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与色彩

[日期:2014-04-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社会,到处都是绚丽的颜色。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心理、象征意义。只有对这些色彩进行深刻的认识,了解掌握其中的原理,才能对不同的广告主题采用不同的色彩方案,让色彩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广告拥有生命力,感染观众的情绪,让广告做得更成功。

广告的目的在于充分表现商品、企业的个性特征和功能,以适合商品消费市场的审美流,一个成功的色彩设计,让广告的创意造成一种更集中、更强烈、更单纯,加深公众对广告信息的认知程度,从而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色彩  美感  广告设计

 

我们所看到世界里充斥各种绚丽的色彩,这些色彩千差万别,几乎没有相同的。从古到今,色彩在宗教、文学、戏剧、音乐、诗歌、建筑、工艺、绘画等方面的表现可谓美不胜收。同样,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也使广告奥妙无穷。其不仅在画面中有均衡构图的作用,还传达着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着不同的色彩情感。

现代广告设计,是由色彩、图形、文案三大要素构成,图形和文案都不能离开色彩的表现,色彩从某种意义来说是第一位的。依生理学家的研究,触及人类五官最敏感的莫过于色彩。如消费者购买食品,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上面的色彩,随后依次才是嗅觉和味觉,色彩是市场信息和产品竞争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广告上有着极强的诉求力。尤其是室外张贴的远距离广告,最重要的更莫过色彩的刺激性。

要表现出广告的主题和创意,充分展现色彩的魅力。首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色彩的各种因素,人们对颜色的象征性、情感性的表现,有着许多共同的感受。当我们看色彩时,往往会把与该色有关的印象联系起来产生联想。人的生活经验愈丰富,思想感情愈成熟,对色彩的感觉就愈会受联想因素与理解因素的影响。人在儿童时期,多半也只产生具体联想,如看到绿色联想到树林、草、湖等具体事物。随着年龄增长就逐渐倾向抽象联想了如红色它是火的色、血的色,象征热情、喜庆、幸福。另一方面又象征警觉、危险。黄色它是阳光的色彩,象征光明、希望、高贵、愉快。浅黄色表示柔弱,灰黄色表示病态。蓝色来自于自然的启迪。无论深蓝还是淡蓝色,都会使我们想到无限的宇宙或者高远的天空。它象征和平、安静、纯洁、理智等,造就了色彩的抽象联想。人对于色彩的联想会因生活经历不同而有差异,但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共性。如看到绿色会联想到树、草,而决不会联想到血、雪等,看到浅淡的色调,人们大都会感觉到明媚、凉爽、开朗,而不会产生阴暗、室息和深邃的联想等。

除了普遍性的联想外,还必须了解特殊性的联想。也就是说,由色彩视觉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是因人而异的。由于社会、生活经历、自然环境、传统习惯、经济条件等等差异,不同类型的人(即不同国家、民族、阶层、年龄等的人),其色彩感觉也是各有特点的。美国人偏爱活泼、鲜艳、朝气勃勃的色彩情调,而法国人则喜爱明快的色调。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看到红色会联想热情、革命,而年老体衰的人看了红色会感到受刺激,有时还会产生烦躁的情绪。乡村的人们由于接近大自然,所以偏爱朴实、粗犷的色彩,而生活在繁华城市的人们则常常喜爱高雅的色彩。色彩感觉的差异不仅反映于不同类型的人们,即使在同一种类型的人之中,其色彩感觉也是千差万别的。生长在同一时代同一环境里的青年人,由于兴趣爱好、气质、文化程度等的不同,对色彩的感觉也不会一样。个性开朗的人喜爱鲜艳的色彩情调,性格内向的人喜欢偏灰的冷色凋。特定的色彩让人产生特定的心理作用。如色彩的轻重感、软硬感、冷暖感.进退感等等,这些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感觉。色彩是没有温度的,所谓冷色,暖色,是人通过对色彩的视觉感受产生的冷或暖的感觉变化。一般说,红、橙、黄是暖色调,青、蓝是冷色调,绿、紫、黑、白、灰属中性色。暖色系能使人兴奋、积极,冷色系能使人冷静、消极;中性色则感觉恬淡、安闲。色彩的软硬与轻重感觉,也与冷暖感觉一样,一般来说,明度高而纯度低的色彩感觉柔软.深、暗的色彩感觉坚硬,浅色感觉轻,深色感觉重。人们认识色彩,还有个“先原后间”的过程。“原”即原色,指红、黄、蓝三种鲜明强烈色彩。“间”即间色,指经过两色混合,而产生的鲜艳度较弱的色彩,如橙、绿、紫等色。由三色以上混合而产生的称作复色,其鲜艳度更低,且有含灰的成分,如土黄、土红、土绿、棕色等色。人们总是先认识原色,然后才是间色、复色。幼儿一开始认识的是红、黄、蓝三原色,而不是含灰的色彩。我们在儿童用品上装饰色彩,一般都采用原色,就是要适应这些孩子的欣赏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大,对色彩的欣赏要求就会愈来愈趋向丰富、含蓄。由此可见,只有认识到的东西,才能更好的被接受,才能更深刻地去感觉。

