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品鉴几法

[日期:2014-04-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随着舟山橄榄核雕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藏品爱好者赶来选购自己心仪的核雕作品,但是市场上的核雕品种繁多,且因为其原料天然、工艺手作,每件作品多多少少都有区别。如何品鉴一颗核雕作品的优劣,也是众多藏友非常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橄榄核雕  材质  保养  鉴赏

核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小小的果核上雕刻出各具情态的动物或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核雕虽微,微中见宏。自古至今,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物、玩物者惊叹和入迷,核雕作品行情日趋看好。现在,精湛的核雕能够卖得好价钱,这也激发了传承前辈手艺且心灵手巧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

如何鉴别一件核雕作品的优劣,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看作品的内涵

评价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应看其是否新颖,是否包含了某种值得回味的意蕴。题材本身就代表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件立意高远,题材新颖的艺术品,其价值无法估量。

二、 看刻工和布局

一件核雕上品,在刻工上应是线条清晰流畅,刀法自然,深浅恰当,精细入微。在布局上,优秀作品一定是符合恰当的比例关系,特别是人物作品,头、躯干、手足的比例关系准确,就给人一种舒服感;而大头小身体或手长腿短则难以被人接受。风景类作品,应注重主题、主体是否突出,疏密是否恰当,远近景物的排布是否符合常理。

三、 看作品的材质

按照核子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大核,又称单核,一般直径超过2厘米,比较合适于雕刻单件;小核,一般直径在1厘米左右,比较适合雕刻串头;圆核,形体通圆,比较适合挫光珠,雕刻一团和气等;大核气派但稀少,特小圆核难刻也稀少,这两种核自身价值高。细长核,形体狭长,合适雕刻核舟,单件等;怪核,指形状比较奇特的核子,像“佛手”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按照核子的筋分类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三花核。通常我们看到的一般都是三根筋的橄榄核,也称三花。此品种比较多;二是四花核。比较少见,一颗核子四个面的四花非常适合雕刻单件的喜怒哀乐;三是两花核。非常少见,两花核比较扁,非常合适雕刻单件和合二仙;四是多花核,也称怪核,就是前面提到的像“佛手”之类的核子。 

按照核子的存放时间可以分为新核与老核。新核,是指橄榄摘下去皮后存放3年以内的,叫新核。新核不合适雕刻,因为核子存放时间不长,核内的水分等没蒸发,马上雕刻作品,非常容易裂。新核颜色发黄;老核,是指橄榄摘下去皮后存放3年以上的,叫老核。橄榄核存放时间越长越好,放的时间长了,不去把玩,核子颜色也会变红,因此老核子雕刻出来的作品颜色比较红。由于核子放的时间长了,内部也适应各种气候的冷暖变化,因此不容易裂。

一般来说,宽度2.3cm以上的毛核(未经雕琢)、2.2cm以上的成品就算是大核了,大核、老核、特小核都是购买时的首选。

四、 看机刻还是手刻

经常会听朋友说起,许多橄榄核雕不是全手工的,是机雕的。所谓机器制造就是用扫描的手法,将图案输入电脑,再用机器复制雕刻成手工核雕成品,因为可操作性,所以数量远远超过手工作品的数量,其价值不高、收藏性低。对于如何鉴别手工作品和机器作品,主要考验的是人的经验和技巧,大概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来:首先,橄榄核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受此限制,机械还雕不出精细的立体作品,而只能雕出一些浮雕类、文字类产品。其次,机雕产品没有明显的刻刀痕,线条模糊、呆板,大多刀痕比较明显,不圆润光滑。细看之下,每个图案雕工的深浅、角度都相同,而且因为是纯机械制作完成,所以无论线条还是比例,都显得很呆板,缺少艺术品应该有的气韵和神采,同样题材的两种不同方法制作而成的作品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有明显的差别。其三,机雕产品量大且千篇一律,同一产品除了大小有区别外,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区别。而同一作者的同一类手刻作品不可能完全相同。现在也有一部分人将这样的成品再通过刻刀手工修饰,使其带有迷惑性。但是经常把玩的资深玩家,就其题材和做工还是可以清楚分辨的。

核雕工艺品比较娇气,把玩起来也很有讲究。如果不注意保养,就可能产生开裂、花点 (颜色点状变深) 或损坏,则价值骤降或香消玉殒,颇为可惜,所以,必须做好保养工作。

一、 适当上油

橄榄核本身有很多油性在内,但随着时间推移,油性是会消散的,因此必须上油来加强它的油质,油质少则易裂,就如木头太干了会裂,是一个道理。在表面上油,它会吃进内部,涂抹均匀,整个核都可以吸收油分。但是,不论什么油,油内多少都含有水,油上得多水分自然就多。所以,需上油保养时,一滴两滴就可以了。

二、宁花勿裂

开裂是橄榄核容易出现的现象,原因是核内外湿度不一致。橄榄核一般由三瓣构成,三瓣之间相互隔断,每瓣之间都有核仁,刻成作品后掏掉核仁,这就形成了三个空囊,囊内空气湿度与核外湿度应保持平衡,如果内高外低相差悬殊的话,核表面干燥向内收缩,这就会开裂。这里要注意:有些藏友误把纵向的自然经络认为是裂痕,这是不对的,橄榄经络是果核固有的,由内而外长成的,所以即使表皮被雕琢,也是去不掉的,而裂纹都是横纹(如图所示)。核雕作品“裂”后,经过处理与保养后,虽然不会再裂,但也不会变小或消失,对其价值影响很大。开裂与湿度有关,为防止开裂,应注意防晒、防水。如长时间在太阳光直射、暖气房、空调间等高温环境下存放,则极易导致开裂。如不小心被雨水或洗手时被水打湿,要让水分慢慢蒸发,不要用电吹风或火去烤干。

一件精美的橄榄核手串除了雕工高超外,材质也有讲究,即材料自然,颜色要均衡,如果颜色不均,色调特深处即为花点,“花点”分先天后天。先天的花点是在橄榄核雕刻时材料选择的问题;出现了花点就会降低手串的艺术效果与价值;很多花点是后天产生的,后天的花点多为收藏者清洗橄榄核时用油过多形成的。核雕花了之后,肯定要破坏品相,但玩家请不要担忧,因为花不会导致开裂。而且,核雕在把玩一年半载之后,整体颜色都会变深红,花斑也会隐淡,最后消于无形,所以不用害怕。

三、防虫蛀

核雕遭虫蛀,并不会破坏核壁,小小的虫子是根本啃不动坚硬如铁的核壁的。而要让虫蛀彻底断绝,挖空核的内部即可。像罗汉头之类只有上下两个孔的核,可以用铁丝弄一个小弯钩,伸入核内反复清掏即可。

四、佩戴核雕要注意不要随身“珍藏”

特别是冬季穿衣服较多时,人的体温起了一个“烘烤”作用,也会导致开裂。适当的方法是接触体表,如手腕或就手上把玩,人体的湿度以及油脂分泌物会起到一定的保湿作用。长期把玩,手中的汗渍还能使得核雕焕发油润的光彩,即“包浆”。

参考文献:

1韩海燕,王勇森.橄榄核雕偶遇核上的大千世界[J].走向世界.2013(29):58-61

【2】          刘敏霞.核雕制作概论.苏州工艺美术网:2008(8)

作者简介:

刘敏霞,艺名刘小敏。女,汉族,19633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光福舟山村。高级工艺美术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