发展
苏绣可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单面绣就是在一块苏绣底料上,绣出单面图像(如花草、人物、动物、写真之类)的绣品。双面绣就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与单面绣相比,双面绣更耗时耗力,对绣工的绣技要求更高。
据历史学家考察,早在北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双面绣。但由于那时的绣技水平不高,双面绣在在苏绣中占据的比例极少,且多数双面绣为经帙、手帕等日用品。到了清代,生产力发展,人们对苏绣的欣赏水平提高,双面绣于是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了苏绣中最引人注目的绣品。
如今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的苏绣《双面绣富贵寿考围屏》,是被专家学者认为能够代表清代双面绣最高水平的作品。在这幅双面绣创作于乾隆时期,用色丰富,包括浅雪灰、桃红、棕色、淡绿、香色、蓝、月白等十几种颜色;针法多种多样,有缠针、套针、接针、扎针、松针等;图案众多,有牡丹、石榴、芙蓉、菊花、灵芝、竹石等。它两面花色形同、绣工整齐、绣面精致,集中体现了苏绣平、齐、细、密的特点。
双面绣的成熟发展,使得苏绣的表现力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三、“仿真绣”的开拓创新
清末,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文化随即涌向国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中,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苏绣这一门传统的手工艺,也逐渐融入了西方文化。
沈寿,原名沈云芝,字雪宦,享有“绣圣”、“神针”的美称。1904年,她绣制了《八仙上寿图》,作为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贺礼。慈禧十分喜欢,书写“寿”、“福”二字,分赐给她和她的丈夫余觉。从此沈云芝改名为沈寿。后来,沈寿远渡日本,学习日本术绣和西方绘画摄影。她受到西洋油画的启发,回国后即新创“仿真绣”。
沈寿的仿真绣以油画、照片、自然界的物体为画稿,借鉴西洋油画的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绣制出立体感强、具有仿真效果的苏绣。
“言乎色,若余绣耶稣像稿本油画,绣意大利皇后像稿本铅画,皆本于摄影。影因光异,光因色异,执一色貌之而不肖,潜心默会,乃合二三色空于一针,肖焉,旋悟虽七色可合和也,分析之虽百数十色亦合而和也,故曰:色之用无定也。”沈寿的这句话阐述了自己在绣制《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时通过用线配色来达到仿真效果的方法。由于一种色线无法表现西方油画的明暗关系,沈寿悉心研究,终于创造出了几种色线合并于一针的刺绣方法。这种方法使得作品色彩更加和谐统一,人物肖像的表现更加传神逼真,让苏绣艺术与西方艺术得到了完美融合。后来,《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家礼物送给意大利,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
1919年,由沈寿口授、张謇执笔的《雪宧绣谱》问世,这是一部较完整的刺绣理论著作,也是第一部阐述仿真绣艺术的书籍。
“月下拨琴苏绣配,对花对酒鸳鸯对;绣花弄坊尘满柜,一夜白发三千回;遥寄苏绣燕南追,递君茶一杯。”清代苏绣以其独特的姿态在历史的书籍里打上了一枚深深的烙印,它取得的杰出成就,对后世苏绣的发展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论苏州刺绣传承的艺术特征》,马继芳,群文天地,2012,07
作者简介:
姚林芬、女、1970年生,工艺美术师。2003年创办骏林轩刺绣精品阁,擅长仿真绣,各类花鸟、动物及仕女画的制作,代表作品有《八十七神仙卷》、《雄狮》、《花鸟》、《花鸟屏风》、《古山水》等,且在展览中屡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