色彩是广告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只有对这些色彩进行深刻的认识,了解掌握其中的原理,才能对不同的广告主题采用不同的色彩方案,让色彩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广告做得更成功。

现代广告的色彩日趋简洁、单纯,并富有装饰性。装饰色彩具有很强的主观艺术性,即设计者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本人的色彩感受,对色彩进行选择和变化,使色彩更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设计广告色彩应把握住:

1.尽可能地概括、简洁、单纯、醒目、要刺激,视觉冲击力要强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广告的灵魂。色彩要对比鲜明、简单明了。过多的颜色会混乱人们的视觉分辨能力。

 2.大胆对比。色彩对比是指两个和两个以上不同色彩放在一起时的对比效果,包括彼此间的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彩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运用好色彩对比,会大大增强色彩的表现力使画面显得活泼生动、重点突出、非常醒目,也使色彩在广告设计中变得的更加丰富,给广告作品增添无穷的美感和无尽的魅力。

  3.整体调和。色彩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通过某种方式使之产生一种和谐、统一的现象。调和是人的生理最能适应的感觉,是一种视觉上的平衡美。广告的画面,全局上要讲调和、调和才出情调,才有品位。也能使广告画面产生一种既对比又统一的和谐状态。

4.利用色彩面积和色彩的冷、暖比例。由于色彩的纯度、明度、彩度各异,两个同样大面积的色彩实际给人的刺激效果是不同的。纯度和明度高的暖色,如红、橙、黄色,视觉上有扩张感;纯度和明度高的冷色.如蓝色、绿色,视觉上有收缩感。在决定广告大面积色彩基调和小面积色彩的比例时,应该突出的内容和细节,适宜用扩张性的色彩,营造兴奋点,使广告画面引人注目,而大面积的主体色,多用沉着的含灰度较高的色彩,形成多样的统一从而使广告画面更个性化、风格化。

5.运用丰富的色彩图形的搭配、排列、组合,形成直接的视觉冲击,从而使人使人产生轻松愉快或活泼紧张的韵律节奏感。色彩的韵律节奏是通过明度、彩度、纯度的变化释放出来的,明度、彩度高的色彩,节奏快。明度、彩度低的色彩,则节奏慢。相同彩度的色彩若在纯度上递进或递减,则会产生平稳和缓的行动美感,而不同彩度的色彩的交错搭配,则会产生跳跃性的韵律节奏美。

  总之,一个好的广告设计。首先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要把握好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混合调合、面积调合、明度调合、色相调合、倾向调合等等,色彩组调要保持画面的均衡、呼应和色彩的条理性,广告画面有明确的主色调,要处理好图形色和地色的关系。另外,广告设计要明确色彩定位。突出商标时,要考虑企业的个性特征和企业的形象色,通过色彩定位来强化公众对它的辨认;突出商品时,就要强调商品的形象色。

广告的目的在于充分表现商品、企业的个性特征和功能,以适合商品消费市场的审美流,利用色彩设计的创意造成一种更集中、更强烈、更单纯的形象,加深公众对广告信息的认知程度,从而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琳珺:设计色彩搭配手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2.6

2】毛德宝:《广告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9

3宁钢:计色彩教学》西美术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

陈励,男,工艺美术师。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工作30余年,现任职于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

 

 

回到顶部